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本主义巨大的贫富差距是通过分配差距表现的, 虽然分配差距是贫富差距的直接来源, 但不是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不平等的分配直接导致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巨大的贫富差距, 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两个要素, 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贫富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不充分发展,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解决的唯一途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贫富差距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贫富差距; 分配; 私有制;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 资本家垄断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 工人只占有自身劳动。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 支配生产成果的分配, 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在劳动与劳动手段相分离的时候已经决定了, 贫富差距的产生从一开始就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不公平的分配方式紧密相连, 表面上看, 贫富差距的产生直接来源于生产关系层面, 实际上却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1 私有制是贫富差距产生的直接原因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贫富差距直接表现为工人和资本家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 工人与资本家贫富差距的产生的原因直观表现为社会财富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不平等的分配, 同时也表现为工人和资本家在占有消费资料的产品上的巨大差距, 一方面是少数资本家占有大量消费资料, 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雇佣工人消费资料占有不足。贫富差距产生的直接原因不是消费资料的不平等分配, 而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马克思在将产品划分为作为消费资料的产品和作为生产资料的产品的同时, 也将分配划分为两种, 一种是生产要素的分配, 另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在马克思看来, 生产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为基础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为完整生产要素在不同的生产领域间分配是生产的前提, 这种生产要素的分配是包含在生产范围内的, 从而与产品的分配区别开来。生产资料的不平等占有直接导致了工人与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地位的差别, 工人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 只能靠出卖自身劳动给资本家才能获得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机会, 这就导致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 与此同时, 这种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差距是导致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贫富差距的直接原因, 工人与资本家参与生产的方式不同, 决定了工人与资本家参与分配的方式就不同, 资本利息和地租作为资本家的分配结果肯定会高于工人的工资。工资与地租和利润的差距, 是工人与资本家贫富差距的直接表现。
2 生产力的不充分发展是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
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适应的不平等的分配关系直接导致了工人与资本家的贫富差距,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将雇佣工人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 资本家通过在生产资料上的统治地位, 从而获得了分配上的统治地位。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将贫富差距的产生归结到生产关系层面, 分配与所有制形式作为生产关系的两个层面, 同生产关系一样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贫富差距属于生产关系问题, 其产生不仅涉及生产关系层面, 而且涉及生产力层面。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贫富差距, 是不充分发展的生产力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导致的。一方面, 社会生产的产品并不能完全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要, 导致资本家占有大量消费资料, 占到社会成员大多数的工人占有少量消费资料, 消费资料的不平等分配最终根源于社会生产力的不充分发展;另一方面, 资本主义社会当前的生产力无法打破旧的生产关系, 无法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和分配的严重束缚。资本主义的生产牢牢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 私有制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层面, 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3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解决贫富差距的唯一途径
贫富差距问题是否彻底解决, 应当以工人的各种状况作为标准。首先, 工人与资本家在分配中的不平等关系应当被彻底消灭, 资本家不再通过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方式参与生产与分配, 而是在生产资料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和工人一样通过自身劳动参与分配, 这种新的分配方式对社会生产推出了质的规定性, 社会生产不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 生产要素的物质方面的内容不再参与分配。其次, 贫富差距的彻底解决意味着包括工人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脱离了生产力的支撑, 单独的变革生产关系只会导致普遍贫穷。贫富差距解决需要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变革资本主义旧的生产关系, 需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共同发挥作用。生产力的发展能使社会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 生产关系的变革能解决旧的生产关系中一切不平等的因素, 消灭在旧的生产关系中形成的贫富、地位的差距。同时应该明确指出, 生产关系的变革应该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进行。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
[2]杨欢进.如何理解生产决定分配?——与崔向阳商榷[J].经济与管理, 2011, 25 (4) :18-20.
本文在分析贫富差距现状的基础上, 研究了这一趋势带来的危害, 分析如何调整收入分配措施, 缩小贫富差距, 维护社会稳定。...
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贫富差距治理的必要性是理念与实践相融合,其可行性是在治理过程中强化问题意识,在引领下坚持正确导向,其必然性在于从国家、政府及先富群体三方面统筹探析贫富差距的纾困之道,以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近些年来,国家及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企图通过经济杠杆调控国民收入二次分配来妥善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不平衡结构,但是其收效甚微。...
就贫富差距现状及产生原因做出分析,分析这种趋势带来的危害,探究缩小贫富差距的途径。...
本文的理论依据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将教育作为接入点,尽可能地找寻能够达到公平正义、贫富差距逐渐弱小的目的实用方式,也就是将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的基础,然后合理建构并且采取多角度参考相对个体的宏观教育控制系统。...
心理扶贫就是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先进思想宣讲教育,用脱贫致富榜样的力量开化和引导贫困人口,使其摈弃消极落后心理和接受积极先进心理,提升其心理资本素养,进而以积极心理资本引导其理性行为决策,以理性行为促进其增收和脱贫致富目标的实现。...
初次分配即一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直接参与生产的各要素之间进行的价值分配。初次分配的起点和对象是当年生产活动创造的新价值,市场主体按照各自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分为居民收入、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三部分。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首...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即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 =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针对国民收入的分配方法而言, 大致可以分为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及三次分配三种。其中初次分配通常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展开。通过初次分配获得的收入也叫原始收入....
马克思曾经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几乎都与自己的利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