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论文(期刊范文8篇)之第四篇
摘要:人类因为拥有语言, 可以进行交流与讨论, 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都不离开语言。除了语言以外, 能够传播信息的还有图像。图像与语言是互补与竞争的关系, 他们各自有优势与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 苍白的语言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所以文学图像应运而生。“语图批评”是新兴起的一种文学研究方法。
关键词:“语图批评”,古代文学史,图像研究
赵宪章先生将语图关系史分为文字出现之前、文字产生之后和宋元后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文字出现以前, 人们的交流、消息的传播需要口头表达;第二个时期是文字产生后, 人们就发明了图像符号, 可以通过文字图像表达一些信息;在第三个时期宋元之后, 人们基本进入了文明时代, 发明了造纸术, 人们的信息传递更加便捷。这也可以看出, 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在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 文学也在不断地发展中。
一、语言与图像的关系
语言与图像都属于符号, 他们是符号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1]。我们人类在生活中的信息交流方式基本就是通过语言与图像来完成的。语言与图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语言就是我们所说的话, 语言比较注重对消息的表述, 逻辑性比较强;什么是图像呢?图像就是消息的一种呈现方式。语言需要通过思维思考其中的含义, 然后在大脑中组织出词汇, 形成一段其他人可以接受的语言, 接受者需要经过大脑去理解语言的含义。接受者需要添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语言的含义, 因此语言也存在缺点,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都有独立的思维模式, 不同的人对同一段语言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语言的传播过程中, 容易导致语言理解错误, 对作者的语言传播出现误解。图像是消息的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 主要是通过感官来感受信息。传播者可以直观的看出图像传达的含义, 相对语言来说, 图像在传播过程中, 真实度、可信度要远远高于语言。图像同样也有弊端, 一个静态的图像, 在信息的表达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语言和图像各有各的优点, 所以在有些方面, 语言与图像具有互补的特点。
二、语图批评
“语图批评”是基于文学图像学的一种文学批评方式, 是以图像和文学批评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应用。语言作者与图像作者针对相同的一个信息分别进行描述, 通过语言与图像的形式, 起到互补的作用。将作品想表达的话外之音描述出来, 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赵宪章先生将语图关系史分为三个不同时期, 通过没有文字时期、文字产生时期以及文字图像发展时期这三个时期的描写, 叙述了文字发展史。现阶段属于高速信息化时期。现代化社会, 科学发展较古代相比, 可谓不可同日而语也。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照相机、电视、智能手机等都属于新科技, 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网络媒体传播, 读书也进入了电子读书的新时代。人们追求的是“快文化”, 图像在生活中已经是个十分普遍的存在了。文学也变得图像化了, 随着图像文化的兴起, 图像文化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追捧, 在图像研究领域出现了一门新学科, 图像学科。有的文学家甚至呼吁保卫文学, 因为图像文化的兴起, 他们认为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新兴起的图像学科最早源于西方, 与语言研究领域和文学研究领域相比, 发展的比较晚。图像学科是在二十世纪末期以后才逐渐兴起的, 虽然出现的比较晚, 但依然研究出来了很多研究成果[2]。
三、“语图批评”与古代文学
(一) “语图批评”与古代文学史研究
“语图批评”作为一种理论应用, 他是以图像和文学批评为基础的。语言作者与图像作者针对相同的一个信息分别进行描述, 语言与图像就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在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中, 提及文学图像的地方很少, 文学图像大多是作为对文字的图像表达的方式出现的, 但实际上文学图像的作用不仅仅是对文字的释义的解释, 更是对作品想表达的话外之音的一种描述, 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近几年我国文学家对我国古代的文学史研究似乎走进了一个困境, 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我国文学方面的教授也曾提出, 是不是应该从图像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古代文学, 找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针对古典文学, 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在二十世纪初期, 郑振铎作为我国学者代表就提出来中国文学史应该是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文学史, 不应该单一的研究文字。郑振铎也作为表率, 在我国文学史研究的学者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他在自己的书籍《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加入了图像学科的理论, 做到了“图说中国文学史”。他提倡还原历史真景, 将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社会不同景象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 让读者切实的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一书中收录了我国各个知名文学家的图片、手稿、插图等, 他所表达的就是文学应该是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 不应该是单一的文字的学科。他的做法在我国文学研究历史上比较先进, 这也为我国文学历史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学爱好者对文学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在郑振铎之后, 又有一批文学家学习郑振铎的研究方式, 重新开始探索文学历史。这种研究方式在近几年逐渐得到了文学界的响应, 大家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比如傅璇琮在《文学编年史》提到文学史应该包含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 应该让这些与文学史相似的学科交互在一起, 形成一个文学史的大网, 让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文学史[3]。杨义也提出了文学史需要图像来佐证的观点, 并且同意郑振铎将作家肖像、社会现状缩影融入到文学中, 认为这样确实可以给读者一个感官冲击, 可以使读者更直观了解作者所表达的真实想法。
(二) “语图批评”与文学传播研究
我们人类在生活中的信息交流方式基本就是通过语言与图像来完成的。我们平时所说的口头语就属于语言, 语言有比较注重对消息的表述的特点, 逻辑性比较强, 而图像就是消息的一种呈现方式。语言与图像的传播就是文学的传播。二者在传播过程中各有不足之处, 需要互补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在语言的传播过程中, 因为需要转述, 而每个人的理解方式又不同, 就容易导致语言理解错误, 对作者的语言传播出现误解。图像作为消息的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 主要是通过感官来感受信息。传播者可以直观的看出图像传达的含义, 相对语言来说, 图像在传播过程中, 真实度、可信度要远远高于语言。图像是属于一种静态的图像, 在信息的表达上也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我国文学传播过程中, 图像发挥了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古代文学作品中《诗经》《离骚》《桃花源记》, 等等, 相应的也有很多画作, 比如《离骚图》《诗经图》《桃花源图》, 这些绘画作品就是结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进行创作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小就接触的名着也有很多, 比如《西游记》, 我相信我国小学生对《西游记》都不会陌生, 《西游记》有很多版本, 文字版、插图版、漫画版、动画版, 等等, 这些不同的形式都属于图像传播, 是文学名着以图像的形式传播。通过这么多不同版本的《西游记》, 可以既形象又直观地看出孙悟空这一角色是如何从一个花果山的野猴子逐渐演化为齐天大圣的。《西游记》的版本虽然有很多, 但是其中的文本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但是插图却做到了千差万别, 通过“语象”和“图像”的对比, 就会让读者对《西游记》的传播、定型和接受有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西游记》, 还有《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等等, 好多名着都有插画版本, 所以通过图像来传播文学, 会使人们对名着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 “语图批评”与古代文学的研究
我国汉字是由符号演变而来, 最开始是根据事物的形状画出象形字, 经过历史的洗礼, 这么多年的演变, 才成为了今天的简体字。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文学模式, 比如古代诗人的题画诗。古代名人作画后或者得到喜爱的书画作品后, 经常会请诗人“题字”, 诗人往往根据画的内容赋诗一首, 这就是题画诗。再比如敦煌壁画, 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着名的景区, 参观过的游客无不被博大精深的文化震撼。在我国古代文学也曾引起一种潮流, 就是当时的“语图互仿”的潮流[4]。首先是秦朝时将故事中的情节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体现在后来出土的文物中。很多秦朝的文物, 比如青铜器等, 上面画的纹路可以看出是模仿了一些古老的神话故事。还有早期的墓室, 墓室中的壁画上记载了古老的传说。其次是汉朝, 也有这样的模仿文字绘画的现象。汉朝比较时兴的是雕刻, 常常能看见一些石雕、壁画上刻着“赵氏孤儿”“嫦娥奔月”等故事。再往后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兴起, 图像绘画模仿的常常是佛经中的事情, 莫高窟的壁画就是出自这个时期。到了唐代, 可谓我国古代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这时候出现了唐三彩, 色彩的加入, 使绘画更加丰富了。在元代以后, 出现了元曲, 这个时候通俗文化盛行, 插图小说也是这个时候起源的, 也开始了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脚本, 当时深受读者喜爱。到清朝开始出现了纯图像的书籍, 图像取代了文字, 都是图像的连环画盛行一时。到了现代, 我们平时看的漫画书都属于这种文学模式。
总结
总而言之, 语言与图像是两种不同的符号。语言是通过声音来传播信息的符号, 而图像是通过文字等来传播的符号。随着历史的发展, 人类先学会了语言, 后出现的图像。在文学传播过程中, 语言与图像都有自己的优点, 我们当今社会是个发展中的社会, 语言和图像是符号世界的两大组成板块。图像是文学的一种, 我国自古代开始, 就存在这种文学模式。文学图像的兴起为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古代文学活动的研究都带来了有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赵宪章, 黄春黎.文学与图像——赵宪章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2, (4) , P20.
[2]包兆会“.图文”体中图像的叙述与功用——以传统文学和摄影文学中的图像为例[J].文艺理论研究, 2006, (4) , P50.
[3]袁晓薇, 王开春.从视觉史料到文学图像——文学史的图像学研究刍议[J].安徽史学.2012, (3) , P90.
[4]赵宪章, 曾军.现实关怀及其问题——对话中国文学理论未来之走向[J].学术月刊.2012, (3) , P12.
对古代文学史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本文汇总了8篇“古代文学史论文范文”,以供阅读参考。...
在我国,研究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必须以古代文学史料为基础,而对于文学史料的发掘亦必不可少,近来对于地下的文物史料的发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了文学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