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着重论述医院改扩建项目中医疗废水产生量及污染防治措施等关键环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关键词:医疗废水; 产生量; 污染防治措施;
1、改扩建前
首先, 通过现状调查, 明确项目现状污废水主要组成、主要来源、排放方式、配套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工艺、设计规模、实际上每天的处理量及废水达标排放情况。
如[1]:某项目污废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行政楼产生的生活污水、食堂产生的含油废水以及停车场冲洗产生的废水;医疗废水主要来源于住院楼、门诊楼等医疗区产生的医疗废水。
项目医疗区产生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现状为混合收集, 经医院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 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XX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现有医疗废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300m3/d, 而目前医疗废水的最大产生量为240m3/d, 可满足现状医疗废水的处理要求, 其处理工艺流程:生活废水 (食堂含油废水经隔油预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 与医疗废水混合, 进入格栅池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颗粒;再进入调节池, 以使水量和水质达到均匀混合;之后进入水解酸化池、接触好氧池、反应池、沉淀池, 大部分有机物和氨氮得到降解;最后经次氯酸钠消毒池以杀灭病原微生物。目前全院医疗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详见表1, 污水处理站进出水浓度均由XX公司采样监测所得。
根据上述监测结果可知, 项目医疗废水经现有废水处理站处理后, p H、悬浮物、COD、BOD5、氨氮、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均能达到到 (DB44/26-2001) 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未对周边地表水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改扩建后
随后, 结合现状调查、设计文本、《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29-2013) 等相关资料, 明确项目改扩建后全院污废水主要组成、主要来源、排放方式、配套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工艺、设计规模、废水排放量、达标排放情况。
如[1]:某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包括医疗废水、生活污水、餐饮废水和车库地面冲洗废水。由于项目改扩建后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分开收集处理, 医疗废水的来源与改扩建前不同 (少了洗衣房废水、生活污水及其他废水) , 另外, 改扩建后, 项目新增的床位数、门诊量、医务人员等均不是按照相同比列增长, 因此, 改扩建项目用排水情况结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广东省用水定额》 (DB44/T1461-2014)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51039-2014) 、 (HJ2029-2013) 、现有项目实际用排水情况及同等规模医院用排水类比资料进行确定。改扩建后全院用水量与排水量详见表2.
改扩建后全院水平衡图略。改扩建后全院污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详见表3.
污染防治措施:项目污废水类型主要为生活污水、食堂含油废水、医疗废水、车库冲洗水等。生活污水、食堂含油废水、车库冲洗水等分别经预处理后接入市政管网, 排入市政管网前可达到 (DB44/26-2001) 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医疗废水经“生化+消毒 (次氯酸钠) 工艺”处理后出水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中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日均值) ”的预处理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 最终接入XX污水处理厂处理。
医疗废水处理站处理要求及规模:本项目医疗废水总产生量约为541.8m3/d, 拟自建有一套污水处理设施, 考虑到水量变化系数, 设计处理能力为1500m3/d.另外, 本项目拟在废水处理站旁设置容积为200m3的事故池[2], 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储存医疗废水。
项目医疗废水经“生化+消毒 (次氯酸钠) 工艺”处理后, 预计医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如表4所示。
综上, 项目医疗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 通过格栅、调节、缺氧、接触氧化、沉淀、消毒各处理单元处理之后, CODcr、BOD5、SS、粪大肠菌群数等各项污染物指标浓度均可达到 (GB18466-2005) 中的预处理标准。因此, 该医疗废水处理措施可行。
参考文献
[1]《光明新区中心医院续建 (二期)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
[2]《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29-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