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海洋要素在临海钢铁产业区位价值中的作用

来源:海洋经济 作者:薛岳梅李慧
发布于:2019-08-10 共8655字

  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海洋要素贡献分析

  摘要: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是我国钢铁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目前, 我国钢铁产业的“临海式”空间布局特征已经开始显现。因此, 明晰我国钢铁产业“临海式”空间布局的区位价值, 探索海洋要素贡献, 对于优化钢铁产业空间布局、推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我国钢铁产业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 系统剖析了我国钢铁产业临海布局的动力机制, 基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层面, 分析了临海钢铁产业的区位价值;从经济效应价值和环境效应价值探讨了海洋要素对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综合贡献, 为深度拓展临海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海钢铁产业; 动力机制; 区位价值; 海洋要素综合贡献;

  作者简介:薛岳梅, 女,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 E-mail:xueyuemei1992@163.com。; *李慧, 女,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 E-mail:lihui_626@163.com。;

  收稿日期:2019-03-14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19CGLJ30];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支持项目[CAMA201815];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tsqn20161014];

  Locational Value and Marine Comprehensive Contribution Analysis of Coastal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XUE Yuemei LI Hui

  School of Econom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Coastal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odel.The " coastal" spatial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have begun to emerg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larify the locational value of the "coastal" spatial layout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 layout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nd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patial layout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ses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seaside layout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Based on the three levels of economy, socie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locational value of the seasid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hen, it discusses the comprehensive contribution of ocean facto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from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 values, thus provideing references for expanding in depth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coastal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Keyword:Coastal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Driving force mechanism; Locational value; comprehensive Contribution of marine factors;

  Received: 2019-03-14

  引言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以及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钢铁产业作为典型的资源、能源、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面临环境、资源等因素制约的形势日益加剧,钢铁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已然成为必然选择。自2005年起,《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陆续颁布,明确指出优化和改善钢铁产业布局,引导新时代钢铁产业的转移和企业之间的优化重组,对贯彻落实当前国家促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格局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钢铁产业布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钢铁产业布局的类型与调整方面。徐建伟等(2017)指出钢铁产业布局正在发生全球性的变化[1]。张旭孝(2017)通过研究美国钢铁产业发现,由生产型布局向消费型布局转变已经成为钢铁产业的新趋势[2]。王蕾等(2018)从产业集聚理论出发,指出目前我国钢铁产业主要有“内陆型”和“临海型”两种,“内陆型”资源为主的布局开始逐渐改变,“临海型”钢铁产业布局雏形已经开始形成[3]。赵文报等(2018)认为中国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应遵循有序淘汰优势消退的内陆城市钢铁厂等落后产能,重点建设具有废钢资源和市场优势的市场临近型布局[4]。任继球(2018)分析认为,正是由于当前技术创新发展、资源禀赋变化、环境治理严格、市场需求升级等方面的因素,内陆地区传统钢铁企业向沿海等地区迁移是其必然选择[5]。刘玉海等(2017)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钢铁企业基本实现规模经济,其临近需求市场与便利港口的优势布局,极大促进了现代钢铁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6]。

  现有研究表明,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受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的约束,为顺应相关政策导向,临海布局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但是,临海钢铁产业的区位价值如何,鲜有学者对此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剖析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对其区位价值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厘清海洋要素在临海钢铁产业区位价值中的贡献能力,以期为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的优化提供借鉴。

  1 我国钢铁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钢铁产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目前,我国共有29个省市生产钢铁,但其空间布局较为分散1。从钢铁产量和产能来看,可将我国钢铁产业的地理分布大体划分为四大区域,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环渤海和中部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两个产钢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钢铁主要生产地,就为我国贡献了65%的炼钢产能和79%的电炉钢产能。经济实力雄厚的东部沿海地区,其旺盛的经济发展潜力,发达的陆海联动交通优势,先进的科学技术实力、肥沃的经济腹地,都为现代化的钢铁产业发展奠定了优越的区位条件,推动了钢铁产业的临海布局规划。

 

  图1 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现状图  

  具体来看,我国钢铁产业空间布局总体呈现东多西少,北重南轻;内陆偏多,沿海沿江稀少;水资源短缺地区的钢铁产能占比较大;钢铁厂的城市型布局特征明显;资源依赖性布局显着等特点。现阶段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特征反映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较为低下,产能过剩的矛盾正在加剧,当前资源依托型为主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环境污染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针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为突破目前钢铁产业过度集中于内地地区的旧式分布格局,促进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拓展具有时代性的临海型布局模式、具有继承性的沿海布局模式、具有全局性的内陆布局模式,进而完成基于“沿海—内陆—临海”这一核心轴线的多元式钢铁产业空间布局,是我国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一环,对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钢铁产业临海布局的动力机制

  钢铁产业“临海式”布局的持续动力源于各种推动钢铁产业临海区位选择及其发展演化的内外部各种力量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推动。其中,内部动力主要包括要素、创新、产业、效益四种动力,外部动力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政策、市场、社会文化和地理交通五种动力。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间的协同作用,共同决定我国钢铁产业“临海式”布局。

  2.1 内生动力

  (1)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要素动力

  要素的投入是临海钢铁产业开发建立的基础条件,要素是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设备设施、土地等,多种要素间的互动与协调推动了临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增长方式。首先,临海钢铁产业建立的过程中,逐步加大对各类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其次,沿海地区海路交通运输能力颇强,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具有“海-陆-空”协同共生的现代交通格局;更值得一提的是,临海地区海水资源丰富,为钢铁产业生产过程中提供大量低成本的冷却用水,不仅节约了淡水资源,还产生了环境保护价值。此外,沿海地区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为临海钢铁产业的融资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动力

  产业链的攀升是我国临海钢铁产业布局的主要动力。我国钢铁产业的产业链中产业间和产业内的结构优化是钢铁产业布局优化的关键环节。随着钢铁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原有产业不断扩大、新兴产业不断出现,一方面产业间的乘数效应拉动了临海钢铁产业上下游相关产业和整个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产业内的钢铁产业内的创新活动为钢铁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在沿海地区相对优越的经济社会环境下,钢铁产业间和产业内的带动作用则被进一步强化。

  (3)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效益动力

  效益是钢铁产业临海布局的直接动力。首先,钢铁产业原料与燃料多依赖进口,临海布局在一定意义上更接近原料地。其次,钢铁产业原料与成品较为笨重,使得运费居高不下,在原材料长距离运输手段的日益发展的当下,海运因其成本低、运输便利的优势成为首选。第三,随着港口设施日益完善,海陆运输业务日渐丰富,深水式港湾、专业化集装码头、大型化船舶、现代化装卸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都为降低运输成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后,临海钢铁产业毗邻钢铁高消费地带,为综合性工业区以及系统化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4)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提升动力:创新动力

  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是我国临海钢铁产业创新动力的两大来源。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密度分布着高校及科研机构,对于钢铁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如何利用海洋资源,利用临海区位优势发展钢铁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能够满足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要求,这种良好的科研氛围驱动了临海钢铁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临海地区经济发达,更容易培育新的企业文化和创新管理理念,这些都对钢铁企业更好地进行管理创新提供了契机。

  2.2 外生动力

  (1)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初始动力:政策动力

  加快推进钢铁产业“去产能”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以迎合我国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近年来,相关部门先后出台《环保法》《关于印发对钢铁、电解铝、船舶行业违规项目清理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修订)》《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办法》等规范钢铁产业相关政策,大力倡导钢铁产业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污染与能耗。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为化解过剩的钢铁产能、进一步优化钢铁产业格局提供了难得机遇。可见,一定程度上来看,政策导向是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2)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增长动力:市场动力

  我国钢铁产业“临海式”布局的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发展动力强劲,钢材产品需求旺盛,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钢铁产业在此布局。首先,由于钢材品种、规格多,组织大规模运输比较困难,单位运费比煤炭、铁矿石高,处于消费低可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其次,钢铁消费区一般为机械工业发达地区,拥有大量可以重复利用的废旧钢铁,尤其对主要利用废钢铁的特殊钢厂而言,“临海式”布局更加接近原料供应地,这无疑是钢铁产业布局选择的有利动力。最后,“临海式”钢铁产业布局拉近了生产区域消费区的距离,为及时针对市场中具体化的消费需求,准确及时地调整产品的品种、规格,或者根据需求进行研究开发新产品,同时生产与消费地区的临近为钢铁厂商与用户建立密切联系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拓展新的消费市场。

  (3)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引力:陆海联动交通动力

  我国临海地区交通发达,形成海陆空一体化交通网络系统,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支持。钢铁产业发展所需的原料多为进口产品,其进口方式多采用海洋交通运输,同时,钢铁产业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大型设备、废物的运输,也可以通过海洋交通运输方式来实现,相较于陆空运输等方式,临海地区发达的海上交通运输节约了相当一部分的运输成本。

  (4)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引力:资源环境动力

  钢铁产业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填海造地、码头港池等施工过程,以及运营期的海水利用、温排水等活动都会对所在的海域环境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保护公众与保护环境”的原则,钢铁产业的布局应当充分考虑安全与环保问题,而临海地区凭借海洋特有的泄漏止损效应、热污染处理效应和二氧化碳减排效应,实现了环境保护价值。我国临海地质稳定,周边有多国、地区互为屏障,海啸风险较小;沿海地区海岸线绵长,面向太平洋,海域开阔,蕴藏着丰富的海水资源,水动力和水交换条件较好,海水在热污染处理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5)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有效助力:社会文化动力

  我国临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57%以上,资本资源充足,科研教育水平较高,高技术人才集聚,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力和智力支持;此外,临海地区科研教育尤其是海洋相关科研水平位居全国前沿,凭借海洋科研、人才优势在钢铁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驱动作用。

  3 钢铁产业临海区位价值

  沿海地区在生产端和销售端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对钢铁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驱动作用。钢铁产业临海区位意味着其空间位置与周围环境、所处场所、经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钢铁产业因这种区位产生的价值即钢铁产业临海区位价值,表现为钢铁产业对相关资源及经济活动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按照钢铁产业临海区位价值的影响因素,将其总结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三个部分。

  3.1 经济价值

  钢铁产业临海区位价值的经济价值主要包括实物资源与非实物资源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其中,实物资源的市场价值主要指钢铁产业对临海地区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本等非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非实物资源价值主要指钢铁产业对临海地区经济、产业、人文等环境利用的经济价值。我国钢铁产业临海区位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

  (1)自然资源利用价值,即利用临海地区的土地、水、矿产等资源所产生的价值。钢铁产业的生产运营活动会占据大量土地资源,其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冷却环节需要大量水资源。我国滨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对支持钢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钢铁产业通过直接使用这些自然资源从而产生经济价值。

  (2)非自然资源利用价值,即利用临海地区的劳动力、资本等非自然资源所产生的价值。劳动力和资本是钢铁产业基生产要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集聚了大量劳动力和资金,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钢铁产业通过直接利用这些非自然资源从而产生临海区位的经济价值。

  (3)经济市场环境价值,即利用临海地区的经济、产业、人文等环境所产生的价值。沿海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集聚效应,以及良好的人文素质环境和生产协作能力,对钢铁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钢铁产业通过综合利用沿海地区的经济市场环境,从而实现提高临海区位的经济价值。

  3.2 社会价值

  钢铁产业临海区位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沿海地区的发展建设活动为钢铁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市场潜力,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居高不下的钢铁需求是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钢铁产业与需求接近或结合”的原则,钢铁产业的临海布局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沿海地区复杂的经济环境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不仅表现为数量旺盛,更呈现出品种与规格多样化的特征,这种多元化的需求环境促使钢铁产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从而丰富产品市场。其次,沿海地区不仅有多元化的需求环境,还提供了多样化的钢铁原料,临海钢铁产业产品需求的多元化与原料的多样化对产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钢铁产业技术不断创新发展。

  3.3 生态环境价值

  我国钢铁产业临海区位的生态环境价值主要指临海区位的污染处理价值。沿海地区具有优越的污染处理条件,能更加有效地降低钢铁产业生产活动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实现钢铁产业临海区位的生态价值。钢铁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多种废弃物,如大量烟、粉尘和废渣、废水等。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以限制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限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我国钢铁产业要在现有规模上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限制与管控,尤其是二氧化硫、污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控制和排放将面临严厉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钢铁产业动力来源中,煤炭占比高达10%,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总量的90%以上,随着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措施,以限制工业部门的二氧化硫排放,使得各工业部门均面临污染物排放的严厉要求[7]。钢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适应排污总量控制和环境容量要求为首要任务,寻求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临海布局有利于钢铁产业利用海洋的自我净化能力,减少污染处理的成本,提高钢铁产业临海区位的生态环境价值。

  4 海洋要素对临海钢铁产业的综合贡献

  海洋要素对钢铁产业发展的综合贡献是指一种或多种海洋因素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对钢铁产业的发展提供的支撑和贡献[8]。它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既包括直接影响因素的贡献,又包括了间接影响因素的贡献。本文根据海洋资源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范围,从经济效应方面考虑,最终确定海洋对钢铁产业发展的综合贡献核算体系包括4个三级指标。

  表1 海洋要素对临海钢铁产业的综合贡献核算指标    

  4.1 经济效应价值贡献

  经济效应价值贡献表现为钢铁产业利用海洋资源产生的经济价值。临海钢铁产业的发展依赖海水资源以及海洋空间资源,丰富的海水资源不仅能为钢铁产业提供冷却水来源,还能提供便利的海洋交通运输条件,直接与间接地实现了临海钢铁产业的经济价值;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为钢铁产业的生产与经营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海洋对临海钢铁产业的经济效益价值贡献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 海水资源利用效应价值贡献

  钢铁产业生产冷却过程需要使用水作为冷却剂,通过冷却水的循环流动带走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大部分热量。作为一种钢铁生产过程的必要资源,冷却水是高消耗要素。为保护钢铁生产发电设备,冷却过程中所使用的冷却水都是淡水,但是由于钢铁产业对冷却水的需求量很大,而一般钢铁工厂所在地的淡水资源与钢铁生产过程中用水需求不匹配。如今,海水已经成为钢铁厂的重要用水来源,经海水淡化系统将海水进行淡化处理后,把淡化后的海水作为冷却水。因此,海水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了海水资源利用效应价值。

  (2) 海洋交通运输效应价值贡献

  海洋交通运输包括国内海洋货物运输和国际海洋货物运输。海洋交通运输因其天然航道优势,不会受到道路、轨道等约束,同时具有载运量大、成本低廉的优势,是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钢铁产业的生产原料以及产品销售均依赖于便利的交通,而海洋交通运输具有运输量大、运费低的特点,能满足钢铁产业的运输需求。而且由于本土资源匮乏、开发速度等因素的限制,钢铁产业某些生产原料需要从国外进口,比如铁矿石,这就增强了钢铁产业对海洋交通运输的依赖。因此,海洋对钢铁产业具有海洋交通运输效应价值,具体而言,海洋交通运输对钢铁产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生产原料的运输价值。

  (3) 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效应价值贡献

  海洋空间资源利用价值是指钢铁产业因生产、生活等需要利用的海洋空间资源所产生的价值。由于我国钢铁产业呈现出“临港式”布局,因此钢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利用了海洋空间资源,即海洋空间资源对钢铁产业具有贡献作用。具体而言,海洋空间资源利用价值主要指建筑空间利用价值,即钢铁产业相关建筑占用的海洋空间资源所具有的价值。

  4.2 环境效应价值贡献

  海洋对临海钢铁产业的环境效应价值贡献是指在钢铁产业的生产建设过程中,由于海洋资源的利用产生的对环境的保护作用。现阶段,主要在于处理废水热能方面。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海水资源充足,通过海水淡化能满足钢铁产业对冷却水的需求。而且,海洋具有很强的环境净化能力以及良好的扩散条件,使得其对钢铁产业废弃物的处理更加环保,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效应价值。

  5 结语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钢铁产业的发展持续受到高度重视,钢铁产业的优化发展也是新时代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空间布局模式,并从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两个角度剖析了我国钢铁产业临海布局的动力机制,并进一步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角度探讨了钢铁产业临海区位价值,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海洋对临海钢铁产业的综合贡献核算指标体系,为挖掘临海区位对钢铁产业的贡献、全面认识钢铁产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徐建伟, 计晶韵, 郇环.全球钢铁企业布局的新特点及城市钢厂发展启示[J].开发研究, 2017 (06) :41-48.
  [2]张旭孝, 上官方钦, 姜曦, 等.美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及能源消耗概况[J].中国冶金, 2017, 27 (11) :1-6.
  [3]王蕾, 张述凯.基于产业集聚理论的山东省钢铁产业布局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8 (23) :75-77.
  [4]赵文报, 王诗思.美国钢铁工业布局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 (22) :12-13.
  [5]任继球.供给侧改革中的钢铁行业:发展成效与趋势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 2018 (07) :23-30.
  [6]刘玉海, 黄超.中国钢铁产业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的直接测度---基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 2017, 39 (01) :43-54+125-126.
  [7]Zhao X, Han M, Ding L, et al.Usefulness of economic and energy data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carbon price forecasting in the EU ETS[J].Applied Energy, 2018, 216:132-141.
  [8]丁黎黎, 郑海红, 王伟.基于改进RAM-Undesirable模型的我国海洋经济生产率的测度及分析, 中央财大学报, 2017, 9:119-128.

  注释

  1 数据统计范围为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等, 不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原文出处:]薛岳梅,李慧.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海洋要素贡献分析[J].海洋经济,2019,9(04):20-2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工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