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现代西安水利的发展与未来前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1-02 共2489字
  本文对西安市水利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系统介绍了西安水利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及未来规划。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现代西安水利的发展与未来前景”的工业经济论文。
  
现代西安水利的发展与未来前景

  原标题:西安市水利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内容摘要:本文对西安市水利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系统介绍了西安水利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及未来规划。
  
  关键词:水利事业;水利工程;水利发展;历史回顾;未来展望
  
  水是生命的源泉,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或缺。在人类发展史中,为了实现生存和发展,人们不断地适应、利用、改造和保护水环境,随之也使水利事业不断得到发展,并成为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支柱。因此,人类发展的历史也贯穿了水利发展的历史。回溯历史,从大禹治水起人类对水的认识和改造就没有停止,从“疏导”江河到人工“改造”,从“人定胜天”思想主导下的大兴水利到对盲目改造自然的严重后果的认识,从人水矛盾到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无一不是在总结水利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西安水利取得了举世曙目的成就,从远古时期修建的“郑国渠”、到近现代“关中八惠”、“黑河引水工程”的兴建、再到今天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八水润西安”工程和反映时代性的都市型水利建设,无不体现西安水利发展的辉煌历程和为人类社会文明、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
  
  一、西安水利的历史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发源地之一。我国的黄河流域号称中华民族的摇篮,古长安即建在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之上,凭借广袤的渭水平原,保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长达1,200余年,延续达2,000年之久,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六个王朝或都政权在此建都,被誉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位于我国七大古都之首,享有“八水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都”之美誉。西安水系纵横交错,有泾、渭、浐、灞、潏、滈、沣、涝八条主要河流,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八水”中除渭河、泾河是过境河流外,其余均为境内河流,发源于秦岭北麓,为渭河一级支流。两千多年来,长安八水历经变迁,在源源不断地为这方土地输送养料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由于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属暖湿带半湿润气候,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农事季节极不协调,洪旱灾害十分频繁,人民常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从古至今,历代勤劳勇敢的西安人民为消除水患,开发水利,建设农田,发展生产,胼手胝足,荜路蓝缕,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远在110 ~ 1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蓝田猿人”在灞水之滨生息繁衍; 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里,“半坡人”即在东郊傍浐河而居,既利于取水又深沟高垒,以防水防害;5,000年前大禹导渭治沣,又曾在邰地教民稼墙,树立了注重农耕和农田水利的传统,奠定了“关中天府”的基础;4,000年前,以周族的崛起为序幕,经历秦、汉、隋、唐,不仅郑国渠、龙首渠等农田水利名满天下,而且昆明池、渭水漕运、古长安供水等为城市、宫苑和园林服务的防洪、排水、供水以及水环境工程的建设亦享有盛誉。秦汉隋唐时期,西安乃至关中成为京畿要地,迎来了水利事业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到了宋元明清,由于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京兆地位一落千丈,西安水利事业在苦苦挣扎中断续前进。历史浸至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陕西大早频仍,在于右任、杨虎城等大力提倡和襄助人,以蒲城人水利大师李仪祉为首的一批水利人,创修了“关中八惠”,又一次掀起了兴修水利的高潮。但是,随着近代人口的激增以及社会与城市的发展,西安也面临着水资源紧缺、水生态恶化的困境,“八水绕长安”的景象也已成为诗词歌赋里的遥远回忆。
  
  二、现代西安水利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水利建设更是高潮迭起,延续至今,其成就数倍于前。通过轰轰烈烈、持续不懈的全民征山治水运动,开辟了西安大规模进行水利建设事业的时代,尽管经受了风风雨雨,艰难曲折,但是一大批水利工程设施得以修复和改造,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西安城市发展速度加快,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频现“水荒”,城市水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威胁群众生计,还严重制约西安市的发展。历经多年努力,1987年,黑河引水工程动工,标志着西安市水利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安市水利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黑河引水工程的全面启动,一大批新的水利工程全面建设,西安水利事业的内涵不断扩大,由传统的防洪抗旱、供水蓄水、农田水利等工程水利逐步扩展到水资源综合利用与节约、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治理等现代水利、生态水利领域。水利管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大水务”管理格局。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西安市的治水理念创新、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生态环境修复、水务一体化管理等都取得了显着成就,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西安水利的现状和展望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在社会走向生态文明的当下,恢复八水盛景,重现水润西安,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十八大以来,西安市按照***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百倍的信心和十足的干劲,开始制定并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2012年底,西安市委、市政府讨论通过《“八水润西安”规划》,计划用8年时间,实施“571028工程”,按照“一年快速启动,三年效果初现,五年基本建成,八年全面展示”的目标,规划建设“5引水、7湿地、10河系、28湖池”,通过实施水系治理、引水进城、河湖连通工程,实现河、库、渠、湖、池相连通的新盛景,把西安建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八水润西安”启动以来,对渭河、灞河、涝河、石川河等10余条主要河流进行综合治理,相继建成西安湖、仪祉湖、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沙河水街、灞河特大桥、李家河水库等一大批湖池和湿地,预计到2020年,“八水润西安”建设任务将全面完成,届时西安市生态水面将达到7. 6万亩,形成“东南西北中相连、八水相济润西安”的城市水系格局,“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生态型、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即将呈现在人们眼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工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