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东风螺 (Babylonia lutosa) 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蛾螺科、东风螺属,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及日本。泥东风螺肉质鲜美、酥脆爽口,是近年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的优质海产贝类,具有管理方便、营养价值高等优点,被认为是当今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良种之一,近年来在我国东南沿海被养殖者接受并逐步形成生产规模。但是,随着东风螺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海区的捕获量日益下降,养殖过程中病害频发、养殖性状退化,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亏损面不断扩大,极大地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为实现泥东风螺种质资源的有效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本文开展泥东风螺幼螺对不同饵料、盐度和酸碱度的适应性研究,通过记录泥东风螺幼螺摄饵率、生长速率等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分析出泥东风螺最适宜生长的理化与饵料指标,为泥东风螺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的发展与推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实验用螺为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大埕实验基地培育的同一批次泥东风螺幼螺,挑选健康无病、壳体无损伤且规格统一的幼螺进行实验,各实验组分别投放50 粒幼螺,平均壳高 (10. 4 ±0. 8) mm,平均体重 (0. 21 ± 0. 04) g。实验容器为45 cm ×28 cm ×24 cm 泡沫箱,泡沫箱底部铺设50 mm 细沙 (粒径1 ~5μm),加满海水后充气全封闭培育,防止幼螺爬出。
1. 2 方法
1. 2. 1 幼螺对不同饵料的适应性实验设置
筛选南美白对虾 (Litope naeusvannamei)、远海梭子蟹 (Portunus pelagicus)、竹荚鱼 (Tra-churus japonicus) 和太平洋牡蛎 ( Crassostreagigas) 等作为投喂饵料 ( 投喂部分均为肌肉组织),设置四个实验组,每组设置三个平行,投饵量为所有幼螺总重的 10%,根据各实验组的残饵情况酌情增减投饵量,各实验组持续培育21 d,实验期间水温在 28 ℃ ~ 28. 5 ℃ 之间,海水盐度在 30 ~ 31 之间,日换水量为 100%。每三天记录各实验组幼螺的壳高和体重,每天记录各实验组幼螺的摄饵率。
1. 2. 2 幼螺对不同盐度的适应性实验设置
根据极端盐度预实验结果,幼螺死亡率与海水盐度具有明显的盐度 -效应和时间 - 效应关系,幼螺48 h 半致死盐度 (LC50) 分别为 12 和 48,根据48 h 盐度 LC50值设定适应性实验的盐度,将幼螺分为六个实验组 (16、21、26、31、36 和41) 进行不同盐度的适应性实验,每组设置三个平行,以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 为饵料,投饵量为所有幼螺总重的 10%,根据各实验组的残饵情况酌情增减投饵量,各实验组持续培育 21d,实验期间水温在 28 ℃ ~28. 5 ℃之间,日换水量为100%。每三天记录各实验组幼螺的壳高和体重,每天记录各实验组幼螺的摄饵率。
1. 2. 3 幼螺对不同酸碱度的适应性实验设置
根据极端酸碱度预实验结果,幼螺死亡率与海水酸碱度具有明显的 pH - 效应和时间 - 效应关系,幼螺 48 h 半致死 pH (LC50) 值分别为pH3. 0 和 pH9. 5,根据 48 h pH 的 LC50值设定适应性实验的酸碱度,将幼螺分为六个实验组( pH5. 0、 pH6. 5、 pH7. 5、 pH8. 0、 pH8. 5 和pH9. 0) 进行不同酸碱度的适应性实验,每组设置三个平行,以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为饵料,投饵量为所有幼螺总重的 10%,根据各实验组的残饵情况酌情增减投饵量,各实验组持续培育 6 d,实验期间水温在 28 ℃ ~ 28. 5 ℃之间,海水盐度在 30 ~ 31 之间,日换水量为100% 。每两天记录各实验组幼螺的壳高和体重,每天记录各实验组幼螺的摄饵率。
2、 结果
2. 1 幼螺对不同饵料的适应性实验结果
经过21d 的培育,各实验组泥东风螺幼螺壳高和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图 1 为各实验组壳高、体重的生长曲线,表 1 列出了各实验组的平均摄饵率。实验结果表明,摄食太平洋牡蛎的实验组与其它实验组相比,幼螺壳高、体重生长最为显著 (P < 0. 01),摄饵率也最高 (P <0. 01),达到 (93. 1 ± 6. 2)% 。泥东风螺幼螺摄食不同饵料生长效果依次为太平洋牡蛎实验组 >远海梭子蟹实验组 > 竹荚鱼实验组 > 南美白对虾实验组。
2. 2 幼螺对不同盐度的适应性实验结果
经过 21 d 的培育,泥东风螺盐度 26 实验组和盐度 31 实验组幼螺与其它实验组相比,生长有极显著差异 (P < 0. 01),表 2 列出了各实验组的生长情况及其平均摄饵率。实验结果表明,盐度 31 实验组与其它实验组相比,摄饵率最高(P <0. 05),为 (86. 7 ±7. 1)%。适宜泥东风螺幼螺生长的盐度范围在 26 ~31 之间。
2. 3 幼螺对不同酸碱度的适应性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 6 d 的培育,泥东风螺pH8. 0 实验组幼螺与其它实验组相比,幼螺壳高、体重生长有极显著差异 (P < 0. 01),摄饵率最高 (P < 0. 01),为 (85. 1 ± 8. 4)%; 从表3 可以看出,pH6. 5 实验组与 pH8. 5 实验组相比,其平均摄饵率略高,壳高、体重差异较小(P > 0. 05)。因此,泥东风螺幼螺培育环境的酸碱度不应低于 pH6. 5 或高于 pH8. 5。表3 列出了各实验组的生长情况及其平均摄饵率。
3、 讨论
本文在郑雅友等人的研究基础上,以泥东风螺幼螺为实验材料,对不同饵料、盐度和酸碱度等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图1 和表1 都表明太平洋牡蛎实验组泥东风螺幼螺壳高、体重的生长最为显著 (P <0. 01),摄饵率也最高 (P <0. 01),远海梭子蟹实验组幼螺生长速度略低于太平洋牡蛎实验组,但远远高于南美白对虾实验组和竹荚鱼实验组,泥东风螺幼螺摄食不同饵料生长效果依次为太平洋牡蛎实验组 > 远海梭子蟹实验组 > 竹荚鱼实验组 > 南美白对虾实验组。此外,实验发现南美白对虾肉质在水中极易腐烂,如果投喂量控制不好,将会迅速败坏水质,而蟹肉及鱼肉则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
因此,太平洋牡蛎可作为泥东风螺苗种培育的首选饵料,但单一饵料的营养成分较为简单,生产上可考虑蟹肉和牡蛎搭配轮流投喂,保证各种营养均衡,利于幼螺摄食生长。
杨章武等人的研究报道表明,盐度、温度等环境因子对方斑东风螺幼螺的生长和存活极为重要。本文以方斑东风螺相关研究为参考,在极端盐度、酸碱度预实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重点设置了六组盐度梯度和酸碱度梯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泥东风螺在适宜的盐度范围内 (26 ~ 31) 活力较好,摄食正常,壳高及体重增长迅速; 当盐度过高或过低的时候,泥东风螺幼螺摄食量减少,腹足部缩入壳体,未见爬壁现象,生长速度及活动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1); 在酸碱度实验过程中,海水酸碱度在 pH8. 0 左右时,实验组幼螺生长及摄食活动正常,当酸碱度出现波动,低于 pH6. 5 或高于 pH8. 5 时,泥东风螺迅速做出应激反应,收起腹足部,潜埋入沙,停止摄食,这一实验现象表明泥东风螺幼螺对海水酸碱度变化极为敏感,其生长与自然海区的酸碱度密切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增殖放流活动中泥东风螺自然海区栖息地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应用于泥东风螺自然海区资源恢复技术研究。综上所述,认为适宜泥东风螺幼螺生长的盐度范围在 26 ~ 31 之间; 环境生态的酸碱度为制约泥东风螺栖息、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因素,在规模化繁育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和评价,这与文献报道的一致。
本研究首先设计了极端条件下的预实验,在了解恶劣生态环境条件下泥东风螺生长和存活的基础上,设置不同饵料、盐度和酸碱度,对泥东风螺幼螺进行生长适应性的研究工作,拟通过人工条件的模拟进一步探讨适宜泥东风螺生长和存活的自然海区生态条件,为最终人为建立泥东风螺自然栖息地,恢复福建本地特色品种泥东风螺种质资源奠定基础。笔者认为,人工条件下构建泥东风螺的生态环境,饵料、盐度和酸碱度三者互相制约,泥东风螺对各种环境因子表现为不同的敏感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按其影响程度分别进行研究,探讨其比重赋值。此外,本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泥东风螺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为泥东风螺养殖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但是,为应用于泥东风螺实际生产和资源恢复,还需更为具体的确定泥东风螺生态环境因子的最佳组合,对各环境因素进行大量细致的影响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汉华,吴进锋,陈利雄,等. 东风螺人工育苗、养殖及产业化发展前景 [J]. 南方水产,2004,1(11): 2 - 5.
[2] 陈德富. 泥东风螺 Babylonia lutosa ( Lamarck) 的繁殖与食性 [J]. 现代渔业信息,1997,12 (7):21 - 23.
[3] 陈健光,吴进锋,张汉华,等. 东风螺增养殖研究进展及展望 [J]. 水产科技,2002,98 (2): 7- 9.
[4] 郑雅友,曾志南,刘 波,等. 几种天然饵料对泥东风螺稚螺生长、存活的影响 [J]. 福建水产,35 (4): 301 - 306.
[5] 潘 英,王如才,罗承巨,等. 海水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比较 [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1,31 (6): 828 -834.
[6] 徐华森,蓝魏星,金景华. 泥东风螺 Babylonia lu-tosa ( Lamarck) 人工育苗技术 [J]. 水产科技,2003,107 (5) 27 - 30.
我国优良淡水养殖品种基本上都是杂交繁殖育种而来的,这些水产品肉质鲜美、易养殖、成活率高,是我国在生物科技方面的傲人成果,同时也使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效益显著。...
通常将规格为50~250g的小鳖称为幼鳖,幼鳖养殖是养鳖生产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是承接稚鳖培育和成鳖养成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成鳖的养殖成效。在幼鳖的池塘养殖管理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1科学放养放养的幼鳖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一池内...
0、引言制卵形鲳鲹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鲹科(Carangidae),鲳鲹亚科(Trachinotinae)、鲳鲹属(Trachinotus),俗称黄腊鲳、短鳍鲳鲹、金鲳、红三、红沙等.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澳洲、中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日本...
当前水产养殖行业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水产养殖的规模和类型也处于不断拓展状态,对水产养殖的总体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其中将自动巡航船应用到水产养殖当中对于提升水产养殖整体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自动巡航船的水产养殖技术展开研...
雨生红球藻Haematcoccuspluvialis能大量积累优质虾青素,是一种高价值经济微藻。在培养时,采用绿色细胞培养和转红培养两步法进行,绿色细胞的高效培养是生产虾青素的首要环节。先提高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后进行诱导转红可获得比一步培养更高产量的虾青素。...
葛氏鲈塘鳢俗称老头鱼、山胖头,系东北地区优质小型经济鱼类,无肌间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特别是DHA含量极高,深受食客喜爱。近年来,葛氏鲈塘鳢自然资源量下降,葛氏鲈塘鳢的市场价格节节攀升,同时也成为了新兴的水产养殖热点。现将葛氏鲈塘鳢生态养殖技...
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受到了普遍关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所需要的渔业机械,如增氧机等的数量庞大,电力消耗严重。...
大鳞鲃(Barbuscapito)属于鲤科、鲃亚科、鲃属。大鳞鲃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2003年首次引入我国。经北方池塘养殖,为广温性鱼类,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特点,蛋白质含量达到20.27%。经测量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含量为72.22%,生长发育温度在0~30℃,适...
海藻场生态系统是典型近岸浅海生态系统之一,利用大型海藻吸收、固定,并转移海水中的碳、氮、磷等生源要素,减轻水域富营养化,同时形成多种海洋生物生长、栖息的局部稳定的小生境,达到增加生物多样性,修复渔业资源的目的[1-9]。近年来随着海洋环境污染...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属滤食性双壳贝类,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原产于俄罗斯千岛群岛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州北部,为大型冷水性贝类。虾夷扇贝生长速度较慢,贝壳较大,达10cm以上。闭壳肌可制作名贵的海产品干贝,属海产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