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它拥有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也有着它独特的制陶工艺。1953年,建水紫陶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被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而声名远播,偏远山村碗窑村也随之名扬中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一度闻名遐迩的建水紫陶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几乎销声匿迹。2000年以来建水紫陶在红河州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扶持下,在建水紫陶大师和民间制陶艺人的辛勤耕耘下,建水紫陶又焕发了青春与活力,重现异彩,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时至今日,建水紫陶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创新与合理发展紫陶传统优秀文化,已经变成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 建水紫陶发展基本概况
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始制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1),是在明代昌盛的粗陶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通过一代代制陶艺人的仿造、借鉴、融合、创新,并结合本地独特资源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制陶工艺,其制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据史料考察,早在唐宋时期,建水青花瓷就已经崭露头角,但流传下来的实物极少。大约在元代中期,青花瓷器再度崛起,到了明清两代,青花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在明代,是青花瓷的鼎盛时期。故历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之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从建水城北郊碗窑村残存100多座古龙窑出土的残片看,这一时期主要生产青瓷、青花和粗陶瓷器。青花瓷南北多省都有制作,它首创于河南巩县,但质量最好、影响最大的当推江西景德镇,其次是云南建水。由此可见建水陶瓷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昔日成就与繁华。
明清时期,云南建水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原汉文化在此生根繁衍。文化的浸润促进了建水陶瓷业的发展与进步,许多文人直接参与了紫陶陶艺的变革与创新。清道光年间,以张好等为代表的建水紫陶制陶艺人,对紫陶的土料进行多次过滤、漂洗,制成精泥料,在湿泥坯上进行字画填刻装饰,并将烧制出来的陶器进行无釉磨光,最终制成质地细腻且精美的陶器,这是建水紫陶独特制作工艺的首创。从现存紫陶作品分析,完整的建水紫陶制陶工艺,完成于清末民初,其代表人物为生于清代末期的潘金怀(男,生卒年代不详),到了民国年间其代表人物为向逢春(1895-1963)。这是建水紫陶制陶工艺历史性的技术创新,从而也建立了建水紫陶特有的陶文化符号,它为建水紫陶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自新中国成立到90年代末,由于建水紫陶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双重属性和时下体制弊端,建水紫陶形成了以大规模复制和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生产格局,导致这一时期的建水紫陶走进以牺牲艺术价值、文化内容消失为代价的发展道路,最终未能使建水紫陶走出兴盛--衰弱--兴盛的怪圈。2000年以来,在云南旅游业、“普洱茶热”现象和政府倡导的建设文化产业政策的带动下,建水民间制陶艺人逐步挖掘融艺术、实用、观赏和经济价值等为一体的现代制陶理念,使建水紫陶的制陶水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经过建水紫陶大师、民间制陶艺人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建水紫陶的产品样式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紫陶产品的艺术性、观赏价值和创意水平等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才逐步形成了今天建水紫陶文化兴盛的产业格局。
二 建水紫陶发展的现状问题
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建水紫陶在旅游业和红河州各级政府倡导的建设文化产业带动下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也突显出诸多问题。因此,如何继承与科学创新,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何提升紫陶文化艺术价值及影响力等现实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深究。纵观当下建水紫陶发展全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产品器型单一,相互模仿,缺乏创意。由于建水紫陶历史传承和紫陶特定泥性因素,致使建水紫陶器型过于单一化。为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制陶厂家及作坊之间在器型上存在相互模仿或抄袭现象。现建水紫陶在器型上主要以瓶、尊、盆、盘、碟、碗、缸、壶、汽锅、茶贮、文房四宝和日常用品等圆形器型为主,器型与造型大同小异,缺乏创意。在陶艺装饰图案上主要以梅、兰、竹、菊、山水、人物为主;书法主要以楷、行、草、隶、篆等书体形式进行装饰,只是在装饰内容上有所区别而已,装饰手法也较为单一,缺乏新意。
第二,烧制成品率偏低,价格虚高。任何陶土都具有烧结性和收缩性,建水紫陶的烧制也不例外。建水紫陶泥可塑性较弱,但收缩率却较高,从泥坯到成品收缩率在15-18%之间,导致紫陶烧制成品率偏低的结果,无形中增加了制陶成本。在成本核算时,一般制陶厂家与作坊就将损失的部分加在已成功烧制的陶制品上,这就是建水紫陶市场价格虚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三,紫陶从业者文化素质整体偏低,难以接受先进的制陶理念。在建水紫陶工艺的技艺传授上,主要是以师传徒承,手把手、面对面地方法进行传习。由于一般制陶师傅和拜师学艺的徒弟学识与文化素养不高的原因,导致民间制陶艺人在研究与创新能力较弱和很难接受先进文化与新鲜事物的结果。在制陶的方法上仅仅停留在师承关系上,这也是造成建水紫陶在器型与装饰手法单一、千篇一律、缺乏创意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资源浪费严重。近十年来由于受“紫陶热”现象的影响,许多民间资本不断注入建水紫陶产业,使得建水紫陶生产企业与作坊数量以数倍的方式增长,紫陶产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由于投资人对建水紫陶的片面认识与理解,出现生产的陶艺产品质量低下,积压严重、销售困难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给建水紫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建水紫陶粘土资源的肆意破坏与浪费。
第五,品牌认知度不高。品牌认知度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消费者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识和理解的标准。近年来,红河州州委州政府与建水县地方政府通过交流展览、媒体等各种手段对建水紫陶进行了宣传与推广。但由于宣传与推广方式及地域的局限性,建水紫陶这一文化品牌在国内大众消费市场上认知度也不高,建水紫陶的核心竞争力也未得到真正建立与显现。
三 解决现状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陶瓷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云南和建水的一张特色名片,如何科学合理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建水紫陶这一特色文化产业,值得我们进行探讨与深入研究。笔者就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提出如下个人意见与建议。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与推广,提高建水紫陶认知度。由政府搭台,通过国内外主要媒体进行宣传推广,与陶瓷业发达地区政府、协会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定期举办陶瓷艺术交流展览和学术研讨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建水紫陶在国内外的认知度,提升建水紫陶品牌文化影响力,促进建水紫陶科学继承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提高紫陶从业者自身文化素养。制陶艺人是建水紫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制陶艺人整体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民间制陶艺人的培养它关乎建水紫陶传统技艺的传承与提升,也关乎建水紫陶的创新发展与未来。可采取由政府牵头与云南各高校进行合作,定期举办当代陶文化及发展等有关课程的培训班或研修班,通过各种途径逐步提高制陶艺人的文化素质,为科学合理创新发展建水紫陶文化产业打下良好的人才和文化基础。
第三,加强与高校或科研所的合作,攻克紫陶材料技术瓶颈,拓展材料与技术特色。任何陶土都有优缺点,建水紫陶也不例外。如何改进建水紫陶材料的缺点,提高产品质量,这就需要与高校或科研所进行合作,通过科学的实验,解决建水紫陶原料技术瓶颈,不断拓展建水紫陶的技术与艺术特色。
第四,加强管理,科学规划,严格控制与审批制陶企业,从源头上控制资源浪费。坚持建水紫陶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需要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强化管理与科学规划。受“紫陶热”现象影响,许多对建水紫陶文化知之甚少的商人盲目将资本注入紫陶文化产业,致使生产的紫陶产品质量低下,产品积压和销售困难。日积月累造成了建水紫陶资源的无形浪费。因此,政府管理职能部门应严格审批制陶企业资质,从源头上制止建水紫陶资源的浪费。
四 结束语
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空间还很大,但无疑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也属正常,但只要有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科学规划与管理,在建水紫陶制陶艺人的共同努力下,建水紫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为建水紫陶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 ] 田胚鸿。建水陶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 2 ] 建水县志编纂委员会。建水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4.
[ 3 ] 谢恒。建水紫陶[M].昆明:国际统一出版社。
[ 4 ] 龚栋强。浅谈建水紫陶的发展与创新[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2.
婚嫁传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段缩影, 黄金首饰则是其文化生活的一个载体。...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这对工艺美术有着一定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工艺美术设计的水平,一定要运用创造性的设计技术,还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做到与时俱进。工艺美术是中国文化的组成之一,其与传统工艺美术有着一定区别,是对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在形式、内容以及性...
辽西地区剪纸艺术主要分布在锦州北镇、朝阳建平以及阜新、葫芦岛等地区。其中以锦州北镇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和朝阳建平剪纸成就最为突出;阜新、葫芦岛、兴城的剪纸艺术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辽西地区的剪纸艺术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辽西地区剪纸艺术是我国传...
谈到中国的民间艺术,用博大精深一词概括绝不为过。无论是书法、绘画、陶瓷或者是雕刻无一不独具特色。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集中而全面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造型意识、造型规律、审美情趣,释放着特有的艺术魅力。民间剪纸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用剪...
在中国,苏州传统工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璀璨的工艺美术史上闪烁着奇光异彩。苏州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门类繁多、做工精细。主要包括:苏州檀香扇、桃花坞木刻年画、苏州刺绣、橄榄核雕、苏作家具等等。...
一、来料加工为主导的初始阶段南通扎染产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登历史舞台,首先经历的是来料加工为主导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从80年代持续到90年代。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即改革开放初,南通市海安县为了抓住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适应出口的需求,扩大居民就...
陶艺创作者们创造生活陶艺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人,具体地说是为了人的生活美好。人虽然从降生之日起开始生活,但生活的品质却在不断地提高。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是当时农业和定居生活的标志到当代生活陶艺是人类追求精神和物质的结合,陶瓷艺术给人类带来...
通过探索“互联网+”与福建工艺美术产业的融合, 以期从政府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健全人才培养模式等策略, 推进福建工艺美术产业的传承与完美转型。...
第五章山西漆器工艺制品的发展现状5.1山西漆器在全国同行业的影响。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加之人民生活水平及审美方式的变化,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生产的文化显然已经潜移默化的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渐渐影响并制约着传统文化的延续。而这种社会现象...
在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下,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行业要改正扭曲的供给观念, 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促进民族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让民族经济进入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