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标准化事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与支撑作用日益突现。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标准不仅关系到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标准化是为在工程建设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点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包括技术、经济和管理各个方面标准的制定、贯彻实施等工作。
工程建设标准是经济建设和项目投资的重要制度和依据,与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因此,对工程建设标准化经济效益的研究十分必要。当前,国内外对标准化经济效益的定量测算方法主要是生产函数法。但是,该方法是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出发,以技术进步为基点,研究标准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需要通过介质来完成,而不能直接从标准化的角度探究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本文基于调查问卷,运用回归分析法建立相关回归方程,直接从标准化的角度,定量测算工程建设标准化对北京市国民经济的影响。
2、 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采用七分值法,以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经济效益为主线进行设计。问卷主体部分由“工程建设标准化活动”、“工程建设标准化下的项目表现情况”、“工程建设标准化对利润的贡献率”三部分组成,问卷结构如图1所示。此次问卷调查主要在北京地区展开,随机选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9份,样本容量与问题数目符合分析要求。
数据分析部分对整个调查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以建立工程建设标准化对经济贡献的模型,确定贡献率。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给出了被调查者的工作经验、教育情况、工作岗位、单位类型等基本信息。被调查者中,78.3%来自施工单位,57.9%的人员是项目经理,受教育程度基本在本科以上的占82.1%,从事建筑业的年限在10年以上的占69.9%。由此可见,被调查者大都来自于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岗位,具有良好的受教育程度和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对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影响有较为准确的认识。
2.2 因子分析
2.2.1 工程建设标准化活动(F)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通常采用KMO测度的方法来检验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越接近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高且偏相关越低,原有变量就越适合做因子分析。
“工程建设标准化活动”由45道题组成,对其进行分析得到KMO值为0.955,接近1,说明原有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和可靠性分析,并对所提取的因子进行命名,得到如表2所示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被提取的7个成份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8.543%,即前7个因子解释了所有变量的68.543%。
在提取的6个公共因子中,可靠性最小的为0.799,说明它们的可靠性都比较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2.2.2 工程建设标准化下的项目表现情况(P)的因子分析
“工程建设标准化下的项目表现情况”由90道题组成,对其进行分析得KMO值为0.972,说明这些原有变量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对其做因子分析和可靠性分析,并对所提取的因子命名得表3。从表3可以看到,被提取的8个成份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254%,即前8个因子解释了所有变量的69.254%。此外,这8个公共因子可靠性最小的是0.897,说明它们的可靠性都比较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2.3 Pearson相关分析
为了检测标准化活动和标准化下的项目表现情况的各个因子之间的关系强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来确定其两两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4。
由表4可知,工程建设标准化活动(F)与工程建设标准化下的项目表现情况(P)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F1、F2、F3与P之间的相关系数,除了F2与P3为0.472,其他的均在0.5以上,表明监督检查(F1)、执行情况(F2)、反馈与处置(F3)与标准化下的项目表现情况P都呈现出非常强的相关性。F4、F5、F6与P之间的相关系数,除了F5与P2、F5与P4、F4与P7大于0.5之外,其他均在0.3~0.5之间,表明参与及推广(F4)、认知情况(F5)、个人意识(F6)与标准化下的项目表现情况(P)为低相关。
2.4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通过回归方程的形式描述和反映这种关系,可以准确把握某个变量受其他一个或多个变量影响的程度,进而为控制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以标准化下的项目表现情况的8个方面作为因变量,标准化活动的6个方面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逐步筛选法(Stepwise),得到回归模型(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方程中自变量的容忍度都较高,并且VIF值都小于10,说明方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共线性很弱,适合做多元共线性回归分析。由于F>F(1,300<x<500),所以因变量P都能通过F检验(α=0.01,F(1,300<x<500)=6.63)。这说明进入方程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各个回归模型的R2值都是较高的,即方程的拟合度良好,能够解释标准化下的项目表现情况与工程建设标准化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在这8个方程中,以第一个方程为例进行解释如下:影响安全(P1)的因素有:监督检查F1、反馈与处置F3、认知情况F5。其中F3的权重最大,表明其对P1的影响最大;F5权重最小,表明其对P1的影响最小。
分析这些方程,可知反馈与处置(F3)是最活跃的自变量,它进入了每个回归方程,且在6个方程中的权重是最大的,这表明在工程建设中一定要非常关注标准化的反馈与处置情况。这与我们的常规认识不同,我们可能习惯性地认为监督检查(F1)与执行情况(F2)在标准化活动中是最重要的,然而从建立的方程分析得到,F1的重要性居于第二,而F2的重要性仅居于第四位,对标准的认知情况(F5)处于第三位。由此可以得到结论,工程建设标准化要重视执行情况,但更要注重标准的反馈与处置。
2.5 确定利润贡献率方程
对企业来说,利润一般来源于安全、质量、成本等(三控三管一协调和品牌)的贡献,只是各自的权重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通过被调查者对熟知的某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或“>”的选择,间接获取权重。
利润贡献率为问卷D部分,通过两两对比,获取“三控三管一协调和品牌”各自对经济贡献的权重。在计算过程中,“>”得1分,“<”得0分。然后对得分情况进行频数统计,以各因子的频率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6)。
得到模型方程为:E=0.202*P1+0.152*P2+0.130*P3+0.145*P4+0.119*P5+0.109*P6+0.059*P7+0.084*P8(2)其中,E表示工程建设标准化在工程建设领域带来的经济效益。
由式(2)可知,对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效益的影响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安全(P1)、质量(P2)、合同(P4)、成本(P3)、组织协调(P5)、品牌(P6)、工期(P8)、信息(P7),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安全与质量。
3、 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经济效益(E)
3.1 模型构建
基于前文研究,将工程建设标准化活动、标准化下的项目表现情况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化在工程建设领域带来的经济效益三部分结合起来,构建的模型如图2所示。
模型给出了标准化活动F对标准化下的项目表现情况P影响权重的大小,以及项目表现情况P对经济效益E影响权重的大小。通过模型,可以直观地看出各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系数的高低。以F4为例,F4对P7和P6产生作用,影响系数分别为0.155和0.234;P7和P6对E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59和0.109。
3.2 经济效益的确定
结合图2,将式(1)中的8个方程带入式(2),可以推导出工程建设标准化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E=0.373*F3+0.212*F1+0.127*F5+0.103*F2+0.035*F4-0.028*F6(3)由式(3)可以看出,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按权重的大小依次排列为:反馈与处置(F3)、监督检查(F1)、认知情况(F5)、执行情况(F2)、参与及推广(F4)、个人意识(F6)。其中,F3影响最大,表明反馈与处置的标准化对经济效益的贡献最大;F1居于第二位,说明对标准化的监督检查,关系着标准落实的情况,它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三位是F5,说明企业对标准的认知情况是工程建设能否进行标准化施工的重要因素;F2、F4、F6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相对较小。
每个成份的方差贡献率可以反映该因子对所有观测变量变异的贡献程度。因此假定方差贡献率的值就是成份的值,由表2可知:F1=0.176,F2=0.136,F3=0.099,F4=0.128,F5=0.085,F6=0.061。将这六个值带入式(3)可得E=0.102。即工程建设标准化对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贡献率为10.2%。
通过统计年鉴查北京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对2005~2011年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北京地区建筑业占生产总值的平均值是4.4%。用工程建设标准化对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贡献率(10.2%),乘以北京地区建筑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4.4%),可以得到工程建设标准化对北京市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0.45%。
4、 结 语
本研究结合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具体特点,针对标准化的执行与效果等状况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研究以标准化活动、项目表现等作为影响因子,建立衡量标准化活动经济效益的回归模型,从模型的影响系数可以看出:标准化经济效益的影响因子主要是项目的质量(P1)与安全(P2);此外,标准化的反馈与处置(F3)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要远大于标准的执行情况。最后,本研究确定了工程建设标准化对北京市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0.45%。这一研究结果肯定并量化了工程建设标准化活动的价值,也提出了今后标准化活动中应加强质量、安全及标准的反馈与处置等方面的管理。这对项目各参与方认识标准化、执行标准化、充分发挥标准化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秋碧.标准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行业与产业差异研究[J].福建论坛,2013(2).
[2]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编制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田坤.强化标准化意识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J].辽宁建材,2011(11).
[4] 骆方,刘红云,黄崑.SPSS数据统计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 刘洋.基于企业层面的工程建设标准效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6] 张红坡,张海峰,等.SPSS统计分析实用宝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7] 罗纳德.扎加,约翰尼.布莱尔.抽样调查设计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一、导论.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拉动内需政策的带动,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据《2004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结果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其中二级公路里程达到23.1715万公里.为满足经济迅速增长的需求,...
市场上的商品价格由于受到成本(劳动力、原材料、技术、设备)、供求关系、营销策略、利率、汇率等等的因素影响不断改变。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情况是通过商品的零售价格指数反映出来的。其对居民收入的购买力和财政收入有着直接影响,同时,对市场供需有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全面生产理论为基础,运用会计账户方法对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进行系统的统计核算,为宏观经济分析、决策和管理提供客观依据。SNA由联合国下属负责统计的机构指定,通常每5年修订一次。2003年,受联合国统计委...
通过对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的研究, 结合展览产业链结构的梳理, 充分利用官方搭建的《展览业统计调查制度》平台, 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扩展账户的理论框架, 测算展览业增加值, 为展览业与其他行业经济活动以及展览业经济效益在国际间、地区间的比较提供了可能;也有...
一、理论渊源和早期经验结果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资源配置,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国内外经济学者所共同关注的课题。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融通加快了这一进...
一、引言劳动报酬占比,即劳动者所获的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度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分享程度的重要指标。劳动报酬占比的高低变动,不仅关系到国民收入分配的主体格局,而且还关系到经济增长的绩效和持续能力。因此,测算劳动报酬占比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