广播电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完善创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29 共2192字
摘要

  电视专题片是我国电视媒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它通常是利用电视手段对我们身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或者社会热点等,进行全程纪录、深入调查或者评述,从而反映事物,揭示主题意义,影响观众。 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对提升电视节目总体质量和栏目品牌,引吸和感染观众,都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电视专题片不断完善创新,提升节目档次,是每一位从事电视专题工作的记者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电视画面语言是电视创作的重要手法

  对于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来说,画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画面的信息量的有无和大小,又决定画面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片子的纪实感和画面的信息量呢?第一要注意“从属信息”的选取。 这就是在“主体信息”确定之后,要认真观察“从属信息”所提供的背景、环境、气氛、人物的仪表、服饰等信息量的大小。 例如在室内拿话筒报道就不如在室外报道信息量大,而在室外一般的场地上报道就不如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报道信息量大。 第二要尽可能地将人物或事件放在动态里去表现,这种连贯性的纪实镜头是扩大画面信息的一个好办法。 1999 年,我在拍摄专题片《打假行为喜忧参半》中纪录下这样一个镜头:检查组急匆匆直奔假盐生产地,敲开大门后,立刻呈现出小山似的盐堆,旁边四五个妇女机械地往袋里装盐,我问其中一位妇女知道是假盐不,她说知道,但眼睛一眨不眨仍忙着手里的活儿,我又问她知道假盐的危害不,她不慌不忙地告诉我,这批盐不卖给当地……在节目制作时,我原封不动地把这个 1 分零 2 秒的长镜头编辑到专题片中, 不但说明假冒伪劣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们自己还麻醉于其中,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第三要捕捉生动的画面来传递信息。就是说记者拍到的画面,并不一定都能够成功地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的画面,应该是生动的形象、生动的场面、生动的情节或细节。 第四还可以在剪辑中加大画面的信息量。如果拍回来的画面是有信息的,而在后期制作中又将其剪掉,那是很可惜的。这就需要编辑记者有敏锐的头脑,在编辑过程中,除了要将信息画面尽可能地保留,将信息少的画面巧妙地换掉外,还可以将无信息画面重新组合后形成新的信息。

  2电视专题片需要同期声,这是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创作风格的基本走向,也是电视观众审美的需求

  现代电视纪实性专题片的特点主要是依靠事件的当事人向观众叙述,实况纪录的画面和同期声使观众有一种认同感和信任感,使观众觉得你让他看的东西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同时也给观众提供一个思考、判断的思维空间。

  同期声包括画面上出现的和未出现的人物语言、动作声响和环境音响等。纪实性专题片要特别注重现场同期声的艺术效果---同期声所造成的氛围和情绪能把观众带入电视片所表现的环境之中。 在《观音山上好风景中》,那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唰、唰、唰”的清扫声打破了黎明,打破了寂静,清洁工辛勤劳作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而专题片《母亲的心愿》更具代表性,我纪录下母亲在天安门广场瞻仰升国旗的全过程。 激昂奋进的国歌衬托出作为中国劳动妇女缩影的母亲为实现幸福生活而不辞劳苦奋斗的一生,响亮、坚决、震撼人心的国歌同期声,令人奋进,使每一名观众都仿佛置身其中。

  3点睛之笔---解说词

  纪实性专题的创作需要拍摄事件完整的过程, 需要大量的同期声,这些在拍摄时都可以捕捉到,但是一些细微之处所隐含的意义和片子的背景信息是画面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观众也看不到,这些只有通过解说词来表达,这种特性决定画外音解说词不可缺少,它要和画面语言互为补充融为一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在专题片《母亲的心愿》中,我以这样的背景信息开场:“每天天不亮母亲要起来给一家五口人做早饭,接着喂猪喂鸡,经常是顾不上吃饭,生产队里大喇叭催着上班的声音便响起来……母亲是家里唯一在生产队里的劳动力,她努力多挣工分以抵消每年生产队分给我家的供给。 八十年代初,我家分了七、八亩地,母亲就更加忙碌了……”以此表现母亲是最普通的农家妇女的代表;而为了表现母亲爱党爱国的情怀,我写道:“小时候,母亲给我讲得最多的就是国旗和毛主席。 母亲告诉我,国旗上有五颗五角星,一个大的,四个小的,小星围绕在大星的周围就是说中国人民大团结;红色的国旗代表革命。 母亲还告诉我,是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闹革命取得了胜利,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通过这些画外音的介绍,使母亲的形象进一步丰满。 而为了升华主题,我在结尾加了这样一句解说词:“母亲的歌声是美丽的,母亲的心愿是美丽的,而使母亲实现愿望的今天的生活更是美好的。 ”这样的解说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电视专题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创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这需要我们新闻从业人员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以上方面只是个人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简单体会,我坚信,只要我们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强烈的创作欲望,脚踏实地,不断学习积累,经常深入基层,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一定能够成功创作出有思想、有内涵的优秀电视专题作品,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纪实性专题片需要运用大量的同期声采访,需要信息量大的镜头去表现,但并不是说就不需要解说词。

  电视图像说穿了是一种表象,只有通过准确的解说,才能挖掘出画面的内涵,诱发受众的思维,使电视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 一篇好的解说词一旦和同期声采访、画面以及音乐音响等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视听兼备的整体艺术效果,最终形成一部优秀的作品。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广播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