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化工论文 >

吸附材料对多环芳烃的吸附作用和效果(3)

来源:化工进展 作者:王旺阳;刘聪;袁珮
发布于:2017-03-30 共13404字
  固相萃取是检测PAHs时常用的一种富集方法,萃取柱中吸附剂的选择对富集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传统的萃取柱填料包括硅胶、高聚物等,但是这些材料对PAHs的吸附能力有限,有时并不能达到很低的检测限。MA等[43]用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固相萃取的吸附剂来富集水溶液中的16种PAHs分子,用己烷洗脱15min,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来检测PAHs含量,检测限达到2~8.5ng/L,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与PAHs之间的疏水性作用及π-π相互作用使其对PAHs有很好的吸附能力。
  
  碳纳米管的结构、表面性质等对PAHs的吸附有重要的影响,与石墨烯类似,含氧官能团的存在一般不利于PAHs的吸附。GLOMSTAD等[44]比较了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MWCNTs-15、MWCNTs-30)、 羟 基 修 饰 的 多 壁 碳 纳 米 管(MWCNTs-OH)、 羧 基 修 饰 的 多 壁 碳 纳 米 管(MWCNTs-COOH)对菲的吸附性能。这5种材料对菲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Dubinin?Ashtakhov模型,拥有最大比表面积的SWCNTs对菲的吸附容量分别是MWCNTs-15和MWCNTs-30的4.7倍和3.2倍 , 表 面 有 含 氧 官 能 团 的MWCNTs-OH和MWCNTs-COOH对菲的吸附容量更小。
  
  2.4硅基介孔材料
  
  有序硅基介孔材料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规整、孔径均匀、孔径和酸性可调等特点,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硅基介孔材料表面存在大量硅羟基,因此具有亲水性,而PAHs分子本身是疏水的,所以未改性的硅基介孔材料对PAHs的吸附能力并不强。研究者们通常利用丰富的硅羟基实现对材料表面功能化及疏水改性,来提高材料的吸附能力。王小文等[45]比较了未煅烧去除模板剂的MCM-41-dry和煅烧去除模板剂的MCM-41-cal对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前者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远远高于后者,虽然MCM-41-dry的比表面积远小于MCM-41-cal,但保留在孔道中的模板剂提高了材料的疏水性,对长链烷烃及PAHs的吸附能力增强。
  
  研究者们从吸附机理出发,有针对性的对硅基介孔材料进行改性,充分利用介孔材料的优点,提高对PAHs的吸附效率及吸附选择性。MEHDINIA等[46]用金纳米颗粒修饰磁性MCM-41,用于检测水溶液中痕量的PAHs,金纳米颗粒与PAHs分子之间形成电子供受体作用,使得该材料对PAHs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检测限达到0.002~0.004μg/L.介孔材料的酸性对PAHs的吸附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PAHs分子中的π电子可与酸性位之间产生相互作用。ARAJO等[16]通过一步法合成硅铝比分别为10和30的Al-MCM-41, 比 较 了MCM-41、Al-MCM-41(10)、Al-MCM-41(30)这3种介孔材料对萘、蒽、芘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随着Al含量的增加,Al-MCM-41对PAHs的吸附能力增强,对于不同的PAHs,吸附能力随着PAHs分子中苯环环数的增多而增强。此外,在吸附剂表面引入含π键的官能团,也可以增强对PAHs的吸附能力。VIDAL等[47]用1,4-二(三乙氧基硅基)苯和1-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混合硅源,合成了一种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PMO,这种材料的骨架中及表面上均含有苯环,对水溶液中的PAHs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COSTA等[48]通过一步法合成氨基苯甲酸修饰的MCM-41(PABA-MCM-41)用来吸附水溶液中的苯并[k]荧蒽和苯并[b]荧蒽,修饰后吸附剂对两种PAHs的最大吸附量相较于修饰前分别提升了44.5:和32.0:.BAUTISTA等[49]通过后嫁接法将虫漆酶共价结合在SBA-15表面,研究了其对PAHs的吸附降解能力,这种材料结合了介孔材料优良的稳定性和虫漆酶的高活性,对萘、菲、蒽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2:、73:、55:,易于回收,可重复利用。
  
  硅基介孔材料用于PAHs吸附最大的优势是易于回收、可重复利用,但硅基介孔材料本身对PAHs的吸附能力并不强,需要从吸附机理出发,对硅基介孔材料进行改性,结合其自身的结构优势,来提高对PAHs的吸附能力,因而介孔材料作为吸附剂的研究重点应在于针对不同PAHs的特点来探索材料的改性方法,同时鉴于介孔材料优良的孔道性质、稳定性和可再生性,可以重点开发介孔材料在PAHs的样品前处理及痕量检测方面的应用。
  
  3   结语
  
  PAHs作为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吸附法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人们处理PAHs的主要方法。开发和制备新型的吸附剂一直是努力的方向,吸附机理的研究需更加深入以指导开发更高效的吸附剂。此外,还应在吸附剂再生方面进行探索,选择适当的再生方法,对吸附剂和PAHs进行回收利用,避免二次污染。目前吸附法去除环境中PAHs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总之,吸附过程的关键在于吸附剂,通过探索PAHs与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开发出吸附性能好、结构稳定、易于回收和再生的吸附剂是实现吸附法去除环境中PHAs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岳敏,谷学新,邹洪,等。多环芳烃的危害与防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3):40-44.YUE M,GU X X,ZOU H,et al. Killer of health-polycyclic aromatichydrocarbons[J].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Science Edition),2003,24(3):40-44.
  [2]  CALLAHAN  M  A.  Water-related  environmental  fate of  129 prioritypollutants[M].  Office  of  Water  Planning  and  Standards,  Office  ofWater  and  Waste  Management,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gency,1979.
  [3]申松梅,曹先仲,宋艳辉,等。多环芳烃的性质及其危害[J].贵州化工,2008,33(3):61-63.SHEN S M,CAO X Z,SONG Y H,et al. The nature and the impactof PAHs[J]. Guizhou Chemical Industry,2008,33(3):61-63.
原文出处:王旺阳,刘聪,袁珮. 吸附法去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17,01:355-36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化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