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属于鲤形目、花鳅亚科、泥鳅属,广西各地的河川、沟渠、水田等都有分布。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水产品之一,市场价格长年稳中有升。近年来,由于人为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原因,广西的泥鳅资源急剧下降。
鉴于广西泥鳅资源濒危和经济价值的上升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从 2012 年起,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对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本文旨在总结近 3a 的泥鳅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经验,为广西保护和开发利用泥鳅提供技术支撑。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泥鳅体呈圆筒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较小,吻端有须 5 对。头和嘴较小,尾鳍圆形。背部体侧为灰黑色,并伴有一些黑色斑点。体被细小圆鳞 ( 埋于皮下 ),侧线完全,黏液丰富。
1.2 生活习性
泥鳅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除鳃呼吸外,还可以用皮肤呼呼吸和肠呼吸。水温在 25 ~ 27℃为最适宜其生长,水温在5℃以下或 30℃以上时,就会潜入到泥中冬眠或夏眠。
1.3 食性与生长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昆虫幼虫、小型甲壳类动物、底栖生物、水草、植物碎屑、有机物质等为食。其食性随着个体的增长逐步发生变化,幼体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鳅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人工养殖时,经驯化可吃食人工配合饵料。
在广西地区,当年繁殖鳅苗养殖 3 ~ 4 个月可达到 10cm以上,体重可达 15g 以上。
1.4 繁殖习性
泥鳅为雌雄异体,一般 2a 性成熟,1a 可产卵 2 ~ 3 次。
每年 4 月上旬,当水温达到 18℃以上,性成熟的成鳅便开始繁殖,一直持续到 10 月,其中 5 ~ 6 月为繁殖盛期。产卵场多为水草或石子密集的浅滩区。
2 人工繁殖
2.1 亲鳅来源与选择
亲鳅可以从市场或有资质的繁殖场购进,也可以从自然界中捕捞,但必须挑选健壮的、活跃的、没有伤损的。雄亲鳅体重一般要在 15g 以上,雌亲鳅体重一般要在 30g 以上。
2.2 亲鳅雌雄鉴别
成熟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宽短、末端钝圆,呈扇形、腹部明显突出,身体呈圆柱形、生殖孔外翻,呈红色。雄鳅体型细小,胸鳍狭长,末端尖而上翘,第 2 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鳍条上有追星。
2.3 亲鳅强化培育
2.3.1 建立培育池塘池塘一般面积为 300 ~ 1300m2,水质优良无污染,环境幽静,淤泥深度 10cm 左右,水深 80 ~ 120cm。池塘的进排水口要做好防逃措施,防止亲鳅逃跑。
2.3.2 强化培育对购进的雌雄亲鳅,分池塘强化培育,一般放养密度为0.5/m2,以利于亲鳅快速同步性成熟并避免自然交配。由于泥鳅特别喜欢肥水,在亲鳅下池之前要育肥水,像红虫等浮游动物,可以成为泥鳅的辅助饵料。亲鳅下池后,每天 7:00、11:00、16:00 投喂配合饲料,饲料喂量为亲鳅体重的 7% 左右。
连续培育 30d,对亲鱼进行检查和挑选。挑选时,雌鳅要求腹部膨胀,呈现白色没有斑点,腹部宽度明显要超过背部。雄鳅要选择体型健壮的、游动有力没有伤病的,用手指挤压腹部能够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雄比例为 5:1。挑选后仍然要将雄雌泥鳅分开用密网吊在清水池中,等待人工授精。
2.4 人工催产
当水温到达 20℃以上,就可以进行人工催产。人工催产采用肌肉注射的形式,每尾雌鳅注射 800 ~ 1000 国际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雄鳅注射用量减半。注射时,采用 1mL 注射器和 4 号针头,选择背鳍前下方两侧进行注射,针头朝向头部方向形成 45°角。一般雌鳅注射 0.2mL,雄鳅注射 0.1mL。
注射后的亲鳅分别放入培育池中的网箱内,查看发情情况,适时进行人工授精。
2.5 人工授精
注射后的雌鳅,经过大约 20h,就可以发情产卵。雌鳅产卵前会沿边来回游,雄鳅会在后面追逐,因此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雌鳅有产卵征兆,马上将雌鳅捞出来,用干毛巾擦拭身上体表水后挤压腹部,使鳅卵流进瓷碗、瓷盆或者塑料盆,再将雄鳅捉起擦拭身上体表水,然后挤精液进盛有鳅卵的瓷碗、瓷盆或者塑料盆,用羽毛搅拌 1 ~ 2min,让泥鳅精液和卵粒混匀,再均匀撒在鱼巢上面。鱼巢可以用柳树根和小草扎成,也可以用 80 目网片制成,使用前用 20ppm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2.6 人工孵化
孵化池要事先进行消毒处理,一般是在孵化前 3d,用高锰酸钾对孵化池进行浸泡消毒,隔夜后冲洗干净再晾晒 1 ~2d,即可灌注水深至 30cm。当泥鳅人工授精后,就可以把鱼巢放进孵化池进行孵化。为避免受到强阳光照射,孵化池上面要盖遮阳网。当水温保持在 25 ~ 28℃时,受精卵经 2 ~ 3d即可孵化成苗。刚孵化出来的鳅苗体长只有 2.5 ~ 3.6mm,还不能自由活动,只能用头部喷射器吸附在水中物体上,3d之后,鳅苗才开始游动,这时便可以投放饵料饲养。
3 苗种培育
3.1 培育池选择
鳅苗培育需要建立专门的培育池,可以是水泥池或土泥池。
由于刚孵出的鳅苗非常幼小,没有钻泥能力,选择水泥池较好。
培育池注水时,要用 100 目以上的筛网进行过滤,防止有害生物混入。水深一般保持 40 ~ 50cm。鳅苗喜欢阴暗的环境,可以在培育池上面搭盖遮阳网,或者在培育池放置一些水葫芦,给鳅苗吸附在上面躲避强光和热暑。
3.2 仔鱼培育
刚孵出的鳅苗,前 3d 依靠自身卵黄供给营养,不需投喂人工饵料。3d后卵黄消失,幼苗口器形成,尾鳍出现,肌节增多,胸鳍也显着扩大,此时开始投喂煮熟的蛋黄,由于蛋黄很容易沉降,因此须将蛋黄倒碎,使之悬浮于水中,这样可以大幅提升鳅苗开口取食的机会。
在培育过程中,由于鳅苗身体很弱小,肠道消化能力也很弱,在选择适合饵料时,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形态大小要适中,便于仔鱼摄食;悬浮于水中的时间要长;饵料要便于消化,饵料营养价值高,对提高仔鱼的成活率很有帮助。
选择适合的饵料,还需要注意投喂的方法。泥鳅仔鱼刚孵化出来时,活动范围很小,不善于在池中奔走觅食。投喂时,不能总是在一个地方投放,多设置投放点,注意分散、均匀,且少量多次。如果能够培育浮游植物和轮虫成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成活率会大幅度提升。培育 7 ~ 10d 后,泥鳅仔鱼体色呈金黄色,体长也可以达到 1cm,体质较为强壮,可以进行转池开始稚鱼培育。
3.3 稚鱼培育
稚鱼培育池要进行消毒处理。一般池塘水深要保持在40cm 左右,施用一些底肥,培育浮游生物。当仔鱼下到池塘时,水中小型浮游动物数量也会达到顶峰,泥鳅就可获得充足的生物饵料。鳅苗池塘放养密度一般为 2000 尾 /m2,2 ~ 3d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上、下午各投喂 1 次,比例是40:60。经过 30 ~ 40d 的培育,便可分塘培育大规格苗种。
3.4 饲养管理
鳅苗前期培育至关重要,苗种下池后,一般 3d 内不加水,之后每隔 1d 加水 1 次。饵料投喂量也要控制在 3% ~ 5%,每天上、下午各投放 1 次。要注意查看饵料剩余情况,一般以幼苗 2 ~ 4h 内吃完为宜。每天要注意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查看有没有缺氧现象,有没有病虫害发生,有没有发现泥鳅浮在水面上呼吸的情况。当泥鳅长到 5 ~ 8cm,就可以分规格喂养。
苗种后期培育,水深要控制在 60cm 左右,每天上、下午投放 1 次豆浆,用量为 20 万尾 /15kg,大约用 1kg 黄豆制成。
随着苗种的长大,注意对饵料台和相关工具进行定期消毒,还要定期投喂预防药,加强检查,查看进排水口和池埂,防止敌害侵入。
4 注意问题
泥鳅人工孵化期间,由于水质很容易出现变质,所以要定期向池中加入新水,防止水质恶化,避免胚胎发育缺氧而死亡。
当仔鱼出膜后,及时将鱼巢捞出来,避免死卵腐败影响水质。
泥鳅苗种喜欢肥水,在仔鱼培育期要定期向池中投放肥水剂,培育大量浮游动物,为仔鱼生长提供天然生物饵料。
泥鳅属于晚间活动鱼类,为了改变其生活习性,需要每天进行人工驯化,可以每天傍晚投喂一次,投放饵料逐渐增多,投放时间也逐渐提前,直到投喂时间延至到10:00~17:00摄食。
5 结语
泥鳅是广西水产养殖业非常有潜力的养殖品种,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将极大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从而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胡廷尖 , 王雨辰 , 等 . 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J]. 科学养鱼 ,2010(10).
[2] 朱炳全 .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J]. 齐鲁渔业 ,2002(09).
[3] 杨晖 .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J]. 渔业致富指南 ,2003(04).
[4] 向冰 .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J]. 河北渔业 ,2008(12).
我国优良淡水养殖品种基本上都是杂交繁殖育种而来的,这些水产品肉质鲜美、易养殖、成活率高,是我国在生物科技方面的傲人成果,同时也使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效益显著。...
通常将规格为50~250g的小鳖称为幼鳖,幼鳖养殖是养鳖生产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是承接稚鳖培育和成鳖养成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成鳖的养殖成效。在幼鳖的池塘养殖管理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1科学放养放养的幼鳖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一池内...
0、引言制卵形鲳鲹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鲹科(Carangidae),鲳鲹亚科(Trachinotinae)、鲳鲹属(Trachinotus),俗称黄腊鲳、短鳍鲳鲹、金鲳、红三、红沙等.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澳洲、中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日本...
当前水产养殖行业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水产养殖的规模和类型也处于不断拓展状态,对水产养殖的总体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其中将自动巡航船应用到水产养殖当中对于提升水产养殖整体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自动巡航船的水产养殖技术展开研...
雨生红球藻Haematcoccuspluvialis能大量积累优质虾青素,是一种高价值经济微藻。在培养时,采用绿色细胞培养和转红培养两步法进行,绿色细胞的高效培养是生产虾青素的首要环节。先提高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后进行诱导转红可获得比一步培养更高产量的虾青素。...
葛氏鲈塘鳢俗称老头鱼、山胖头,系东北地区优质小型经济鱼类,无肌间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特别是DHA含量极高,深受食客喜爱。近年来,葛氏鲈塘鳢自然资源量下降,葛氏鲈塘鳢的市场价格节节攀升,同时也成为了新兴的水产养殖热点。现将葛氏鲈塘鳢生态养殖技...
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受到了普遍关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所需要的渔业机械,如增氧机等的数量庞大,电力消耗严重。...
大鳞鲃(Barbuscapito)属于鲤科、鲃亚科、鲃属。大鳞鲃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2003年首次引入我国。经北方池塘养殖,为广温性鱼类,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特点,蛋白质含量达到20.27%。经测量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含量为72.22%,生长发育温度在0~30℃,适...
海藻场生态系统是典型近岸浅海生态系统之一,利用大型海藻吸收、固定,并转移海水中的碳、氮、磷等生源要素,减轻水域富营养化,同时形成多种海洋生物生长、栖息的局部稳定的小生境,达到增加生物多样性,修复渔业资源的目的[1-9]。近年来随着海洋环境污染...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属滤食性双壳贝类,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原产于俄罗斯千岛群岛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州北部,为大型冷水性贝类。虾夷扇贝生长速度较慢,贝壳较大,达10cm以上。闭壳肌可制作名贵的海产品干贝,属海产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