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公司理财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个人公司理财论文 >

老年人理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03 共4302字
摘要

  目前,世界各国面临一个共同的课题:人口老龄化。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是一个国家 60 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 10%;或是 65 岁老人占总人口达到 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已达 8811 万人,占总人口的 6.96%;60 岁以上老年人达 1.3 亿人,占总人口 10.2%,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还在以年均 3.2%的速度递增,预测 2050 年将突破 4 亿,老年人口占比将达 31.2%,[1]我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同步,我国已经进入典型的“未富先老”型社会阶段。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而存款一直保持低利率,造成居民储蓄负利率,对以储蓄为主的老年人影响最大。 “老有所养”是每个老年人对退休后生活的最基本要求,面对收入减少和养老费用的逐年增加的双重压力,老年人若做不好理财规划,安度晚年将难以保证。

  1老年人理财的基本原则

  1.1 保证安全性

  根据“100-年龄”的个人风险投资比例法则,老年人的年龄越大能承受的风险就越低。 再加上老年人年事已高,通过社会劳动获得大额收入的可能性很低, 自身积蓄并不是很丰厚, 退休金也相对有限,所以,老年人可以用于理财的资金并不多,一旦投资失败,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老年人投资本金的安全性就至关重要了。

  1.2 注重流动性

  由于生理机能逐步衰退,意外、医疗保健等支出大笔增加,另外还有子女的婚嫁费用、应急之需的意外支出等,老年人理财一定要注重资金的流动性。做好投资预算,理性选择适合老年人的理财方式,切不可盲目追逐高收益,而将急用和日常家用的资金用于流动性差、期限较长、风险较大的投资。

  1.3 坚持分散性

  老年人在留足生活日常开销及一部分应急款后,可以选择不同的理财产品。 老年人理财要以一些低风险产品为主,如定期存款、国债、货币市场基金、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 对稳定的现金流入如退休金可做一些定投;可以把一些近期闲置资金作中期投资;对有一定风险承担能力的老年人也可购买一些债券基金等;而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且有丰富的炒股经验的老年人,也可以投资一些股票,即有机会收获高收益,又可以活动头脑延缓身体器官的衰老。 对一些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的新潮老人,也可以做一些互联网理财。

  2老年人理财存在的问题

  2.1 抗风险能力弱

  老年人身体状况、生理状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其体能、精力都无法与年轻人相比。 老年人自身积蓄并不雄厚,退休金又十分有限,收入增长下降,然而用于医疗保健、养老的刚性支出却在不断增加,所以老年人可用于理财的资金较为有限,抗风险能力弱。一旦投资失败,出现亏损,会严重影响其老年生活质量。

  高难度的投资理财活动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对身体素质要求也很高,理财中盈亏的瞬间转换和业绩频繁的波动对老年人心理冲击巨大。盈利产生的过度兴奋和亏损带来的严苛自责都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长期的、巨大的影响,甚至使一些老年人长期失眠,尤其对那些有高血压、心脏疾病的老年人造成的影响更大。 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抗风险能力较弱。

  2.2 规划不合理

  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方面属于极度的风险厌恶型,一方面在心理上难以承受本金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投资亏损也会严重影响退休的生活质量。所以老年人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多以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为主,例如定期存款、国债等,而对风险较大的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等比较排斥。 例如有些老年人为了获取较高的利息回报,选择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期存款,但老年人由于年级大,身体变化难以预测,遇到疾病、意外等急需用钱的突发事件,这些定期存款未到期,取出来又只能按活期算,导致损失利息收入,根本没起到实际的理财作用。

  2.3 理财不专业

  理财知识系统博大精深,理财市场瞬息万变,理财工具多种多样的,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实战经验的摸索总结,还要有良好的悟性,才能在理财市场长袖善舞、游刃有余、应对自如,而大多数老年人不具备这一能力。 我国理财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近几年才快速发展,理财知识更新很快,新的理财产品不断涌现,理财方式、渠道层出不穷,理财市场信息瞬息万变。老年人学习能力较弱,接受理解能力较差、反应速度较慢,这些都影响了老年人的理财技能的提高。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个人公司理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