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环境保护论文 >

高校节能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加强措施

来源: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作者:刘明; 但倩誉; 黄荣
发布于:2021-03-29 共4016字

  摘要:高校是能耗大户,开展高校节能环保工作对于推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论文通过对高校节能环保现状进行梳理,分析高校节能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经费、制度、教育和标准化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为高校节能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能环保; 高校; 标准化;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tandardization Situ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Ming Dan Qianyu Huang Rong

  Hubei Standard and Quality Institute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energy-consumers in the public institution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urtherly, we hav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funding, system, edu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some advices on develop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我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向前推进。高校是能耗大户,其能耗量占社会总能耗的8%,人均能耗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居民的人均能耗指标[1];此外,高校是最前沿理念发源地和最新技术孵化地,肩负着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推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因此,开展高校节能环保研究既是营造节能环保氛围、弘扬节能环保价值理念的内在动力,也是挖掘高校节能潜力、促进节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外在需求。

  1 高校节能环保标准化现状

  1.1 高校节能环保特点

  高校建筑分布范围广,用能情况复杂,且随季节和寒暑假波动明显,其节能环保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2]。

  (1)参与群体的特殊性

  高校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有着现代文明所需要的知识和精神储备,师生崇尚科学、自主性强,只要加以引导,大多数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节能环保的必要性,能够担当引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变革,并进而带动全社会形成节能环保的风尚。

  (2)用能设施量大面广

  高校各种建筑及用能设施种类繁多,不仅有教学楼、科研楼、行政楼,还有宿舍楼、食堂、实验室,甚至还有校办工厂等。高校建筑及设施的多样性决定了高校用能形式多种多样。用能管理难以精确到具体设备,对分类管理及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3)用能呈现季节性和集中性特征

  我国高校有寒暑两个法定长假,假期能耗低,在校期间能耗高。另外,高校作息时间固定,用能区域集中,高校的能源管理工作需充分考虑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问题。

  1.2 节能环保教育初见成效

  教育是培养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宣传引导和开展形式丰富的节能环保教育活动,尤其是各高校在贯彻国家绿色发展决策部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较好的节能环保风尚。部分开设了资源环境学科的高校,依托自身教育及科研优势,使得校园节能环保工作走在前列。如中国地质大学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节能漫画图片展览,以直观的形式展示节能知识、节能产品、节能技术等,增加学生节能知识的同时培养节能意识。江汉大学通过成立环保社团,师生自发组织保护长江的公益活动,通过言传身教来引领社会的节能环保风尚。

  1.3 节能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和运用持续推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形式多样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不断涌现,高校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不断推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在校园中的应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3]、合同能源管理[4]、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运用、再生水回用系统、雨水收集运用系统、喷灌/微喷系统、变频供水系统、红外感应式、延时式开关、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热泵技术、节能节水器具替换等新技术新产品在校园中得到部分应用,节能节水效果明显。

  1.4 绿色校园建设有序开展

  既有校园开展绿色更新、新建校园进行绿色规划,是对于国家绿色发展规划做出的积极响应。GB/T 51356《绿色校园评价标准》2019年发布。该标准的编制、修订、发布和实施,为我国绿色校园的建设提供评价依据,我国的校园建设工作也从建设节约型校园转变到建设绿色校园。绿色校园的核心价值是校园软件和硬件建设的绿色生态,同时在教育领域把绿色理念付诸实践。绿色校园硬件建设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作,软件建设涵盖了培养和传播绿色人文、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

  1.5 制度创新和科学管理得到重视

  制度是开展工作的规矩、准绳和基石。要想形成节能环保工作长效机制,使节能环保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必须加强节能环保工作制度建设,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目前,国内部分高校专门成立了节能环保领导小组,制定了节能环保组织制度。如湖北经济学院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定岗定责,在此基础上,制订节约能源资源实施方案,印发《湖北经济学院“十三五”节约型校园建设方案》《湖北经济学院节能目标考核管理办法》等,定期对节能目标进行考评,并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员工业绩考核范围,年度考核结果列入对各单位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未完成年度节能降耗目标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2 高校节能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节能环保专项经费短缺

  高校办学经费除了财政拨款,学费是其经费主要来源之一,虽然部分高校能够获得部分社会捐款,但数量有限。由于各高校的所属部门和各省市的生均补助标准不同,不同高校获得的财政拨款差距悬殊。据国家审计署对部分高校教育经费收支的审计结果表明,学生的学费收入仅能勉强维持高校的教学开支。节能改造及校园美化需要一定的资金,由于受到经费的制约,很多高校无法配套开展各项相关的节能环保活动。

  2.2 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体制改革尚未到位,主要是责权利效不统一且缺少考量依据,因此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人浮于事、政务僵化等现象。虽然有部分高校重视节能环保工作,制定了专门的管理机制,但仍有大量高校思想不重视,人员不配套,资金不落实。在办学目标中,缺少节能环保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实施的配套措施,长效机制缺位。

  2.3 绿色教育不充分不协调

  当前绿色课程教育主要集中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专业课程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面对全校开设的通识教育[5]。开设的大多数课程均为建筑类、能源类、环境类课程,这些课程在理工类院校中占有很大比例,而综合、师范类院校仅有经济类课程开设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程。课程设置不充分、不协调。

  2.4 节能科技创新不足

  节能环保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不仅有赖于人才的储备,也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实现“资源效率革命”的前提。虽然目前市场上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种类繁多,但科技含量不高、创新性不足,学校采购的节能设备节能效果并不明显。采购进口节能设备需要大量资金,进一步加重了学校经费短缺。

  2.5 标准缺失

  目前,与高校节能环保工作相关的标准主要集中在评价类标准,如GB/T 29117—2012《节约型学校评价导则》、GB/T 51356—2019《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等,未检索到关键词为“高校节能环保工作”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准的缺失,使得高校节能环保工作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指引性,限制了高校节能环保工作的广泛开展与固化推广。

  3 对策

  3.1 畅通资金渠道,鼓励科技创新

  高校应畅通节能环保资金渠道,既设立节能环保专项资金,又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校园节能环保工作中。设立专项科研经费,鼓励科技创新,研究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的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促进节能效果迈上新台阶。

  3.2 完善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节能环保相关制度。一是建立负责人制度,既要成立领导小组,又要固定岗位责任人,既要履行监督职能,又要明确实施主体。二是建立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实施能耗定额管理,对能耗进行性分解,下沉责任主体,逐级完成能耗指标。三是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将节能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范围,依据考核结果明确赏罚。以制度为刚性约束,推动高校节能环保工作向前发展,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3.3 加强绿色文化教育

  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借鉴国外在绿色文化教育方面的有益做法。国外对环境的担忧和责任感的传递教育值得国内借鉴学习,世界各地许多高校在参与校园绿化行动的过程中,催生了对绿色校园基础设施发展、投资决策、绿色教育、可持续环保行动等的新思考。我们需要将绿色创新、绿色教育与推广、有关环境管理的政策与计划,转化为在绿色校园建设中的实际行动。同时,依托国内宣传优势,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为抓手,培育师生的绿色观念,引领社会绿色风尚的形成。

  3.4 加快相关标准的制修订

  标准化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发挥领导作用,从我国国情出发,通过系统梳理,深入分析高校节能环保工作对标准的需求,鼓励职能单位、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参与高校节能环保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且广开言路、广泛征求、积极采纳各方面意见,统筹制定高校节能环保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统一、科学、系统完备的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特色、团体标准为配套的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谭洪卫,徐钰琳,胡承益,等.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与我国高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0,29(1):36-40.

  [2]曹凯锋.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3]侯俊宇,黄钰,范斯远.能源管理系统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2017(6):54-56.

  [4]陈超超.合同能源管理在高校既有建筑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18(10):114-115.

  [5]栾彩霞,祝真旭,陈淑琴,等.中国高等院校绿色校园建设现状及问题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6):71-74.

作者单位: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校园环保论文
返回: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