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水土流失的方式、强度和类型都在发生变化,这些新的水土流失特征,给水土保持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经济林地水土流失就是这一新形势下的典型。部分经济林地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林下侵蚀导致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差,恶劣的土壤环境影响了经济林的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有研究表明山核桃( Carya cathayensis) 林地土壤流失量为1 280 t/km2,有机质流失量为691 kg/km2,而通过林下种植紫穗槐( Amorpha fruticosa Linn. ) 和黑麦草( Lolium perenne L. ) 后,土壤流失量减少了80% ,有机质流失量不足对照的 50% .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园清耕地土壤流失量可超过 4 000 t /km2,而实施草带治理措施后,基本不发生土壤流失,并且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较好的改善.研究指出,水平梯田壁裸露的果园土壤理化性质趋于恶化,而梯田裸露壁植草后土壤理化性质明显得到改善。在红壤坡地上,横坡耕作措施虽然有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但土壤流失量仍然超过南方红壤区的容许土壤流失量; 因此,要从根本上控制水土流失,还需要与其他措施配合.例如橘园梯壁植草梯田的保土效益比梯壁裸露梯田高 30. 1%,缓坡梯田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 林地实施林下套种、连种经济作物和梯边生物地埂措施都具有明显的拦沙效益,桃树( Amygdalus persica L. ) 林设置野生牧草金荞麦( Fagopyrum dibotrys ( D. Don) Hara) 植物篱可减少林地土壤流失量 92. 06%.张纬玲等研究得出在梯田脐橙( Citrus aurantium L. ) 经济林的上、中、下坡位套种百喜草( Paspalum notatumFlugge) 植物篱,其拦沙效益分别为 51% ,55% 和36% ,并对土壤密度、土壤肥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王昭艳等也认为果园草本间作具有显着的图 1 坡面采样点分布Fig. 1 Distribution of topsoil-sampling points on slope拦沙和改善土壤的作用。学者们主要从经济林林下草本植被恢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和改善土壤特性的作用方面进行了探讨,而对水土保持截水工程措施对经济林地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笔者选择浙江省安吉县板栗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坡面表层土壤样品,对比分析有无水土保持截水工程措施板栗林土壤特性的差异,旨在弄清水土保持截水工程措施的生态环境效益,为本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布设规划提供实践依据。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 E 119°41',N30°38‘) ,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 1 480mm,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 3-9 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75%; 年均气温 16. 6 ℃; 土壤以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为主; 林木覆盖面积达 71%,境内经济林面积分布较广,其中板栗林是该区主要经济林树种之一。本研究选择境内约 20 多年生板栗林作为研究对象,在林地设置水土保持截水工程措施和无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有水土保持截水工程措施板栗林位于安吉县缫舍村,坡面坡向为 ES28°,坡长 45. 2 m,坡面不等距设置两道横向土质截水沟,把坡面分成 3 个区域,沟内有自然生长的荒草,其中第 1 道截水沟距坡顶约 23 m,第 2 道截水沟距坡顶约 40 m,截水沟拦截坡面水流后流入纵向排水沟,最后汇入天然沟道。无水土保持措施板栗林位于杭垓镇九亩垅,坡面坡向 ES20°,坡长 48. 0 m,板栗株行距约 6 m ×4 m.
2 研究方法
2. 1 取样方法
根据坡面自然坡度,并按坡度相近原则,从坡顶向坡脚采集土壤表层土样,表层土样为 25 cm 深度内分 3 层采集的混合样,其中有水土保持截水沟措施板栗林共采集 8 个表层土壤,无水土保持措施板栗林共采集 10 个土壤。采样点在坡面上的位置分布见图 1( 图中圆点表示取样点) .【图1】
2. 2 指标测定方法
将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土样的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磷以及土壤颗粒组成,每个土壤样品重复测定 3 次,取平均值进行分析。其中: 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 速效钾采用 NH4OAC 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 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 有效磷采用 0. 05 mol/LHCl-0. 025 mol / L ( 1 /2H2SO4) 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采用比重计测定,根据国标测定了砂粒( 1 ~ 0. 05 mm) 、粉粒( 0. 05 ~ 0. 002 mm) 和黏粒( <0. 002 mm) 的质量分数。
3 结果与分析
3. 1 有无坡面截水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 种典型板栗林土壤表层平均养分质量分数见表 1.根据南方红壤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的划分标准,2 种林地土壤有机质均属肥沃,氮、钾属于中度贫瘠,而磷属于严重贫瘠。板栗林实施坡面截水措施后,除碱解氮质量分数比无截水沟林地高6. 61% 外,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分别比无截水沟林地低 5. 88%、6. 68% 和 33. 54%.可见坡面截水沟措施对林地土壤表层养分质量分数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坡面截水沟措施有较好的拦截泥沙的作用,但从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养分角度评价时,工程措施的效益明显小于植物措施以及工程植物结合措施.一方面截水沟只是拦截了坡面流失的径流泥沙,并将流失泥沙汇集在沟道内,但不能防止雨滴溅蚀和沟道间坡面的养分流失,因此有截水沟措施的林地沟道间坡面表层土壤养分与无措施林地没有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截水沟设置距离不在有效减缓径流距离内,导致沟间坡面土壤侵蚀严重。可见,要改善林地土壤肥力不能单靠截水沟措施。【表1】
图 2 反映了表层土壤养分在坡面上的变化趋势。有措施板栗林地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碱解氮质量分数随坡面位置的变化波动相对较小; 其中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呈阶梯状下降,而有效磷质量分数下降明显,从坡顶的 2. 14 mg/kg 下降到坡脚的0. 70 mg / kg,坡顶是坡脚的 3 倍。在坡面 26. 8 m处,有机质、速效钾和有效磷质量分数都出现较小值,而该处正好也是坡度发生较大变化之处,由于坡度陡增 7°,径流冲刷较为剧烈,肥沃的土壤几乎侵蚀殆尽。
无措施板栗林地土壤养分沿坡面变化较为复杂( 图 2) .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质量分数整体上呈现阶状下降的趋势,速效钾质量分数呈微弱的上升趋势,而有效磷质量分数在 23 ~ 35 m 段( 中坡段) 高于上坡段和下坡段。在坡面 10 ~18 m 段坡度较大,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相对较低; 从 18 m 段之后,坡度逐渐变缓 4°,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可见在坡度发生较大改变的区段也是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变化明显的区段,坡面坡度的增加,使得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下降。根据调查,管理者为了提高板栗雌花量,采样前期板栗林地施用了磷肥,而在坡面 33 m 处的采样点位于撒施磷肥附近,因此导致了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的突增。【图2】
对比有无措施板栗林土壤养分变化可知: 0 ~20m 坡段( 上坡段) 无措施坡面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高于有措施坡面,有效磷质量分数则相反,而速效钾和碱解氮质量分数呈交替变化; 在坡长大于 30 m段,有无措施坡面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质量分数都下降明显。
3. 2 有无坡面截水措施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
从土壤颗粒组成方面来看( 表 2) ,有截水沟措施板栗林和无措施板栗林土壤颗粒组成均以粉粒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砂粒,黏粒最低。有措施板栗林平均砂粒质量分数比无措施板栗林高 10. 57%,而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比无措施板栗林低 8. 75% 和1. 82% .可见有措施板栗林土壤粗化更加严重,可能的原因在于截水沟距离较远,沟间坡面径流冲刷仍较为严重,侵蚀的细颗粒土壤被沉积于截水沟内,沟间坡面上留下的是较粗的土壤颗粒。而无措施板栗林,细土颗粒既有被径流带走的过程也有重新沉积于坡面的过程,因此粗化程度相对弱于有截水沟板栗林。【表2】
从图 3 可以看出,有措施板栗林坡面不同部位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砂粒和粉粒为主,并且砂粒、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在坡面不同部位较为一致,表明截水沟的设置,使坡面不同位置土壤颗粒组成相对稳定。对于无措施板栗林( 图 3) ,坡面不同部位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粉粒为主,但在坡度发生变化的区段,土壤颗粒组成也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坡面 0 ~15 m 区段,砂粒、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较为稳定;15 ~ 23 m 段是坡度发生较大改变的区段( 坡度逐渐增加) ,土壤颗粒各组分质量分数变化也大,其中砂粒质量分数增加,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相对减少; 而坡面 23 ~48 m 区段,坡度变缓并且均匀,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呈增加的趋势,砂粒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这可能是由于侵蚀土壤细颗粒的沉积作用导致。【图3】
对于无措施板栗林( 图 3) ,坡面不同部位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粉粒为主,但在坡度发生变化的区段,土壤颗粒组成也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坡面 0 ~15 m 区段,砂粒、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较为稳定;15 ~ 23 m 段是坡度发生较大改变的区段( 坡度逐渐增加) ,土壤颗粒各组分质量分数变化也大,其中砂粒质量分数增加,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相对减少; 而坡面 23 ~48 m 区段,坡度变缓并且均匀,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呈增加的趋势,砂粒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这可能是由于侵蚀土壤细颗粒的沉积作用导致。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要求已经变成以水土资源综合治理作为治理核心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快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我国水利部门在2006年提出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发展方向,就...
自2008年6月限塑令出台后,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在轰轰烈烈执行着,各大商...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设成果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状况,本文整理了8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范文”,以供阅读参考。...
废旧放射源是指不打算用于其初始目的的放射源。这类放射源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由于放射源的自然衰变,使得其活度减小,不再具有使用意义;放射源已经到设计使用寿期;放射源包壳泄漏或破损;原定的使用任务已完成或中止,不再使用该放射源等。同时,放射...
小流域是指面积几平方公里至几十平方公里的汇流区域。小流域面积小,降雨时空分布和下垫面因子较之大中流域相对均一和稳定,故其水土保持措施也相对单一。建立小流域径流与降雨、水土保持的模型是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提高流域的蓄水容量,将坡面汇流转化...
大数据指无法在短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经新处理模式加工后, 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信息资产。...
平泉县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全县19个乡镇291个行政村,总面积3296km2,水土流失、沙化面积1300km2,年均水土流失量高达325万t,水土流失面积分布广,危害较为严重,恶劣的自然环境从根本上制约了全县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京...
1研究背景输油管道工程作为典型的点线结合工程,管道敷设过程中会扰动和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土地裸露,加重管道沿线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输油管道敷设量与日俱增[1]。输油...
1概述近些年来,随着城乡建设的飞速发展,房地产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并且在冶金、化工、轻工、农业及其他特殊工业部门矿石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业原料,采石场数量呈激增之势。露天采石场的特点是规模...
文章在简述水质分析仪的作用机制以及作用效果概况的基础上, 分析水质分析仪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