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灵魂,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问题。“十二五”我国需要把提高建筑经济效益作为重要目标来抓。从建筑商品的性质和使用价值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产品质量标准,促进建筑业标准化快速实现,全面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实现建筑经济效益的根本手段就是在降低成本支出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建筑产品。为了满足建筑经济效益,需要制定相应的指标,以严格的指标制度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当然实现建筑经济效益最终需要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因此任何经济效益的实现都需要人参与到其中,并且按照制定的标准执行。
二、影响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
( 1) 招投标要优惠、压价、工程造价包干建筑招投标制度的建立对于防止建筑腐败、净化建筑市场秩序具有积极地作用,但是在日益竞争力激励建筑市场中,建筑企业为了获得建筑工程项目,建筑企业在招投标上存在很多潜规则现象,比如建筑企业为了获得工程项目,他们允若给予工程 5%,甚至 10%、20% 的工程利润,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导致建筑企业经济利润的降低,根据市场价格与价值原则,工程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必然会导致建筑企业施工质量不高。另外建筑企业实施的工程造价包干制度,使得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比较多,比如建筑企业在施工中由于建筑材料的上涨,而导致建筑工程出现亏损,最终导致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受到极大的影响。
( 2) 建筑企业垫资,工程款回收不及时现象突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的数量非常多,而在有限的建筑工程面前,建筑企业获得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少,因此建筑企业为了获得建筑工程,他们往往会采取对建筑单位极为有利的条件,以此获得项目。以建筑施工单位的垫资带资承建工程为例,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存在着垫资施工的现象,建筑施工企业的垫资行为必然会导致建筑企业周转资金紧张,从而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其它项目的实施; 同时当前建筑市场建设单位由于各种原因普遍存在工程款支付不及时的现象,很多建筑施工工程在交付使用之后,施工单位仍然没有获得相应的工程款,施工单位工程款回收不及时不仅会导致施工人员的工资没有办法支付,而且还会影响施工单位进行下一个项目投标,从而无形之中就会增加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
( 3) 建筑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高经济效益来源于科学的管理团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求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者要树立竞争意识和成本意识,能够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战略调整,但是目前甚多建筑企业的管理者普遍缺乏市场意识: 一方面建筑企业管理者忽视对细节的管理,存在很多浪费的现象,导致建筑企业的成本支出比较高; 另一方面管理者的理念比较落后,没有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粗犷式的管理模式。
三、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 1) 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主动地位,这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前提。应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变化,然而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特点,调整经营发展布局,做到市场在哪里就在哪里施工,将市场的空间范围扩大,提高市场占有率; 根据情况调整好任务结构,维持主业各部分之间、主业与多种经营之间的比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将优势发挥出来,创建自己的品牌特色、重点项目,自身薄弱的地方抓紧时间加强; 提高工程质量与品位,采取精品名牌战略,逐渐扩大知名度,占领新的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引进与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实施科技战略,强化自己的技术水平,跟着时代技术的发展水平前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水平领先的施工技术,以技术优势占领市场。
( 2) 施工企业要创新管理模式,更新经营理念。建设施工企业要建立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管理模式: 一是企业管理者要创新管理理念,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实现精细化管理模式; 二是建筑施工企业要创新管理手段,加大新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比如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大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施工行业 “互联网 + ”战略; 三是实施绩效化管理策略。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风险承包制度,将施工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质量等因素捆在一起,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 3) 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管理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就是将一切生产活动制度化。管理者应该利用控制网络化,管理制度化尽可能的把生产活动有效的进行管理分类,使所有工序有条不紊的进行。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节流,所以建筑企业应当明确管理应当是全员管理的,管理者应当努力使工作人员从被动管理变作为主动管理,只有这样多方位管理的实施,才能有效降低现场材料成本的支出以及现场管理费用的支出,不断的提高建筑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 4) 加强经济效益审计全面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提高经济效益的因素,针对不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改进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提高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各方面的素质,是加强审计的必要措施。
在加强审计人员必备的财务、审计知识外,还应对企业管理、运筹学、现代管理方法等有所了解; 在审计中,可邀请工程技术、投资决策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加入; 另外,审计人员还应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做好资料收集的充分准备,然后对企业的状况作出合理的评价。在整个项目经营中应逐渐渗入审计,采取定期或连续的审计,加大审计的范围和力度,加强对项目过程中效益的监控和对过程管理的分析,以在建筑施工项目作为主要对象,以施工现场审计为主,自审上报为补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四、结束语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必须充分重视其发展,重视在建筑经济中现的问题,及时探究解决方法,才能始终使建筑经济处于有利的发展态势,激发国民经济的活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建筑业的改革工作,作为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建筑标准对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决定性作用。把建筑标准的修订编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组织并发动全国有关专业力量,按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分清先后、缓急,逐步充实完善。与此同时,还应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建筑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建筑质量监督体系。用颁发资格证书的办法,对设计、施工企业的资格进行审查; 用颁发建筑许可证的办法,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 用颁发鉴定合格证的办法,对建筑制品进行监督、鉴定、评比; 用颁发验收合格证的办法,对建筑物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评定。同时,还应在建筑企业中大力宣传、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科学管理方法,培训管理人员,普遍建立建筑质量保证体系,提高设计、施工和制品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艳玲。 浅析企业如何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2 -02
[2] 刘爱芳。 浅析如何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01
[3] 朱行明。 建筑企业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关系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