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张玉谷对《古诗十九首》的赏析方法研究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作者:杨凤兰
发布于:2018-09-14 共6650字

  摘   要: 《古诗十九首赏析》是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中的重要篇目。通过文本分析总结出张玉谷的《古诗十九首赏析》的文本特点是:1.采用评析;2.重在说明赏析目的, 点明作诗之法;3.尤重揭示主题。与同时代的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对比, 其学术价值是:《古诗十九首赏析》模式的创新既加深了对《古诗十九首》的理解, 又对后世品评方式有所启迪。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双重赏析模式; 研究比较;
 

张玉谷对《古诗十九首》的赏析方法研究
 

  Abstract: “Appreciation of Nineteen Ancient Poems”is an important article in“Appreciation of Ancient Poetry”of Zhang Yu-gu in Qing Dynasty. By text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Appreciation of Nineteen Ancient Poems”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it uses comments; 2. it emphasizes the purpose of appreciation and the method of poetry; 3.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revealing the theme.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 its academic value is that it both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and gave some enlightenment to later generations' way of appreciation.

  Keyword: “Appreciation of Nineteen Ancient Poems”; double appreciation mode; comparative study;

  《古诗十九首赏析》是清代学者张玉谷编选的《古诗赏析》中的一部分。《古诗赏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赏析”二字命名的书籍。张玉谷《古诗赏析·序》言:“书既成, 因取渊明《移居》诗语, 名曰《赏析》。”“赏析”一词出自陶渊明《移居》诗“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句。因此《古诗十九首赏析》是张玉谷对《古诗十九首》的赏奇析疑。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创作的五言诗, 因被萧统选入《文选》而得以流传至今。它也一直受到高度评价。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这是对其文学地位的评价;钟嵘在《诗品》中评为“文温以丽, 意悲高远, 惊心动魄, 可谓一字千金”这是对《古诗十九首》文学风格的批评;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在继承前代学者的基础上对《古诗十九首》进行研究, 其突出特点是:运用评析与注释双重赏析模式。

  张玉谷的这种赏析方法对于学界研究《古诗十九首》有重要的价值, 为后人研究《古诗十九首》提供了新视角。本文拟对《古诗十九首赏析》的文本特点和学术价值加以阐释。

  一、张玉谷的《古诗赏析》及其研究现状

  张玉谷 (1721-1780) 于清代乾隆二十八年 (1763年) 开始编选《古诗赏析》, 至乾隆三十七年 (1772年) 编选完成。明清时期盛行编书、选书。《古诗赏析·序》中提到了一系列当时流行的编选书目:《诗纪》《诗所》《诗选》《诗解》《诗镜》《诗归》《诗淘》《诗发》等, 张玉谷出于对这些选本的不满, 从而决定选编《古诗赏析》。《古诗赏析》成书22卷, 收录从先秦到隋的诗歌744首。《古诗十九首赏析》收于《古诗赏析》 (卷四) , 作者标为无名氏, 十九首全部收录。

  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的编选从思想渊源上来说受到“格调派”沈德潜的影响。他曾游学于沈德潜门下。在张玉谷游学期间, 他为沈德潜《国朝诗别裁》一书做过校理工作。学者俞樾于光绪十三年 (1888年) 为《古诗赏析》所作题辞中有言:“吴县张君玉谷, 字荫嘉, 盖尝游学于归愚尚书之门。尚书撰《国朝诗别裁》, 张君雕校之力居多。”沈德潜是格调派的集大成的人物, 其温柔敦厚的“格调说”思想影响了包括张玉谷在内的一代人。在《古诗赏析》中张玉谷就曾多次以“归愚师言”引用沈德潜的话。由此可以想见, 《古诗赏析》的成书亦受到沈德潜影响。

  张玉谷既师承格调派的集大成沈德潜, 沈德潜又编选《古诗源》在前, 而受格调派理论影响的《古诗赏析》的学术价值在当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世纪以来, 《古诗赏析》的价值逐渐得到学界关注。2000年, 《古诗赏析》 (许逸民点校)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整理出版。2009年, 王立群先生指导的张中秋的学位论文《古诗赏析研究》对《古诗赏析》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篇文章从古诗选本、批评观等多个方面对《古诗赏析》进行研究。除此之外, 另有一些对《古诗赏析》鉴赏评说文章, 如肖振宇《张玉谷古诗鉴赏评说》 (2004年) 《古诗赏析》内容丰富, 张玉谷赏析成果还值得学界更为深入的研究。

  二、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的文本特点

  虽然清代古诗选本繁多, 但《古诗赏析》以其独特的文本特点独树一帜。一直以来, 《古诗十九首》都是学者研究且成果丰富的重点诗篇。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也是《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成果之一。文本特色在具体赏析之时展现出来。俞樾题辞评曰:“于汉魏六朝之诗, 博收约取而存其精, 又详加笺注, 以求其意趣之所在。呜呼!是真善诗者矣。”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说明《古诗十九首赏析》的文本特点, 解读“笺注”和“意趣”的独特之处。

  (一) 采用评析与注释双重赏析模式

  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采用批评与注本双重的赏析结构, 这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赏析模式。张玉谷在对《古诗十九首》进行赏析时不仅把视角放在点评诗歌之上, 而且能够兼顾注音释词。《古诗十九首赏析》诗歌之中注音释词, 诗歌篇目之后赏文析意。

  一方面, 诗歌之中注音释词并以注本形式存在。《古诗十九首赏析》共十九首, 每一首诗歌都有张玉谷的注释。又因为《古诗十九首》本身语言质朴自然, 所以有些地方不需要特别注释, 这就做到了详略得当。 (1) 或字词注音。如《行行重行行》中“努力加餐饭”一句注曰:“‘饭’字虽亦收入阮韵, 然当读去声, 作兴原韵第四部三声通韵为是。”又如《冉冉孤生竹》后注释道:“此支微歌三韵, 第二部通韵。”这些都可帮助读者识读不同时代的文字。但也不可否认, 张玉谷对于韵书的选择有些不合时宜。俞樾题辞道:“惟其论古音, 必以毛西河《通韵》为主, 未免繁而无当, 盖其时古音之学未甚着明也”。 (2) 解释词义。如《涉江采芙蓉》篇注释曰:“芙蓉, 荷花。兰泽, 生兰之泽。”《客从远方来》中“着以长相思, 缘以结不解。”注:“着, 装饰也。被中装锦, 有绵绵相思意。缘, 缝边也。缝被四边, 有结而不解意。”就这点而言, 注释不仅解释词语, 也是对诗歌文意的疏通。在《古诗十九首赏析》比较常见。 (3) 十九首古诗张玉谷都注明了诗歌来源, 以便于读者查找原始文献。如注明《东城高且长》来源于“《文选》卷二九、《玉台新咏》卷一”。

  另一方面, 篇目之后赏文析意。《古诗十九首赏析》每一首古诗之后均有欣赏批评, 而且比较全面而系统。“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赏”与“析”两个方面组成《古诗十九首赏析》的赏析结构。但同时它又有自己的侧重点。《凡例》云:“诗后之解, 是讲诗之如何佳妙, 碑读者识步趋也。”张玉谷在诗歌之后对《古诗十九首》的赏析追求一种整体系统性, 不仅关注于某一个方面的特点, 而且是对某一句诗的感悟评价。张玉谷在赏析时对整首诗逐节分析, 不漏过一句诗。其间, 他以二、四和六作为节点, 在节点处赏文析意。如《行行重行行》一篇, 《古诗十九首赏析》就分为“首二”、“‘相去’六句”、“‘日远’六句”和“末二”四部分进行逐节赏析。又比如《涉江采芙蓉》赏析部分分为“前四”、“‘还顾’二句”和“后二”三个节点。这种赏析方法, 条理清晰, 点评明确, 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张玉谷对于《古诗十九首》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双重的赏析模式有两点优势:一方面使读者阅读之时能体会注本的优势, 便于理解文本意思;另一方面读者又可在诗歌之后把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张玉谷的赏析作对比, 加深对诗歌思想的理解。同时, 这种对《古诗十九首》的赏析模式, 又是张玉谷所独创的。在他之前很多学者的研究要么只是注本, 要么仅仅是《古诗十九首》简要评析。前者如李善注本与五臣注本的《文选》专注于对《古诗十九首》的注释。而后者如沈德潜的《古诗源》和方东树的《昭昧詹言》, 这两本着作无论是选本注解还是专门的理论着作, 都是对《古诗十九首》的专门的批评研究。这两方面的成果都不如《古诗十九首赏析》更为全面。

  (二) 重在说明赏析目的, 点明作诗之法

  论及《古诗赏析》的选编目的, 《古诗赏析·序》曰:“兹集意务取精, 为作诗程度, 故所收甚隘, 敢曰举隅, 聊资触类耳。”“为作诗程度”重在说明赏析目的, 点明作诗之法, 旨在助人“作诗”。

  首先, 赏析时强调诗歌的“赋”“比”“兴”手法。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受到格调派“诗教”理论影响, 在赏析方法上强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如《东城高且长》:“晨风怀苦心, 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 何为自结束。”篇后赏析道:“‘晨风’四句, 赋中带比, 落出荡涤胜于结束来, 作开笔曲笔。”“晨风”即鸷鸟, 此句承接开篇四句是为铺陈, 又以鸷鸟在风中啼叫和蟋蟀在寒冷中哀鸣作比, 营造了一幅苦闷的人生境遇。张玉谷点评“赋中带比”正是也。另有《西北有高楼》赏析曰:“通首用比。”以高楼比君们, 以悲曲比忠言。《青青河畔草》赏析云:“首二, 以草柳青青郁郁, 兴起芳年之女。”

  其次, 赏析注重诗歌创作笔法, 欣赏含蓄蕴藉。张玉谷评诗注重对含蓄之美进行品评。《古诗十九首》抒情写意婉转韵致。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篇》:“观其结体散文, 直而不野, 婉转附物, 怊怅切情, 实五言之冠冕也。”今人叶嘉莹先生也说:“《古诗十九首》的感情就是如此, 它是温柔缠绵而且含蓄不尽的。”《古诗十九首赏析》更是运用了大量此类词语:“委曲”、“曲暗”、“暗喻”、“暗引”、“暗指”、“曲甚”、“蕴藉”和“含蓄”。在《庭中有奇树》篇:“末二, 更即物不足贡, 醒出别久, 层折而下, 含蓄不穷。”末尾两句“此物何足贡, 但感别经时。”怀人之情并未直接指出, 而是以花虽不珍贵但极其重要暗示出对人的强烈思念, 言有尽而意无穷。

  最后, 赏析注重抒情性, 在细节处点出。《古诗十九首》一向以情动人, 情感真挚。钟嵘《诗品》:“文温以丽, 意悲高远, 惊心动魄, 可谓一字千金。”胡应麟《诗薮》中有言: (古诗十九首) “兴象玲珑, 意致深婉, 真可以泣鬼神, 动天地。”张玉谷以温柔敦厚的诗教理论为指导, 同时又认为在诗歌创作中应该重视情感的表达。《古诗十九首赏析》突破以往对《古诗十九首》的抒情性研究, 以对细节的分析品评而与众不同。如《回车驾言迈》篇赏析曰:“‘所遇无故物’句, 真足感人。”具体到对一句诗的点评, 人生易老, “所遇无故物”, 引人深思, 感人心肠。

  (三) 尤重揭示主题

  《古诗十九首赏析》每一首诗之后都首先揭示诗歌主题。通过这种方式, 读者在阅读诗歌后能够很快明白诗歌的主题类型, 并进一步理解赏析。这种揭示主题的方式也是张玉谷率先使用的。论及主题内容, 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十九首》大率逐臣弃妻, 朋友阔绝, 游子他乡, 死生新故之感。”张玉谷在主题方面, 并未出于沈德潜所提出的几种题材类型。如《行行重行行》、《去日日已疏》、《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为“思妇之诗”;《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和《迢迢牵牛星》为“怀人之诗”;其他主题大部分属于沈德潜所言主题的变体。但张玉谷在模式上有自己的特点, 又能够在原有题材上发现新意。如《回车驾言迈》篇后首句评:“此自警之诗。”写诗以提醒自己, 韶华易逝, “人生非金石, 岂能长命考。”

  三、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的学术价值

  《古诗十九首》自问世以来就研究成果甚丰。梁朝《诗品》《文心雕龙》、唐代《诗式》、宋代《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明代《诗薮》、清代《说晬诗话》……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也是《古诗十九首》研究史上的一环。它独创的评析与注释双重的赏析模式在学术史上留有地位。放在清代进行比较研究, 从而突出它的学术价值。联系张玉谷经历和时代背景, 笔者将从下面两点进行探讨《古诗十九首赏析》的学术价值。

  (一) 从《古诗赏析》和《古诗源》比较中看《古诗十九首赏析》学术价值。

  前文提到, 张玉谷曾师从沈德潜。沈德潜作为清代格调说的集大成人物, 在批评研究《古诗十九首》时遵循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理论。他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古诗源》和《说晬诗话》。《说晬诗话》主要是纯理论批评, 与《古诗十九首赏析》差异较大, 故而不做主要比较对象。《古诗源》和《古诗赏析》同时古诗选本, 两书中有都有评述, 有比较的价值。

  张玉谷继承和借鉴了《古诗源》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古诗十九首》作者问题。《古诗十九首赏析》直接借鉴了《古诗源》中的言语, 而且也是标在题解处, 即“《十九首》非一时一人所作”。 (2) 两书都注重比兴寄托。这点《古诗十九首赏析》在前文着重讲过, 《古诗源》在批评时也注重点明比兴手法。如《冉冉孤生竹》诗末尾处评:“起四句比中用比。”。 (3) 两书都以温柔敦厚的诗教理论为指导。《古诗源》中评《冉冉孤生竹》:“温厚之至也。”《古诗十九首赏析》亦然, 《行行重行行》篇后评:“末二, 掣笔兜转, 以不恨己之弃捐, 惟愿彼之强饭收住, 何等忠厚。”

  《古诗十九首赏析》发展并创新了《古诗源》中《古诗十九首》的观点和模式。一方面《古诗十九首赏析》在选本外也注重评析。《古诗源》注重选本, 诗歌之后的评点只是寥寥数语, 点到即止, 并没有深入分析。《古诗十九首赏析》相比较于《古诗源》, 虽然说观点上没有太大的创新点, 但却把沈德潜的观点落实到具体的诗句中。如《青青陵上柏》一篇, 《古诗源》评:“起言柏与石长存。”只是点明起兴, 并未深入讨论, 《古诗十九首赏析》则是:“首四, 以柏石长存, 反兴人生如远行之客, 不可久留, 即引起及时行乐意。”, 另一方面是批评模式的创新。《古诗源》只有少许点评语言, 诗篇之中也没有注释。张玉谷首创了新型的赏析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批评与注本双重赏析模式。这也是《古诗十九首赏析》的一个大的创新点, 是其学术价值所在。

  (二) 从与同时代学者的《古诗十九首》研究比较中看《古诗十九首赏析》的学术价值。

  清代着述成果丰富。这里无法一一与《古诗十九首》相比较。但若要看出《古诗十九首赏析》的独特学术价值, 就需要在比较中产生。这里主要是把张玉谷的《古诗十九首赏析》与相近时代的几位学者相比较。这几位学者对《古诗十九首》的论述均选自隋树森先生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即吴淇《古诗十九首定论》 (《六朝选诗定论》) 、张庚《古诗十九首首解》、姜任修《古诗十九首首释》、朱筠《古诗十九首首说》。之所以把《古诗十九首赏析》与这几位学者相比较。一是时代相近, 这些学者也都处在张玉谷之前, 这样就更容易看到《古诗十九首赏析》不同点与价值;二是因为这几部作品都是对《古诗十九首》的详解, 并不是对十九首批评的只言片语, 这样更便于在相同中比较不同与价值。

  与上述书籍相比较, 《古诗十九首赏析》在诗学理论上独特之处是继承了前代学者着述。理论方面虽然没有太大创新点, 但在赏析模式上确有值得研究的价值。《古诗十九首赏析》模式的创新既加深了对《古诗十九首》的理解, 又对后世品评方式有所启迪。《古诗十九首赏析》的点评模式特点前文已经论述过。这种赏析模式逐节品评, 条理清楚, 在每次赏析一始就定性诗歌主题, 并揭示创作笔法。相比较于《古诗十九首定论》动辄数百字的解释 (《古诗十九首定论》多直接引用吴淇观点) 和《古诗十九首首释》、《古诗十九首首说》的对诗歌点评有所偏重而言, 《古诗十九首》的形式更适宜读者阅读和理解诗歌, 并能在阅读时更易于与选编者的点评进行沟通交流。如《行行重行行》一篇, 《古诗十九首定论》用接近六百字的语言进行解释, 过于繁复。《古诗十九首首释》着重于译释、《古诗十九首首说》着重解释文意, 都稍显偏颇。

  《古诗十九首赏析》在诗学方面沿袭格调说的观点, 它独特的赏析形式, 让学界看到一个全新的《古诗十九首》。从内容上来看, 《古诗十九首赏析》对《古诗十九首》的创作笔法、诗学理论、主题类型等分析研究, 这些方面使读者对《古诗十九首》的诗歌内容和情感倾向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这可以使《古诗十九首赏析》有其存在的价值。从形式上看, 《古诗十九首赏析》以评析与注释双重的文本特点, 在行文中强调作诗之法, 这文本特点都独特而系统, 有自己的完整性。总而言之, 《古诗十九首赏析》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具备其自己的学术价值, 值得学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玉谷, 许逸民点校.古诗赏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2]陶渊明, 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79.
  [3]刘勰, 詹英义证.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33.
  [4]钟嵘, 徐达.诗品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5]张中秋.《古诗赏析》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09.
  [6]肖振宇.张玉谷古诗鉴赏评说[J].张家口: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4 (3) .
  [7]沈德潜.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 2006.
  [8]方东树, 汪绍楹校.昭昧詹言[M].北京:人名文学出版社, 1961.
  [9]刘勰, 王志彬译注.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 2012.
  [10]叶嘉莹.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11]胡应麟.诗薮[M].北京:中华书局, 1962.
  [12]沈德潜, 李言, 潘务正点校.沈德潜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13]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 1957.

原文出处:[1]杨凤兰.清代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评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2):188-19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古诗十九首论文
返回:古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