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种选择
基于水中植物的比例,芦苇 5%、蒲草 25%、菹草 50%的自然资源现状,这种大面积的水生植物可对水体造成恶化的趋势,即在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野杂鱼等天然饵料,又考虑不同鱼类生活的习性,科学投放鱼类的种类、规格及数量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控制菹草的数量。
为此,建议水体投放的鱼类是上层的鲢鱼、鳙鱼,中层的草鱼、团头鲂鱼,底层的鲤鱼、鲫鱼,考虑到水中自然繁殖的鲫鱼、麦穗鱼、鳑鮍鱼等野杂鱼的数量,可投放一定量的凶猛鱼类如乌鳢、翘嘴红鲌等。上层的鲢鱼,主要食物是浮游植物,也食少量浮游动物;鳙鱼主要食物是轮虫、甲壳动物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也包括多种藻类。
中层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因食性简单,在自然状态下成鱼以吃水草为主。喜食的种类有菹草、苦草、浮萍、瓢莎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各类喜食的水草、陆生禾本科草类和各类精饲料。新庙泡水草丰富,极有利于草鱼生长。团头鲂鱼为草食性鱼类,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为食,茂密的水草有利于产卵繁殖。
底层的鲫鱼是杂食性和广食性鱼类,其中属动物性的有轮虫、苔藓虫、桡足类、枝角类、虾类等;属植物性的有硅藻类、水绵、高等植物叶和种子等。鲤鱼是杂食性鱼类,食性偏动物性食物,摄食方式都是吞食。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吃摇蚊幼虫、螺蛳、黄蚬、幼蚌、淡水壳菜、脉翅目幼虫等底栖动物以及虾类等,也吃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丝状藻类、植物种子和有机腐屑,这也是新庙泡富含的鱼饵料。乌鱼喜食个体较小的活饵,摄食活动旺季主要在春季,次为秋季。能吞食相当于自身体长一半大小的食物鱼,有自相残食的习性;翘嘴红鲌主要以鱼类为食,食物选择性很强,多为中上层小型鱼类,如梅鲚、鲻、似鲚等其他鱼类,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吞食水生植物机会极大。随着个体的长大,食性会发生显着的变化。小个体主要以藻类,水生昆虫等为食。体长 4 厘米以上者,以鱼类为主要饵料。投放这些鱼可以降低水中自然繁殖的鲫鱼、麦穗鱼、鳑鮍鱼等野杂鱼的数量,以促进主体鱼的繁殖和生长。
2 减少菹草数量
菹草又叫虾藻、虾草,眼子菜科,眼子菜属。菹草为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菹草生命周期于多数水生植物不同,它在秋季发芽,冬春生长,5~6 月开花结果,夏季 7 月后逐渐衰退腐烂,同时形成鳞枝(冬芽)以度过不适环境。冬芽坚硬,边缘有齿,形如松果,在水温适宜时开始萌发生长。菹草对水体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它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同时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进而提高水体透明的程度,改善水环境质量。该草对食草性鱼类生长大有益处,能够为其提供充足的饵料。对于一些粘性卵鱼类的繁殖大有帮助,为鱼类产卵提供了附着物。
菹草过多会产生一定的危害。若菹草在一些水域里季节性的疯狂生长,使之在水域内的分布范围、面积和现存量过大,结果使水体内的高等植物过于单一,与自然水体植物结构比例不协调。面积较大的菹草使湖泊水的动力性减弱,抑制了水体的流动,不利于鱼类繁殖。菹草过季后又会迅速腐烂变质,影响水体质量,影响鱼类生长。新庙泡按其水域面积和菹草面积比可知,现有菹草面积过大,将影响鱼类的生长。
目前新庙泡菹草面积为 23000 亩,占总水域面积过大,影响到鱼类的繁殖和生长。适宜比例应在菹草面积占总水域面积的 10%,即 4600 亩,应除去菹草 18400 亩。现行除去菹草的直接方法就是采用人工割草、机械除草等措施控制菹草,理想的除草时间为菹草生长的中期,此时菹草的生物量最大,芽殖体尚未发育成熟,可以减少当年芽殖体基数。但这种方法投入的成本较高,而且不能防止菹草的再次发生,因此不能作为控制菹草的长久之策。但正因为如此,用草鱼投放比例增加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良策,即增产又保护环境。除去菹草18400 亩后,水体渔存量可以达到 1656 吨,比过去增加了 276吨。同时,避免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好有利于鱼类繁殖且产量高,该水体的渔业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
3 结语
从前郭县新庙泡渔场的新庙泡水体情况看,合理规划,减少菹草数量,可以进一步提高水体质量,实现水体渔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