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绘画论文 >

徽州壁画民居彩绘的传统制作工艺与技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21 共2823字

  徽州壁画民居彩绘作为壁画的一种, 在明清时期绘制较多,主要作为徽派建筑的石雕、砖雕的补充而存在。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分不开,它的繁荣与发展需要深厚的思想根源为支撑, 更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 明清时期,徽商雄踞天下,留下了“无徽不成镇”的佳话,有了徽商的经济投入,加上徽州工匠熟悉绘画,兼通数艺,毕精毕细,壁画成为民居装饰的一种主要形式。 而到了清末民初,徽州经济衰退,出现了以绘画代替雕刻作品的现象,更加促进了民居壁画的发展。 徽州现存的壁画多建于明清时期, 也是徽州壁画的成熟时期。[1]13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渐渐活跃起来,建筑开始出现新的观念,不再一味沿用过去传统的做法, 作为装饰作用的民居彩绘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民居彩绘市场的缺乏造成继承者甚少,加上一些壁画艺人渐渐老去,徽州壁画的发展速度缓慢,民居彩绘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现存的徽州壁画民居彩绘年久失修, 加上后人缺乏保护意识,所以遗存较少,且分布较散,不够集中。 目前在徽州地区保留较完整的壁画有墙头壁画、 民居彩绘和寺庙道释壁画。 其中民居彩绘以黟县关麓村“八大家”连体民居彩绘为代表,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徽州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堪称墙壁上的“敦煌艺术”.

  一、徽州壁画民居彩绘的传统制作工艺

  徽州壁画民居彩绘现存下来的大都是绘制在厅堂藻井和内壁天花上,采用的绘制底材一般都是木板。 绘制者相当慎重对待板材的选择, 不仅要考虑到板材的强度和硬度,还要深入了解板材的纹理、形状、大小、疏密,以方便作画。 主人往往还会考虑到保存的时间长久,会在绘制前对板材做一些防潮、防晒、防腐、防蛀的保护措施,以确保绘画材料的可靠。 其次,在用色上也很讲究,早期的黑色、深灰色的提取直接用烟灰制作,徽州壁画中大都直接用稻草灰,或者用农村烧柴火的锅底的烟灰,刮下来用酒熬制成墨黑。 黄色、赭石类色彩则从矿石中提取,绿色则从植物的根茎上提取,红、黄、白等色则将河床里的淤泥晒干研成粉末,徽州地区将红色和黄色的泥巴淘洗出来,直接使用。 可以说,绘画的颜料完全取诸自然,间色、复色的使用可以从自然界提取的色彩再经过人为的加工、混合得出。没有化学成分的作用,这样绘制更加环保。 色泥、矿石制成的颜料都属于矿物质颜料,不容易褪色,使徽州壁画历经百年依旧色彩鲜艳。

  在工艺做法上,徽州传统的做法采用披麻灰做底,外墙上均用熟石灰膏披灰而成,即先搅拌灰泥抹匀,半干时其渗透性很强,不同于纸上作画,也不同于其他墙面。 徽州壁画外墙作画需要在半湿的情况下一挥而就, 以保证颜料的渗透,这样会使颜料与墙体一起干透,绘画者需要熟悉石灰膏的干燥程度,以使画面保存时间长久。 内室彩绘大都是绘制在木板上, 作画者要充分熟悉木板的收缩和延伸等性能,包括绘制底板的强度、硬度和表层纹理的疏密。 这些传统的制作工艺需要绘制者在熟悉绘画材料性能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好材料。 工匠画师的作画技巧都是过硬的, 他们对墙体的干燥程度及如何使用笔墨相当了解,能充分把握好墙体的干燥度进行作画,使笔墨渗入墙体达到最佳状态。 而在黟县关麓村的民居彩绘中,天花上都是木板铺筑,采用直接在木板上涂上白色做底,画上白色花卉。 据考证,在徽州建筑中,居室窗户较小,画师以白色为基色,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室内的亮度,一方面也是为了拓展房间的内部空间,使居室显得明亮。

  二、徽州壁画民居彩绘的传统绘画技法工艺

  徽州壁画的绘画方法采用以工笔带写意的方法,采用勾、勒、染、点,很少使用皴法和擦法。 结合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造型的特点,先用重彩或深黑勾线造型,线条流畅,再为其染色,最后复勾线条使画面完整。 用线独树一帜,沉着挺拔,在壁画中真正体现出中国绘画的线条美。[2]87绘制的构图由外框图案和框内画面两部分组成, 多为满堂彩的构图形式,多幅画面题材各自独立,并不重复。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外框都采用各种回字型纹或吉祥寓意纹样,具有很强的衬托作用。 在黟县关麓村“八大家”民居彩绘中,藻井彩绘的造型有宝鼎、葫芦、彩色蝴蝶、鲤鱼、扇子、桃形等多种外框形式,还有常见的圆形、八角、套方、十字、扇面、书画、葫芦、蝴蝶、花瓣等式样。 而且图案具备简练、素雅、流畅、鲜明的造型特点,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可谓构图精细,整幅画看起来富丽而不华贵,繁华中透着淡雅。

  接着在框内重点描绘内容。 徽州壁画民居彩绘题材极为宽泛,含有淳朴的乡土气息。[3]48涉及山水、人物、花鸟和竹石,采用的都是带有故事情节的表现形式,将二十四孝中的人物故事作为主要的作画内容,其中以人物为主,注重描绘人物的形态和神韵, 再将故事情节以叙说的形式展开,生动感人。 在黟县关麓村的“八大家”民居彩绘中, 居室内板壁窗门上的彩绘有近十幅内容为二十四孝中的故事。 内框里画上白色花瓣作为基底,再用深色边线画上各种形式的外框,这样就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画面,互不干扰。 在一些配景中,有的画一个冰裂纹的花瓶,瓶内插上一枝梅花,寓意为“冰清玉洁”. 可见,绘画思想上崇尚儒学、喜庆和吉祥,从这些画面中渗透出的人文关怀是徽州文化的典型特征。 传统的传承以师承为主。 在徽州,很多工匠在徽州三雕传承人的相互影响下极大地提高了绘画者的功力,保留了传统的风格。 在这些民居彩绘中,人们看到了形、神、韵的完美结合,值得后人不断地学习、研究。

  在色彩处理运用上,以冷色、复色为主,大都使用青绿、三绿、石黄、朱砂着色。 采用灰色复色为基调,画面显得雅致。 而在小面积处理上,通常会将红色、黑色穿插其中,画面显得不呆板,充分显示出灵动、清雅的效果。 黟县关麓村的民居彩绘采用的正是白色做底,用蓝色、褐色绘制花卉,散布在天棚上,间以蝙蝠、彩蝶穿插其中。 有的彩绘采用白色间隔, 有的彩绘采用白色水浪纹和白色花卉为底,深浅色并用,保持天花的亮度,烘托出典雅、沉静的色调。[4]101歙县呈坎的宝龙阁中的彩绘,梁上大面积设彩的木表为土黄色,绘画的颜色通过冷暖对比,间以黑、灰、蓝或白线来协调。 典雅的色彩给徽派建筑增添了一份韵味,与黑瓦白墙相得益彰。

  徽州壁画民居彩绘的传统工艺图案多采用锦纹和宋代以来相沿用的各种纹样,构图多样活泼,以线造型,用线遒劲。 色彩以冷色调为主,配以简洁的锦纹,淡雅简明,温暖明快,达到装饰的作用,室内美化功能增强,生活更有趣味。 民居彩绘传统制作者在制作中将实用与美观结合,一方面通过绘画装饰美化了居住环境,陶冶了性情,一方面又能于耳濡目染之中灌输传统的道德教育, 教育后人,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些民居彩绘精品对于今天的美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有极高的鉴赏和临摹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叶生。徽州墙头壁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2]沈兰。从永乐宫和西斯廷教堂看中西壁画在艺术语言上的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朱永春。徽州建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4]陈志华,李秋香,楼庆西。关麓村[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绘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