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云南畜牧业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处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01 共1804字
摘要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凭借着对山区草地建设政策的理解和贯彻,云南省提出在陡坡地上进行退耕还牧的畜牧业发展规划,要求不能进行毁林开荒,并指出对天然草场进行保护的建议。直至 80 年代,云南省开垦拓地的现象得到了遏制,但是超载放牧的情况却未得到有效的缓解。现阶段,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畜牧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了很多优势产业区。但是,云南省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却与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一些矛盾。

  1 云南省畜牧业生态保护现状

  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云南省畜牧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阶段,云南省畜牧业生态环境总体现状为草场退化速度一直大于建设速度。

  因此,只有对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究和分析,才能更好地为云南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1.1 畜牧业资源总量足,但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云南省耕地资源比较稀缺,因此在开展畜牧业活动时,常常会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养猪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云南省猪肉总产量比重高达 80.0%,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而牛羊等家畜的占比仅为 7.8%,不仅低于国内水平,更不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6.3%)。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云南省畜牧业的良好发展。

  1.2 畜牧业生态保护观念不深,且生态保护专项资金不足 现阶段,云南省畜牧业生态建设、保护工作依旧是以“边破坏、边治理”为主,这种过度消耗畜牧业资源的行为,不仅加剧云南省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带来重要影响。

  针对目前畜牧业资源日益退化的现状,国家和省政府要求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但是生态保护专项资金问题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使得很多预防和保护工程建设投资不能达到实际需要。

  2 云南省畜牧业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策略

  针对以上云南省畜牧业生态保护、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认为应在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畜牧业生产进行有效调整和优化。根据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2.1 以协调发展理念为主要思想指导,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相关职能部门和畜牧业部门应加强对畜牧业生态保护及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深入践行畜牧资源可持续生产、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全面改革畜牧业制度,并逐步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建立健全云南省畜牧业生态保护体系,并使其发挥自身应有的效能。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培育现代化、新型优质草种。

  为畜牧业生态保护措施及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作出有益贡献,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兼顾到社会效益。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并采取有力措施,对畜牧业破坏行为进行惩处。

  另外,在实现畜牧业规模化增长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产业的多样化,进而提升综合效益。在扩大植草面积的基础上,应以提高综合效益为主要目标,提高畜牧生产质量,建立以生态、社会、经济及景观效益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加强行政管理,建立要素市场,规范畜牧业生产和经营的范围和实际规模,努力克服生产风险。与此同时,要在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薄弱的地区实施畜牧业生态项目建设,进一步减少资源的流失,并改善气候条件,对维护物种多样性发挥推动作用。对产业布局进行科学规划,注重产业生产质量,实现云南省畜牧业的多样化发展。

  2.2 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强化建设资金管理 畜牧业生态保护对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云南省复合型经济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逐渐对畜牧业产业结构进行完善和优化。通常若在市场经济制度比较健全的状态下,生态保护系统与畜牧产业的关系应是相互依存且相辅相成的。但是,若片面强调产业集群利益,则会导致生态保护成为建设性的口号,也会使得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应有的活力。因此,在构建畜牧业生态保护系统时,应以畜牧资源作为产业的主要依托,建设特色产业,逐渐形成系统完善绿色畜牧业结构。为此,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畜牧业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国家、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强化资金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同时积极扩宽资金渠道,为畜牧业生态保护、建设提供保障。

  3 结语

  畜牧业是云南省的支柱性产业,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追求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现阶段国内国际发展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促进畜牧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畜牧业资源及产业特色,开发新型畜牧业产品。深化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为云南省经济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生态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