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的人均占有率较低,尤其是水资源,由于浪费和污染的现象较为严重,致使我国多地面临着长期缺水的危机,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国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我们必须杜绝浪费、减少污染、加强治理,改善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局面。
1 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原因分析
1.1 水资源浪费的原因
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水资源浪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水资源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二是农业用水浪费较为严重,三是水价制定不科学,致使居民用水存在浪费,四是工业用水使用率不高。具体来说,在制度层面约束水资源管理的力度不够,水资源管理体系被分割,致使水资源分配不尽合理、保护不够周全。农业在水资源使用上占有较大份额,以往我国使用的水渠和抽水两种灌溉方式,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使用率,在灌溉时,水资源通过蒸发、泄漏等方式浪费了很大一部分,同时也为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埋下伏笔。
1.2 水资源污染的原因
水污染是造成水资源匾乏的人为成因之一。其主要成因是由于工业化过程中污水不加处理的随意排放,产业结构分部不合理,水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的[1].具体而言,个别企业或者个人有法不依,对工厂污水不仅不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而且不加处理的随意排放,居民生活用水的不合理排放,这些严重造成了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的环境污染。此外,人们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意识淡薄,只为谋取个人眼前的私利而不顾及子孙后代和他人的权益,随意开发利用和破坏水资源,这也与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后和不健全有关。
2 水资源节约与水污染防治的有效方法
2.1 水资源节约的有效方法
2.1.1 加强节水意识教育
意识决定行为,实现节约水资源首先应树立国民节约用的意识,加强对水资源重要性的宣传,以及对生活中节水的措施进行普及教育,具体可以通过小区内设置标语、电视上发布公益广告等,使节约用水的理念深入人心,每个人一个节约用水的动作,汇集在一起便使节约用水的进程迈出一大步;其次,要从制度上着手,从法律来约束用水行为,建立节约用水的管理机制,实施计划用水、定额给水,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浪费用水现象应采取措施进行惩罚,力求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1.2 加强工程节水
工业也是耗费水资源的一大方面,所以,政府应出台相关的规定,强制性的要求企业节约用水,对于产能较低、耗水严重的企业应下发整改通知单,通过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的方法实现节约用水。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应加大关注的力度,一方面提高钢铁、电力、化工、制药业、造纸等消耗水资源严重的企业进行设备更新,生产工艺改进等措施节约水用量,一方面强制高耗水企业安装水资源回收处理利用设备,鼓励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行为,积极探索工业用海水的可能性,加大对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2].
2.1.3 加强技术节水
农业用水中水资源的使用率通常较低,所以在我国发展农业的进程中,应致力于改变农业现有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用水布,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用水浪费的问题。以往我国农业结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粮食,二是经济作物。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业结构也应由二分变为三分,增加用于养殖的饲料作物。
2.2 水污染防治的有效方法
2.2.1 化学方法治理水污染
从化学的角度解决水污染问题,就是利用投放污水处理剂来改善水质。污水处理剂是一种化学药剂,按其成份可以分为有机处理剂和无机处理剂两大类。有机类分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等;无机类有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聚合氯化铝铁等。针对不同的水体污染,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化学试剂:用氧化钙来解决湖泊酸化;用杀藻剂断绝藻类的生育;用铁盐来化解水中的含磷物质[3].
2.2.2 生物方法治理水污染
从生物的角度解决水污染问题,就是利用水中的微小生物,通过其呼吸作用,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使水得到净化。基于此,可以人为的向污水中投放微生物,或是改善污水的水体环境,使其利于微生物生存繁殖,以达到增加污水内微生物的目的。这种方法能够使污水进行自我清洁和循环,不会产生其他的影响,所以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2.2.3 物理方法治理水污染
从物理的角度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就是基于水的密度、质量等物理特性,对水资源采取截流、重力分离、气浮等措施,利用沉降原理,使污水分层隔离,达到污染物与清水分享的目标,从而得到洁净的水源。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水资源匮乏和污染的问题日益加重,可用水资源愈来愈少,所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水污染的防治已刻不容缓。节约用水是可以放慢可用水资源总量减少的速度,水污染防治能够提升水资源的总体质量,从这两方面双管齐下,能够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是福泽子孙之举,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明臻。搞好水资源节约和水污染防治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6):125-126.
[2]许嘉宁,陈燕。我国水污染现状[J].广东化工,2014(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