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艺术评鉴 作者:郭盼盼
发布于:2020-04-15 共3516字

  绘画鉴赏论文(8篇知网范文)之第四篇

  摘要:与其他绘画相比较而言, 中国绘画有着极为浓厚的中国色彩, 其绘画方式、工具以及材料都与其他绘画有着很大差异, 具有更多更为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一直以来, 我们的美术鉴赏教育都过多聚焦于其意义与价值的分析, 对其形式美有所忽视, 久而久之美术鉴赏教育重难点便停留在了如何培养欣赏形式美的眼睛。鉴于此, 文章将结合对中国绘画鉴赏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对注重形式美和提升鉴赏力的方法、路径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绘画鉴赏,形式美,鉴赏力,提高

绘画鉴赏论文

  在素质教育体系当中, 艺术教育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 其中审美素质作为人的综合素质核心部分, 在教育中也逐渐受到了更多教育学者的重视。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 有着其他艺术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作用与地位, 究其原因就在于美术教育能够对人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 在塑造人性与良好人格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正如音乐教育能够培养人欣赏音律美的耳朵, 美术教育则同样需要注重培养人鉴赏形式美的眼睛。

  一、美术鉴赏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直以来, 人们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 都习惯性地从其创作背景着手, 对其题材内容与思想内涵重点分析, 进而在对其艺术风格、创作手法与技巧展开分析。虽然这种艺术分析方法十分经典, 但过于重视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 而对其艺术表现形式有所轻视。这种经典的艺术分析方法, 对于分析具象的、思想主题明确的现代艺术作品极为奏效, 但面对极为抽象、主题模糊的艺术作品如中国传统山水花鸟绘画, 则难以真正触及其要领。

  这样的美术鉴赏教育实际上便走入了“懂”与“不懂”的误区, 学生在面对名家作品时并没有形成独特的审美感受与领悟, 显得人云亦云。而美术作为造型艺术, 其艺术表现形式极为独特, 唯有充分认识与把握其艺术形式、语言记忆, 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提高其鉴赏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二、注重培养欣赏形式美的眼睛———基于中国绘画鉴赏教育

  鉴于当前中国绘画鉴赏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 笔者认为应当从形式着手, 以形式语言去深入对绘画艺术本体的探究。具体来讲, 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对形式构成的感悟与把握;其二是对形式构成的内涵予以解读;其三是对形式构成背后的更深层意义深入认知[1]。可见对形式构成的分析与鉴赏, 是对中国绘画艺术鉴赏的必经之路。而中国绘画的形式构成与西方绘画有着明显区别, 其形式本体主要有点、线、面、色彩、空间、构图、质材等因素构成, 要培养欣赏形式美的眼睛, 则需要能够系统地鉴赏其中的各类元素。

  (一) 欣赏点线面构成

  在中国绘画艺术作品中, 点线面及其丰富组合是凸显其形式美的关键元素, 各种极具抽象性的线条在中国绘画中有着不言可喻的作用。中国绘画艺术对笔墨线条极为重视, 作为这门艺术成就造型的主要手段, 也是其意境、趣味、情感的表达方式, 倘若对笔墨线条的构成不甚了解, 也就无法深入鉴赏中国绘画艺术。

  (二) 欣赏色彩构成

  色彩作为绘画作品中对视觉最具冲击力的元素, 在中西方的构成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一般来讲西方绘画更注重光色效益, 而中国绘画则侧重于水墨效果。早期的中国画在色彩方面有着“随类附彩”的主张, 针对人物、山水、花鸟都会附以不同颜色, 而自唐朝起, 水墨所呈现的“黑白体系”则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色彩构成。

  (三) 欣赏空间构成

  美术作为造型艺术, 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内去施展其表现形式, 但从绘画艺术来讲, 西方绘画更重视立体空间构成, 是焦点透视的形式;而传统的中国画更注重平面空间构成, 是散点透视形式。虽然中国画在空间构成并非绝对科学, 但也并非可以制造幻觉的真实, 其空间构成是一种表达情思的艺术境界。中国绘画作品有着独特的空间意识, 旨在将虚实关系进行诗意化处理, 推崇“虚实相生, 无画处皆为秒境”。因此, 要欣赏中国画的形式美, 对其空间构成要有深刻领悟。

  (四) 欣赏构图

  构图作为具体的形式, 是绘画作品形式美的集中表现, 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称作为“章法”“布局”等。中国绘画艺术的构图强调的是虚实相生、动静有序、阴阳结合;讲究的是意境深远、化实为虚、化境为情等, 其是高度形式化、诗意化、抽象化的表现。除此之外, 在构图表现形式方面, 中国画还分为长卷、立轴、扇面以及壁画等形式, 都有着相异的形式意味。同西方绘画艺术相比, 中国绘画艺术中国的构图则更能体现出形式美。

  (五) 欣赏质材

  进行绘画作品创作时所使用的质材, 会对作品的艺术形式与特色有直接的影响, 而这一点在中国绘画中有着更为明显的体现, 其中包括绘画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的性质与特点等。比如, 具有独特吸水性与纹路的宣纸, 在毛笔、水墨以及颜料的融合之下会产生别样的韵味, 虽然难以言表而只可意会, 但这种形式之美同样能够对视觉造成直接冲击。

  三、提升艺术鉴赏力———基于中国绘画鉴赏教育

  要提高艺术鉴赏力, 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接受系统的艺术鉴赏教育。因此, 笔者将结合中国绘画的艺术鉴赏教育, 让学生踏入中国画这一独特的造型艺术领域, 使其在大量接触中国绘画杰作以及受到良好形式美欣赏训练的基础上, 去培养其对中国绘画形式语言的领悟能力, 形成正确且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念, 进而对中国绘画作品的美丑优劣有一定的判别能力。

  (一) 把握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

  首先, 要了解中国绘画的形式语言与形式本体。对点、线、面、色彩、构图、空间以及材质等形式因素都不可忽视, 否则难以真正窥探其中内涵;其次, 要把握中国绘画所特有的空间意识。中国画中的虚实关系极为重要, 从虚实相生的意象当中往往能够体现画家的艺术精神;最后, 要体验中国绘画特有的笔墨精神。中国画作品中的笔墨精神暗藏着画家本人的艺术品格, 倘若艺术品格的缺失也势必导致笔墨精神的薄弱, 绘画作品也只能算徒有虚表。

  (二) 了解中国绘画的艺术类别和发展

  首先, 要对同一画种的不同特征与不同画种的不同样式面目有所了解, 比如从大类区分, 可分为国画、年画、版画等, 从国画切入就其题材又可区分为山水、花鸟、人物等, 且其风格也分为工笔与写意、水墨与彩墨等;其次, 要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所了解, 能够对时代各异的艺术面目, 中国绘画的代表画派、作家、风格等基本常识有系统的认识;再次, 要对中国画的艺术传统有所认识与了解。对于中国绘画艺术而言, 重视形式但并非极端的形式主义, 继承传统但并不局限于传统, 这也正是中国绘画艺术能够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的关键原因;最后, 要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绘画艺术有深入了解。时至明清时期, 中国绘画艺术已趋于完美之境, 通过绘画、诗文以及印章的有机结合, 强调“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彼此相得映彰[2]。

  (三) 领会中国绘画中的艺术精神和哲学精神

  从漫长岁月的发展演变来看, 中国绘画艺术受儒家、道家、佛家的影响至深, 其中要属老子与庄子的哲学和禅学影响最为深远, 例如早期中国山水画的崛起就与老庄哲学、魏晋玄学有着莫大关系;唐宋时期的山水画则与道家、佛家有莫大关系;明末清初的“四僧”则受禅学影响最为深刻。由此可见, 中国绘画艺术中的意境诞生, 与中国哲学精神的滋养有着莫大联系, 甚至其艺术意境结构本身便是道境、禅境的某种表现。所以说, 要想提高对中国绘画的鉴赏力, 则一定要深刻领会与理解其中的艺术精神与哲学精神, 否则无法参透其中的艺术意境, 难以探寻其艺术价值。

  (四) 开展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活动

  为全面提升对中国绘画艺术的鉴赏力, 则需要勤于开展针对性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活动。首先, 要勤于鉴赏且学会鉴赏。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 应鼓励学生多选择一定数量的不同时代、流派的画家名作进行系统性的鉴赏, 接触的作品越多则所积累的鉴赏经验也就越多, 对鉴赏力的提升有助推作用, 特别是对于经典的名家代表着, 更应反复品味去体会其中的精妙[3];其次, 要展开批评性鉴赏。唯有通过比较才能更有目的的进行鉴赏, 所有的艺术判断都是基于批评之上的, 通过批评性的鉴赏能够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力;最后, 要多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在空闲实践多进行绘画、书法的练习, 即便无志于成为书画家, 但通过切实感受艺术创作过程, 便能够对其产生更为敏锐的直觉与感悟, 对艺术的鉴赏认知程度也会有所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美术鉴赏教育实践当中, 仍然存在重视意境内涵的鉴赏, 而忽视对作品形式、技艺等外在鉴赏的误区。中国绘画作为一门典型的造型艺术, 笔者认为要对其展开深入的鉴赏, 则应该从形式入手, 基于形式语言深入绘画的艺术本体, 才能够有助于对作品的精神内涵有更为全面的解读, 才能够培养人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以及艺术人格精神。

  参考文献
  [1]任庆新.论中国画的形式美——浅谈国画教学与欣赏[J].内蒙古教育, 2011, (22) :37-38.
  [2]葛雪强.浅谈感悟式鉴赏中国绘画的意境之美[J].美术教育研究, 2012, (03) :124.
  [3]王梦.浅谈国画教学中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力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 2016, (10) :111.

点击查看>>绘画鉴赏论文(8篇知网范文)其他文章
原文出处:郭盼盼.注重形式美和提升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艺术评鉴,2018(02):37-3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艺术概论论文
返回:绘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