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联系古代的注音来看,现代汉语普通话口语字词的既成读音,大都合乎历史音变规律,但也存在一些不合律的情况。例如“祟、粹”二字,同属《广韵》虽遂切,其既成读音却是一为suì一为cuì。虽遂切为心母至韵合口,suì、cuì二音,韵母声调没有问题,声母歧异,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历史发展情况:s、c之于中古心母,前者与原有音值是相承的关系,合于历史音变的规律,代表着中古心母发展史上的主流;后者则经历了由s到c的跳跃,属于心母发展史上的罕见现象。进一步考察,“粹”与今为cuì音的字,不存在通假、异体或古今字之类关系,可见该字的今音cuì,不是因为字的同用、通用等缘故,舍弃本读而依就其他读音的改读现象,然而,该字除虽遂切之外,在古代韵书、字书等文献里,别无可与现代cuì音相应的音切存在①。考察至此不难断知:suì、cuì二音之于虽遂切,前者是历史语音正常演变的结果,后者则是不合律的变异现象---不妨分别称作正变音和异变音。
还有这样一类今音,它们不合于中古音切而合于近 代 音 切。例 如“壻”字,今 为xù音,古 有 苏(思)计切和“胥去声”二读,前 者 见于《广韵》(《集韵》),后者见于明代字书《正字通》。xù音不合于苏(思)计切而合于“胥去声”之读。
这个“胥去声”之 读,不见于《切韵》系 音切文献,可见它不是共时性异读,而是后来发生的异变现象。“壻”字今音承接“胥去声”之读,“胥去声”逆接苏(思)计切之读,不管怎样看,苏(思)计切都处于源头地位,而“胥去声”这一直音现象,则只能说明“壻”的今音异变读法早在《正字通》时代即已产生,却不能否定现代xù音之于苏(思)计切的异变性质②。
异变音现象的确认依《广韵》(《集韵》)音切而论事,而不以其他来源的注音为凭据。
异变音指的是一种既成读音,从上面列举的例子来看,具体表现在现代普通话口语字词之中。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况?关于这个问题,还是从有关实例说起③:
鬖 甲。[广韵]苏甘切sǎn(中文10-523)
褧jiǒn口迥切(辞源4-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