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职业能力角度下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措施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08 共3476字

  我国的高职院校是一个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地方,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把教学所追求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实际运用所需的技能、职业能力相结合,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培养出有社会价值的人才。尤其是高职语文教学,语言文字是生活及工作中交流、表达的载体,是实际应用型的学科。 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一味追求教学成绩而忽视了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为此,我们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探究高职院校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做的教学改革。

  1.高职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企业对应聘者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基本的专业水平以及相应的语言应用能力。 但是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缺乏相应的语言知识能力、专业素养、宽阔的知识面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部分大学生还不能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进行表达和交流。 这都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因此,想要解决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影响,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找出高职语文教学在社会大发展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上的不足

  一方面, 由于语文学科是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语言文字的科目,所以很多的学生甚至是老师会把语文当作是基础性学科而忽视其存在的价值,也因为其熟悉性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偏科等现象,而老师也会因为学生对语文的厌学态度而失去了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相关的教育部门和教育研究机构,甚至是高职院校本身都将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课程的研究以及教学方面,忽视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这导致了人们对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的必要性存在偏差。因此,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只是应付式的开设《大学语文》教学,甚至不开设语文学科的教学,这并没有把语文教学工作实质性地开展到教学中去。 由此看来,部分的高职院校以及学校的老师并没有意识到高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一方面阻碍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另一方面降低了语文的职业价值。

  1.2 实际运用上缺位

  由于对思想意识上的认识不到位,因此部分学校所开设的语文教学也只是“花瓶式”的教育,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上用人单位的需求。

  学校设置的语文课程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缺乏职业能力的训练,更多的课程只是理论的教育,而没有实际的操作。 因此学生只会听、背、记,一旦结束学习,语文课程留给学生的只是碎片形式的知识。 但是,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语文课程的职业教育是等同于就业教育的。 就面试技巧而言,高职院校在语文课程授课过程中只是被动式地传授条条款款的理论知识,学生听过背下,但是并不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生无法把语文知识运用到面试中去,例如没有基本的面试礼仪,不能理解面试官的意图,好高骛远等等,甚至不会写基本的求职信、自荐信,这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
  
  1.3 被动式教学的不合理

  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围绕着教材展开,往往注重的是传授教材的知识,而忽视了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展相应的训练;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校存在功利性、实用性的教学思想,所以学校会通过压缩一些非技能性课程的课时来增加技能性课程的学习,例如语文课程,那么被压缩的课程就缺乏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教学,这也是老师“走场式”教学来完成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因。但无论是何种原因,老师被动式地、任务式的教学严重影响到了教学的质量。

  2.职业化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基于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而言,高职院校只有改变观念,从职业化的角度进行改革,才能使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效益最大化。

  2.1 转变观念,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

  求职者的思想文化水平和精神面貌是用人单位非常在意的一个标准,因此高职院校不能再把语文教学当做是副科,而数理化是主科,而是应该把语文教学向职业技能方向转变,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它的技能性。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 不断改变陈旧的观念,冲破旧的思想,清楚地认识到高职语文与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的区别。 高职院校是介乎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之间,包含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功能的课程,其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职业型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把人文性放在首位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又要重视语文课程中语言能力的培养,例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提升学生应对职场竞争的能力等,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社交上的称谓为例,传统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针对社交上称谓这一方面的知识只是罗列出一堆“尊称”,“敬语”,学生只能通过“看”、“听”、“背”来把知识零散地储存在记忆中,等到真正需要运用时就会不知所措,往往闹出不少笑话。

  2.2 改变形势,以考核职业能力为目的

  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考核的是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往往记忆能力好,考试成绩便理想。 因此不少学生为了完成语文课程的学分会把自己一个只会背诵知识,咀嚼别人嚼过的知识的机器。在这种条件下,学生能得到的知识会越来越少, 自身能力提升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为此,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认识也只停留在“静态地记忆”中,慢慢地,这种“静态的记忆”考核方式就会变成应付式的考核而逐渐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改变考核方式,以“静态的记忆”变成“动态的学习”.

  所谓“动态的学习”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完全发挥主体作用,全程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的一种学习过程。在考核过程中,除了基础所必须的听说读写的考核之外,还要考核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能力,把理论知识不断转化到实践中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此外,在传统的考核中,考核的主体是老师,被考核的对象是学生,老师往往掌握了考核的主动性,包括命题,评分等等。 尤其是书面形势的考核, 老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性而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命题,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着许多的主观因素,并不能客观地反应学生的真实情况。 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地位的,学校的考核必须有职业能力的考核,例如传统的口语交际考试只是一篇800 字的写 作 ,学生完全可以套用老师喜爱的模板来进行创作 ,这样会大大提高得分率。但这种“模板式”的创作是随着老师对文章的喜爱程度来评定的,这意味着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评定更多的是掌握在老师手里而不是自己手中。职业化高职语文考核模式则可以在文章写作的基础上加以真实案例实践考核,以口语交际场景作为背景,以学生在场景中的表现能力作为考核成绩, 这不仅能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更能考核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3 提高认识,加强职业能力培训

  “学以致用”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最大意义。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语文教育却是持无所谓态度,课程课时被压缩,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学校不仅要重视语文课程的教育,改变压缩语文教学时长的思想,还应开展语文职业能力的相关训练,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大大提升,通过语文职业能力搭起改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中间桥梁。例如开展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项目,通过实际的赛事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一方面能以此改变学生不重视语文、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的现象,另一方面能通过这些赛事的训练达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胆量,使学生能从容大方应对职场上的竞争。

  3.职业化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

  职业化的高职语文教育改革绝不仅仅是因为其在求职过程中的实用性,还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这也就意味着,职业化高职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永不停息地坚持迎合社会的需求。 总言而之,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高职院校作为培育技能型的人才基地, 必不能忽视的就是人才输送到职场所需的职业技能,而语文学科正是其中的桥梁,一旦中间桥梁断了,那么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计划的目标就不能实现了。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育,把语文课程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去。

  【参考文献】

  [1]赵旭艳.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 ,2010,02:28-31.
  [2]丁兰兰.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探 讨[J].情感读 本,2014,35:91-92.
  [3]李佳.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研究[J].晋城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42-44.
  [4]顾准.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1-174.
  [5]潘美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79-81.
  [6]黄丽娟.职业汉语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4,33:25-2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汉语言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