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教育,这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学生自杀事件,近期学校发生的打架事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今社会该如何教育孩子?这些问题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什么是教育? 《说文解字》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就是说当家长的或当老师的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家长和老师首先要自己能做得到,从而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模仿。换句话说:“教育的极致就是行为的影响。”
如果说家长要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从来不认真学习;让孩子在学校不要和同学打仗,自己两口子却经常吵架,甚至动手打架;教孩子要讲信用不撒谎,自己在处事时却假话连篇;教孩子不要抽烟,自己却经常烟不离手;当老师的教学生不要迟到,自己却迟到;教学生要反对腐败之风,自己却接受学生家长送礼;教学生要举一反三,自己却照本宣科。这样怎么能教育好孩子?
《说文解字》 说:“育,养子使其作善也。”育,就是培养孩子向善从善。由此可见,教育二字,教是途径,育是目的。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上所施下所效”的“教”,达到“使其作善”的“育”.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这里的“从善”就是教会大家“爱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从善,懂得爱人。也就是儒家讲的“仁者爱人”. 《论语》 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孔子说:“年纪幼小的人,在家孝敬父母,外出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还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可见,道德质量比知识水平更重要,因此,先要学好做人,才去学做事。如果一个人知识水平很高,却没有品德作保障,知识就成为他作恶的工具。
当前幼儿、青少年的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品德教育,只注重开发儿童的智力,不注重培养儿童的人格。也就是说,先育人后育才才是正常的教育顺序。
我 们 知 道 , “ 教 ” 字 由“孝”与“文”构成,寓意为教的内容与顺序是,先教孝道再教文化知识。 《易·蒙》 曰:“育,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君子要用实际行动培养孩子的德行。
所以教育二字的本意就是:施行道德教化,实现重德树人。这正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宗旨与价值所在。而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虽然国家也设立了品德和传统文化课程,但是,落实情况不尽人意,在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语文、数学、英语远远要比德育课程重要。所谓的童蒙养正,儿时养性,少时养志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根本得不到落实。
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平常的家庭和学校生活中,我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家有空的时候和孩子一块读读、背背 《大学》、 《中庸》、 《论语》 等,给孩子播放国学经典听,在班级里,给每个学生发放了 《论语精选120 条》 小册子,让学生一有时间就诵读。然而,传统文化教育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我坚信:教,就有;不教,永远就没有。
以上是我对“教育”的一点看法,人这一生,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最起码是自己孩子理所当然的老师。所以深刻理解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之要务,也是家庭教育之急需;这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下仍具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它应当成为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要参照,作为促成社会主义政治建构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因材施教”对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开创了一个教育的新时代,但它又是历史的具体的,必须要结合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人自身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去调整实施策略。...
在今天因材施教的教育中, 我们应该认真了解和把握不同维度的“材”的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和教材等各个维度“材”的优势, 弥补其不足, 这样才能继往开来, 把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