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截至 2012 年,我国普通高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分别变为 2 442 所、2 391.32 万人,较比 2000 年的 1 041 所、556.09 万人,分别增长了约134.6%、330%[1][2].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也随之不断攀升,由2000 年的 2 011.6 亿元提升到 2012 年的 2.21 万亿元,财政性教育投入占 GDP比例由 2000 年的 2.25%提升到 2012 年的4.28%[3].但高等教育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并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多数高校都要依赖地方债务和商业债务来维持运行。
二、问题的原因
高等教育成本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将大学的管理能力差、教师的生产力低和与成本有关的财政策略的实效性差视为主要因素,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由于大学缺少现代企业的领导体制。而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成本轨迹的上升主要是由以下四个因素引起的。
(一)高等教育劳动密集型的属性
高等教育的教学和学术工作均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因此,高等教育的单位成本与经济型生产部门的成本相比,增加的幅度更大。因为后者可以利用资本和技术手段减缓单位成本的增长速度,而前者则不可以。这里,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鼓励大学教师们学习新的教育学理论,采用新型教学技术,通过这种增加成本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学、学习、学术或服务产出,进而提高生产力。但如果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种生产力提高的幅度将依然低于成本增加的幅度。也就是说,这些技术并不能简单地降低高等教育成本,反而会让成本继续增加下去。
(二)高校本身造成的压力
高校是一个与时俱进、追求进步的社会组织,在其发展生涯中,总是不断地探索着教学方法的创新、精品课程的编排及学术研究的突破等。对于多数教师而言,前进的动力是追求个人学术声誉,因此在工作中,他们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坚信改进工作是他们的使命,而学校的利益、成本效益的核算则与他们无关。高校为了支持教师事业的发展,将会尽力满足教师的需求,加大各种教学资源的投入,包括先进的科学和通讯设备、图书资料、计算机、空间等,这样就会加大其运行成本。
(三)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
这个因素与单位成本的增加无关,而与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总投入的增加有关,总投入增加了,总支出也必然随之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不断增长,高等教育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进而导致高校入学人数的增长,主要表现在传统入学率较低的女性、贫困家庭的子女以及留学生的数量的增长,这一因素将直接加速高等教育成本的上升。
(四)学生学习年限的增加
当前,高校的需求轨迹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的数量增加和层次提高上。一方面,由于知识领域的拓展和知识难度的增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和数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很多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提高员工的知识含量和学历水平,因此,追求高学历、高学位成为竞争工作岗位和争取晋升机会的自然结果。此外,大多数行业要求员工在进入工作岗位前要进行较多的教育培训,这无疑加长了学生在大学中逗留的时间,更增加了大学的有效注册学生人数,进而增加了高等教育成本。另一方面,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学活动也会有所不同,高校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引进新的教学技术来满足其新的教学需求。这一过程,虽然提高了高等教育的的层次,但也产生了一种新的付费项目。
三、问题的解决
目前,学者们提出了很多降低高等教育成本的财政策略,但是都有其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先来总结一下现有的与成本有关的财政策略,明确其不足,并从中吸取经验,最终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现有的与成本有关的财政策略的局限性分析
1.用低工资的兼职教师代替高工资的专职教师这个策略虽然减少了高等教育开支,但也减少了对学生的学术辅导,更削弱了只有专职教师才能胜任的学校和学院的管理工作。此外,这个策略具有明显的剥削性质,因为兼职教师在高校成本短缺和专业教师的买方市场形势下处于不利地位。
2.全面增加教学工作量这个策略虽然可能会提高大学的工作效率,被那些批评教师工作效率低的人所欣赏,但是也完全的改变了大学的模样,无论是形式上还是行为上。形式的变化表现在高校正常发展轨迹的偏离,高校过度重视教学工作量,忽视学术研究工作,致使研究型大学缺乏学术研究能力;行为的变化表现在教师的流动上,科研水平高的教师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学术研究,会选择到教学工作量较少的高校去任职,而实施这种策略的高校的质量将会下降。
3.合并高校采取合并措施可以提高教育规模,减少物资设备、图书馆和管理的成本。但要真正减少开支就必须减少教职工数量、关闭一些教学设施、撤销一些边缘学科,而这些措施一般会遭到组织上的强烈反对。反之,如果合并只是名义上的措施,多数教学设施、专业和教师仍被保留,只是象征性地撤掉一个校长或个别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位,不仅会加大高校管理工作的难度,还会较低教师和学生的士气,最终也无法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4.远程学习远程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允许一个教授同时面对更多地点、更多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但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帮助学生排除地区和交通限制的困境,而且对一个寻求降低成本方法的学校来说,远程教学非但没有降低成本,反而提高了成本。
5.提前退休提前退休的确可以减少高等教育的成本,因为在高校里,接近退休年龄的员工的工资水平将达到其职业生涯的至高点。选择在此时期让其退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年轻的低工资员工,无疑会减少高等教育的成本。但却忽略了高校的实际需要和员工质量因素,因为高校生产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水平。这一策略的实施很可能让高校失去一些仍有生产效率的老教师,当他们退休时,他们对高校的真正价值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二)降低高等教育成本的财政策略的探究
1.与成本有关的传统策略:减少单位成本这一方法的前提是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教师采用班级授课方式,明确知识领域和学习目标,固定每个学期的学习时间,学期末学生可以获得课程成绩及相应的学分,学生利用四年的学习时间,修完必要课程并获得足够学分,便可得到学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从成本角度制定出降低单位成本的财政策略,应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提高高校的管理能力。高校应具有优良的管理实践。了解学校财务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及时获得用以确定课程和学位计划的成本的准确数据;掌握学校的选择倾向,准确掌握数据库资料,保证计划按时完成;明确学校重点选择,做出合理的预算,随时准备根据学校的重点选择做出支出领域的调整和收入的重新分配;经常检查用于管理活动和维持学校运转所耗的开支和时间,从而确定哪些管理活动、程序步骤或人员可以取消,或者可以降低其成本;保证物质资产的完好;注意学校资金流动情况,将库存保持在一个必需的水平上。
(2)提高高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灵活性和自主性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帮助高校在教育投入既定的情况下实现教学和产出最大化,同时可以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因此强调高校应具有以下权利:根据高校发展情况制定工资政策;重新分配开支,满足学校的重点选择所需;上一财政年度的剩余经费可以流转到下一财政年度使用,支持高校的投资行为,反对高校无理由的支出,避免入不敷出现象的出现;鼓励高校通过竞争方式与外部机构和企业合作。
(3)降低授课教师的生均成本。生均教学成本主要由 3个因素决定的:其一,班级的平均规模;其二,平均教学工作量,即每个教师的平均教学课时数;其三,每个教师的平均成本,即每个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从以上成本因素中,可以运用以下两个策略来降低授课教师的生均成本。第一,降低师生比。在教师教学工作量既定的情况下,根据课程性质,有选择的提高班级的平均规模,这种方法以对教师的工作性质、学术期望以及用于学术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最小的方式降低了生均成本。第二,差异化分配教师工作量。科研水平低的、对教学更有兴趣的教师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承担更多的研究任务。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生均成本,还能保持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学术方向,最重要的是还能帮助解决高校中存在的“生产力不高的教师”的问题。
2.与成本有关的非传统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传统策略的探究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而探索非传统策略时则可以考虑采用全新的教学范式,虽然教的单位成本没有大幅度下降,但学的单位成本却可以降低很多。这种策略用学习的单位成本来度量教学生产力,生产力的提高表现为在一定教学支出情况下学生学习量的提高。由此,可以判断出高等教育成本不再由教师平均工资、平均教学时数或班级的平均规模来决定的,而与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从函数的角度看,高教育成本与班级规模或教学工作量没有明显的函数关系,但与学生的非学习时间、没目的学习、低效率学习等有函数关系。当单位成本不变时,如果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高校就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学习生产力。
(1)缩短假期,尽可能利用更多时间学习,减少非学习时间。(2)减少学生消耗教学资源而没有明确目的的活动。(3)借助因特网、教学录像设备等教学技术,实现在教师投入最小的情况下,学习效率最大化。(4)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减少大学教学中的重复性课程。在高中阶段开展大学水平的课程学习,允许优秀高中生参加此类考试,如果他们可以在有关机构举办的该类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那么这一成绩将被大学承认,允许学生将这些课程获得的学分积累为大学学分并可以提前毕业。当然,如果想要这种策略发挥降低高等教育成本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配合。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网。教育部发布 2012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 /OL].2013 /08 -16 /5173046.shtml,2013-10-05.
[2] 河南省教育厅。2000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10-05.
[3] 鲍成中。后 4%时代:我国教育经费的保障和使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2,(9):9-12.
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执政后,受新保守主义思潮影响,美国联邦政府执行了小政府大社会财政改革路线。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被大规模削减,大学的财政危机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来持续加重。同时,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加剧了美国社会经济竞争,也推高了高等教育的成本...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34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4.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到2491所,在校生总人数达2468余万人,我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以及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均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