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发展农业经济,而发展农业经济最关键的是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从“三农”现状来看,金融政策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体。我国在改革过程中提出了定向降准政策,这一政策提出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满足条件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能力,促使小微企业、三农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自2014年4月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以来,其对农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从政策本身出发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定向降准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定向降准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 定向降准政策,信贷能力:农业经济,
前言
基于目前定向降准政策落实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发现定向降准政策对于小微企业、三农有积极影响,但其影响暂未达到该政策的预期效果,虽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微调,但政策应用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在该种状态下,就必须详细分析定向降准政策具体实施现状,从中发现细节问题,进而找准定向降准政策如何对农业经济产生预期影响。
一、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对象
从2014年4与正式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开始,我国的该政策实施了多轮,每一轮都会对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下调,与此同时还会对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与三农贷款的商业银行进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以此来看,我国定向降准政策的主要实施对象是小微企业与三农,其在落实过程中会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符合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等,通过调整上述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其可以为三农或小微企业提供更有利的贷款支持。
二、定向降准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现状
(一)定向降准政策对三农投资影响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三农都存在扶持政策,特别是在金融方面的政策支持,我国实施了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定向降准政策。从对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对象的分析,我们也看到,自2014年以来,央行多次对符合规定的金融机构,进行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农业银行与小微银行可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支持我们可以看出:14年在进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农户贷款、农业银行贷款以及农村贷款同比增长分别为19%、9.7%以及12.4%,其增速分别为2.3%、1.2%以及2.7%,与相同时期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相差不大,此外从15年至现今的同比增长以及增速数据来看,虽然我国在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后,使得三农目标区域信贷可行性有所提高,但是与平均水平相比,三农区域信贷可行性仍较低,可见,虽然该政策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具体数值来看,其促进作用的效果并不显着。
(二)定向降准政策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为了更细致的探究出我国定向降准政策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我们不仅需要从投入角度来去判断影响,更需要从产出角度来判断影响,因而下面就详细分析定向降准政策对于我国农业总产值产生的影响。
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农业总产值来看,自2014年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后,其总量呈现稳步增长状态,但是增长的趋势有所差异。从农业总产值变化以及定向降准政策实施节点来看,在具体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后,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并不明显,换言之,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不大。而不同产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比变化比较明显,第一产业比重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也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阶段,但借此来看,我们只能够说明国家政策正处于有效履行阶段,而由于国家本身具有多项政策,因此无法确定出定向降准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是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定向降准政策对农业经济积极影响的策略
(一)以银行金融机构为支持
以上的分析为支持,我们发现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未达到预期,造成该种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银行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为了促使定向降准政策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扩大政策施惠范围。通过政策实施对象,我们可以看到定向降准政策对于商业银行的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流动性,基于此为了提高定向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使其可以进入目标领域,就需要科学合理的降低对于商业银行的限定要求,使得该项政策能够为银行贷款提供更为平衡的使用条件。但是需要进行合理把控,若一味扩大施惠范围就会影响整体的平衡性。第二,提升政策预期。与第一方面相同,该方面也有利有弊。因此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实施差异化管理,使得小微企业贷款与三农贷款的资本充足率相对处于较低的位置,但需要进行有效把控,避免出现银行违规风险增加,监管成本增大的不良情况。因此更加建议在运用前两条建议的同时做好资金流向控制、贷款规模精算、有效监管等方面的工作,使得前两条建议可以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促使其在定向降准政策的影响下,对于农业经济产生更积极的影响。第三,建立起动态的考核机制。通过建立起动态考核机制来判断金融机构是否符合要求,在支持符合要求机构的同时,适当责罚怠于履行政策的金融机构,进而使得市场与行业内部能够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目标来实施工作。第四,构建透明化与系统化的货币政策。特别是针对更改后的定向降准政策或存款准备金等制度来说,需要进行为期几天的明确公式,同时也需要公示申请流程,在该种状态下,使得贷款对象之间能够更好的实现信息对等。为了让银行主体可以更积极地参与进来,促使定向降准政策能够得到有利实施与执行,在发布定向降准等多种制度后,更需要增加对其的指导,保证其实施效果。
(二)协调配合其他有关政策
基于定向降准政策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现状,认为依据丁伯根法则,只有协调配合其他有关政策,该政策才有可能达到预期实施效果。
第一,协调监管政策。基于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定向降准政策所提供的贷款出现流入房地产等行业之中的情况,此时既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对农业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就需要严格做好监管工作。通过把控资金流向,使得定向降准政策可以流入目标区域,更好的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严格避免出现定向降准政策基金流入非目标区域的情况。一方面,在监管过程中必须要及时公示监管细则,通过该种方式实现行业内部的相互监督,使得更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参与到监督之中,提高行业内部的透明程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起第三方监管机构,通过设定严格的监管制度,保证监管的系统性。对于监管过程中发现的转贷行为时,需要给予处罚和警示,减少该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与风险。从多种角度来使得监管工作及有关政策能够为我国定向降准政策在农业领域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第二,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分析发现:其在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为此要想促使资金可以流向小微企业与三农企业,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在进行定向调控类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财政政策以及其他宏观政策之间的配合,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减免税收政策、完善农业贷款担保机制、规范涉农财产评估机制等方面入手进行考虑。
(三)从农业经济视角整体考虑
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此就需要从农业经济视角进行整体考虑,基于当前农业经济本身特点以及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入手,制定出适合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才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笔者基于当前定向降准政策改革情况以及我国发展情况,为了让农业经济发展落到实处,具体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一是加大对农业类贷款的支持。通过进行一些政策倾斜,使得农业类贷款可以在国家支持的前提下,更好的为农民提供支持,促使农民可以在获得资金后,更好的进行农业生产。二是降低抵押担保中对于农业贷款的要求,通过减少一些农业贷款约束,一方面让农业银行有更强的供给动力,为农业贷款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也使得需要贷款的农民可以得到银行支持,进而在获得贷款的基础上做好生产工作,为农业发展提供具体的操作支持。在这一过程中也使得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与落实达到更理想的状态,使其真正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完善贷款人的监督机制,通过进行定期回访,使得贷款人的动向与资金运用情况能够更加清晰,在科学监督资金流向的同时,也让定向降准政策运用的更为扎实。但在加大对贷款人监督管理过程中,由于其人数相对较多,与银行监管方式相比更为繁琐,因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与人员支持,使其所拥有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保证对贷款人的监管效果更加理想。四是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基于现阶段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存在不健全的情况,这一情况直接影响了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此,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使得定向降准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就需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通过实现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的有效结合,使得其可以更广的覆盖到农村,让农村金融体系能够实现多层次、覆盖全、可持续等,以此来保证我国金融机构可以更好的为三农业务提供资金支持。基于以上分析来看,从农业经济视角进行整体考虑时,应通过进行多方面考虑,使得落实细节更为完善,进而让定向降准政策真正运用到三农之中,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平稳、正向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让定向降准政策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共同分析,保证在提升农业资金供给的前提下,从多角度推动农业经济结构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最终为我国农业效益与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黎齐.中国央行定向降准政策的有效性一一基 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 2017(04).
[2]楚尔鸣,曹策。许先普定向降准对农业经济调控是否达到政策预期[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6(11).
[3]林朝颖,黄志刚,杨广青,杨洁基于企业视角的定向降准政策调控效果研究[J]财政研究。2016(08).
[4]王粲,林朝颖,徐亚论定向降准是否影响农业企业信贷融资? [J].商业会计, 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