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工艺美术论文 >

中国现代书籍民族化设计探析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5-09-07 共4138字
摘要

  书籍装帧作为一种承载文化、 传播文化的设计类别,有着承载传播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 更是民族文化和对外交流的重要表达方式。 所以书籍设计师更应将民族文化和现代化书籍设计相结合, 使之承载更为丰富的传播内容,使民族文化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一、民族化设计的内涵表达

  我国着名设计大家韩美林先生曾说: “艺术要达到世界水平, 就必须依靠民族传统加上现代意识。”①靳埭强先生也曾表示: “一切现代化与国际化都应以传统文化做基础。 ”当然民族化设计绝非是对民族元素和文化的生搬硬套, 而应该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吸收其 “形、 意、神” 的内涵, 通过现代设计方法和工艺技术, 走出一条符合文化多元化设计的创新思路。[1]

  不难看出, 民族化设计涉及对设计的民族精神的继承、 发扬、 应用和创新等一系列问题, 它要求设计师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 创作出具有民族特性和文化个性的设计。②设计之美在于创新, 而民族化创新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中国的民族化设计来讲, 重要的是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通过设计传递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形、 意、 神, 从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中国风格” 设计作品。

  二、中国现代书籍民族化设计的表现语言

  民族文化是设计文化内涵的渊源

  现代书籍设计的民族化是指在进行书籍设计时以民族传统理念为指导, 以独特而鲜明的本土化表现语言, 利用传统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手法来表达书籍内容。 简单说, 就是用视觉形式和符号将民族内在的共性表达出来。 现代书籍设计的表现语言主要包括字体、 图形、 色彩和材料四个方面, 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四个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独特印记。

  1.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是 “音、 形、 意”的统一体, 同时也是最能代表中国的元素。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 经历了 “汉字七体”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印刷字体、 变形字体等的演变,这些字体均是文字的一种独一无二的表达形式, 有着丰富的美学理论和艺术张力。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字, 这也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民族化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 如图 1, 《坡芽歌书》 中书名和封面的文字采用竖排的排列方式, 利用中国传统文字和壮族原始的图画文字相结合进行设计, 整本书通过线装的方式进行装订, 既清晰地传达出书籍的信息, 同时又呈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文字作为书籍中所占比重最大的视觉设计元素, 对书籍信息的传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字体的运用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思想倾向和感情特征。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中国书法的运用, 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不仅是中国文字最美的形式之一, 同时它还包含着民族审美追求和情感思维, 如图 2 中 《中国记忆》 封面设计中书法字体的应用。 此外, 中国汉字具有 “信息传递” 和 “视觉图形” 双重身份。 在这个读图时代的大环境中, 字体的图形化设计也是现代书籍设计中常用的手法, 将中国传统汉字的 “形” 加以延伸并与西方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 赋予文字新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 可以创造出兼具时代性和民族性的优秀作品。

  2.寓意深刻的传统图形

  中 国 自 古 就 有 “图 书 ” 一词。 清人徐康在 《前尘梦影录》中说, “古人以图书并称, 凡有书必有图”, 这充分说明了书籍和图形的密切关系。 在读图时代的大环境下, 图形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起到记载和传递信息、 便于交流和沟通的重要作用。

  图形先于文字, 文字源于图形, 二者相汇相融, 构成书籍。 在书籍设计中, 图形的作用是在辅助传达文字内容的同时, 对书籍起到装饰和美化作用, 兼具阅读和审美双重功能。 图形具有清晰准确、 易识别、 无国界的优势, 借助图形来表达书籍内容可以深化读者的记忆, 提高书籍的趣味性和 “悦读” 性。

  从原始的洞窟岩画到彩陶、 青铜器、 漆器、 玉器、 瓷器的纹饰, 从 “官方” 专属图形到民间美术图案, 中国传统图形所表现出的造型和结构均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将这些有着深刻寓意的图形根据书籍设计的需要进行解构、 重组和提炼, 势必增强书籍的独特性和文化性。 如图 3, 《曹雪芹风筝艺术》作为一本弘扬传统文化的书籍, 其封面和目录的设计均采用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风筝的样式和图案, 突出书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和谐体现了历史文化的积累和传承, 在传统的设计框架中融合了现代视觉元素的表达方式, 是书籍设计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完美体现。

  3.风格独特的“五色观”

  中国的传统色彩观与民族文化和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5]传统的 “五色观” 与中国传统的 “五行” 观念一脉相承。 五行结合生万物, 五色结合生万色。 “五行” 观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水、 木、 金、 火、 土五种元素组成的, 色彩也不例外。 “五色” 是色彩本源之色, 是一切色彩的基本元素。 何谓 “五色”? 《尚书》 中的记载为: “采者, 青、 黄、赤、 白、 黑也……” 刘熙在 《释名》 中对五色的解释为:

  “青, 生也, 象物生时色也”; “赤, 赫也, 太阳之色也”;“黄, 晃也, 犹晃晃香日光色也”; “白, 启也, 如冰启时之色也”; “黑, 晦也, 如晦明时色也”. 可见色彩具有不同的表情和象征。 至于色彩搭配, 《周礼·考工记》 指出 “青与白相次之, 赤与黑相次之, 玄与黄相次之。 青与赤谓之文, 赤与白谓之章, 白与黑谓之黼, 黑与青谓之黻……”的配色和审美规范, 以 “五彩备谓之绣” 作为最高审美标准。 因此, 通过借鉴民族色彩和配色方法, 将中国传统的五色观和现代书籍设计的色彩表达语言进行整体的把握,将有利于民族化设计风格的形成。

  如何在众多的书刊中成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色彩无疑是书籍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艺术语言, 更是美化书籍、表现书籍内容的重要元素。 读者对书籍的第一印象主要就是对以色彩为中心的视觉信息的接收。 换言之, 在书籍设计中为了向读者传达 “信息” 和 “印象”, 最为重要并且最具时效的信息要素就是色彩。 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色彩表现可以利用 “五色观” 的独特性, 增强书籍设计的文化内 涵 和 视 觉 审 美 .

  如图 4 中 《小红人的故事》 一书, 从函套到书籍, 从封面到内页, 从设计到装订, 亮丽的中国 红 加 黑 色 文 字 、白色线装无不浸染着传统民间文化丰厚的色彩。 设计师将中国设计元素与书中展现的神秘的民族文化相结合, 使得其整体设计纯朴、浓郁, 极具民族特色。

  4.天然质朴的材质利用

  现代书籍设计之美, 源于多元化材料在装帧印刷上的应用, 用于书籍设计的材料不仅有纸材, 还有布帛、 木材、 植物、 皮革等。 各种材料的质感、 色彩、 肌理能表现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材质之美的本质是一种亲近之美, 是与我们生活中朝夕相处之物的亲近感。

  《论衡·量天篇》 中记载: “竹生于山, 木长于林, 截竹木为牒, 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 许慎在 《说文解字》 云 :“着于书帛谓之书。” 可见中国的传统书籍是从简策木牍一路发展而来的。 竹在我国是君子的象征, 寓意着儒雅和刚正, 将竹这种材质应用于现代书籍设计, 可以体现出浓厚的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 中国造纸术的诞生, 给书籍的出版提供了便利, 由纸张装订而成的书籍既有纯艺术的鉴赏之美, 更具有阅读使用过程中享受到的视、 触、 听、嗅、 味五感交融之美。 将苗族等少数民族蓝印花布的印染和扎染工艺和布帛应用于现代书籍的装帧设计中, 同样可以增强书籍的本土意味。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剪纸、 织绣、 麻绳等民间材料来装饰书籍, 为民族化的书籍设计增添光彩。 如图 5 中的 《枕边书香》。 这是一本女性的枕边书, 封面运用具有自然纸纤维的特殊纸, 透出内封套略带脂粉气的荧光纸, 粉黛中蕴含着优雅的气质。 图 6 中的《无处不在红白蓝》 一书, 书籍形态里外统一的材质基调强化了主题的表达。 以编织袋为主题内容表现的书籍, 从外包装到封面均采用编织袋材料和色彩, 可以强化主题内容与读者的体验感受。

  由此可见, 具有民 族 特 色 的 材 料 材质, 结合主题表现需要而运用在书籍设计上, 就具有了某种本土 化 语 言 的 表 现 特征。 我们在利用民族材料和工艺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其所带来的语言意蕴, 为深化书籍主题服务, 而不是盲目地使用。因此, 选择符合主题且有地方特点的材料表现和工艺制作, 是书籍设计民族化风格的重要表现语言之一。

  三、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语言的发展趋势

  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 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要在世界设计范围内取得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创新, 寻求其个性化的发展。 要强调中国书籍设计的个性化, 必然要谈到其民族化的设计。 书籍设计的民族化设计语言并不是固化的形态和模式, 其形成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现代书籍设计师应把握这种发展趋势, 在进行书籍设计时既要遵循文化特性, 也要体现其时代性和个性。 中国传统书籍中的上下直行、 自右向左的竖排版式和线装的装订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在现代书籍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书卷的竖排版式、 线装的书脊以及柔软的宣纸、 油墨的味道凸显书籍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这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 也是 “中国风格” 书籍设计的精髓。

  书籍设计的风格有很多种,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和风格, 其首要准则是必须能反映书籍的内容, 把握设计形式要追随使用功能的原则。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 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要应对国际化大潮的冲击就必须融合创新,必须要将民族特色融入世界主流书籍设计市场中去。

  四、结语

  在国际化不断发展的今天, 书籍设计师和出版发行部门都应对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中国的现代书籍设计要提高其在国际上的识别度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找到一种合适的表现符号来解读民族语言。

  书籍设计民族化表现语言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呈现打动读者的艺术之美, 不断提升书籍设计的品质。 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创新, 也应汲取中国特有的表现语言和符号, 并融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法, 力争做出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国风格” 设计作品。(图略)

  参考文献

  [1]子仁。为了阅读,还为了什么?---关于当代中国书籍设计的谈话[J] .美术观察, 2008 (12) .

  [2]曹启良。传统文化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J] .中国包装,2004 (4) .

  [3]谭有进。书籍设计的民族化表现[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08.

  [4]胡晓芳。虚空间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运用和发展[J] .出版发行研究, 2015 (4) .

  [5]马培培。当代流行绘本书中的色彩心理分析与启示研究[J] .编辑之友, 2014 (4) .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工艺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