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论文第五篇:学龄前儿童沙盘游戏应用案例分析
摘要:近年来,沙盘游戏逐渐走进中小学、幼儿园。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沙盘游戏不仅是一种心理治疗手段,更可以以游戏的形式面向更大范围的幼儿开展,将幼儿看作是一个个积极发展的人,充分发挥游戏对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要敏锐的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教育瞬间,真正让沙盘游戏源自幼儿,又能回归到幼儿。
关键词:回归儿童; 沙盘游戏; 教育价值;
Returning to Children's Sandbox Game——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Sandbox Games for Preschool Children
ZHANG Lingyan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of Dongying District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sandplay has gradually entere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sandplay is not only a means of psychotherapy, but also can be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 play for a wider range of children. Children are regarded as people who are actively developing, and play the role of play in cultivating children'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children's play, teachers should be keen to capture those fleeting educational moments, so that the sand table game can come from children and return to children.
众所周知,沙盘游戏对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如入园焦虑、适应困难、不良人际关系等均有着显着的改善作用。然而,我们同样也关注到:沙盘游戏本是源自于儿童的“地板游戏”。大量的实践表明,沙盘游戏可以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注重沙盘游戏的发展性目标,以游戏的形式面向更大范围的幼儿开展。
1 沙盘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和实践现状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指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应当重视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比如好奇心、创造力、团队精神、爱与被爱的能力等。因此,笔者认为,幼儿沙盘游戏的目标应是:教师与幼儿共同营造出安全、自由、和谐的游戏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促进幼儿潜意识的发挥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其真正获得心灵上的自愈与成长。通过实践发现,个体沙盘游戏可面向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开展,小班入园初期还可以开设亲子沙盘游戏,中班下学期可以进行主题限定性沙盘游戏,大班下学期开始进行团体自发性沙盘游戏。
2 学龄前儿童沙盘游戏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个体沙盘游戏《小宝宝找太阳》
梦泽是大班的一位小姑娘,今天她已经在沙具架面前站了很久。直到她找到了一个孕妇的模型,才带着笑容回到了自己的沙盘前。在她沙盘中,已经有一个水桶、一栋房子和一只小鸟。之后,梦泽又陆续拿来了桌子、柜子、轿车、婴儿车等沙具。引人注目的是,最后她拿来了一个太阳模型。之后,她没有再继续取拿更多的沙具,而是在沙盘中推着婴儿车来回走动。她的沙盘里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以下是梦泽的口述:
“有一个小宝宝,她想找太阳。她先来到汽车这里,可是这里没有太阳。她又来到火车这里,这里也没有太阳。她又走到了洗手间,这里有一只大火鸟,可是也没有太阳。她又走到了餐厅,这里好像放着什么东西,却也没有太阳。她接着走到了橱柜这里,依然没有找到太阳。她又发现了一个山洞,可里面没有太阳。她又碰到了一口大锅,也还是没有太阳。最后,她看到了妈妈。妈妈对她说:“不要着急,太阳马上就要“升”(生)出来了。”小宝宝果然就看见了太阳,然后开心的笑了。原来太阳就在妈妈的肚子里呀,太阳就是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
分析:梦泽为自己的沙盘故事取名为《小宝宝找太阳》。当二孩政策放开以后,家里的大宝是怎样看待即将出生的二宝呢?梦泽的沙盘就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暖和期待的爱心故事。原来小宝宝要找寻的太阳,就是妈妈肚子里的小弟弟或是小妹妹。在梦泽长时间停留在沙具架前的时候,教师没有催促她,而是给她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极大的保护了孩子的积极想象。在故事讲完后,教师询问梦泽的家庭情况,了解到梦泽的妈妈即将二胎生产。教师将这个记录下来的故事发送给了梦泽的母亲,使其感受到孩子对自己和未来弟妹的关爱,增进了家庭的亲子关系。
案例二:团体沙盘游戏《中国和平》
今天是大四班孩子的团体沙盘时间,这是他们第二次进行团体沙盘。教师观察到,子航做组长的小组刚刚进行了一轮游戏,他们的沙盘里有一架战斗机、一把太阳伞、一块仿真宝石、一面五星红旗、还有一头牛。看似毫无关联的几件沙具,却在孩子们的讨论环节引起了教师的注意:
子航:“我为什么拿这个宝石呢?因为有宝石的话,会引来海盗偷走它。”
庆德:“我为什么拿这个战斗机呢?因为战斗机可以保护宝石,有飞行员在这里,宝石就不会被偷走了。”
子航:“那你呢?梁亦萱?你为什么拿这个五星红旗?”
亦萱:“我不知道……”
钊鸣:“是为了希望中国和平吗?”
亦萱:“嘿嘿……”
庆德:“那我就把战斗机放在这儿(五星红旗下方),因为这架战斗机是中国战斗机!咻咻咻!咻咻咻!”
分析:这是大班幼儿团体沙盘第一轮游戏的讨论环节。孩子们一开始只是拿来了自己喜欢的沙具,但在表述自己拿沙具的理由时,孩子们通过彼此语言的碰撞,把原本不相干的沙具串联起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里面不仅蕴含着最纯真的爱国主义情怀,更体现了孩子们对事物之间规律和联系的探索。子航作为孩子们自主选定的小组长,在游戏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依次阐述自己所取拿沙具的动机,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我们同样会发现,在每一个团体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会出现不敢说、不会说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团体中孩子们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 沙盘游戏的特点及对学龄前儿童学习发展的价值
与成人以咨询和治疗为目的的沙盘游戏不同,学龄前幼儿的沙盘游戏首先要将幼儿看作是一个个积极发展的人,充分发挥游戏对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
沙盘游戏的材料是孩子们喜欢的“沙”和“玩具”,能够很好的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并赋予孩子们将无形心理变为可见的手段,映射的是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了老师了解孩子个性化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在自然而然中建立起了与孩子的心理联系。
同时,在教师的引导和配合下,沙盘游戏环境应当是轻松、安全、自由和舒适的,孩子们在这样的气氛很容易进行自我的表露和展现。在个体沙盘游戏中,有时教师会播放轻音乐做背景,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孩子们的游戏,还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游戏中都变的更加投入,他们会开心的喊出自己创作的沙盘主题,引发大家的阵阵笑声,但谁都没有扰乱到整个游戏的秩序。欢快而不放纵,温和而不无聊,这样的感觉让老师和孩子都非常享受,这也是沙盘游戏的重要魅力所在。
而在团体沙盘游戏中,自由是建立在一定规则的基础上的,孩子们需要自主选出游戏的领导者,游戏的领导者要为组员们确定游戏的顺序,并指挥组员们按照顺序取拿沙具,然后依次表述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在成人的团体沙盘中十分简单,但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讲却并不十分容易。通过团体沙盘游戏,一方面让孩子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愿,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们培养合作精神,锻炼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幼儿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逐步建立和巩固思维的整体性、逻辑性和秩序性。
4 学龄前儿童沙盘游戏中的教师支持行为
首先,在组织幼儿进行个体沙盘游戏时,教师看似需要说的、做的内容并不多,但这绝不代表着教师在活动中就是完全放松和无所事事的。相反,在活动中,教师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和心思,把握住活动的节奏,做好有针对性的观察,进行适度合理的引导,与幼儿共同建立起轻松、平和、愉悦的心理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就是检验一次活动是否成功有效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沙盘游戏开始前,教师需要调节自身和孩子的情绪状态,以平和但不懈怠,积极但不过于兴奋为最佳。教师要将沙盘游戏的过程不仅作为幼儿的活动,更要将自身融入到活动的整体氛围中去,不仅要通过活动帮助幼儿最大限度的释放自身压力,进行自由大胆的自我表现,跟要在活动中与幼儿一同享受舒展心灵的温馨和愉快,与幼儿实现共同成长。
其次,相比个体沙盘游戏的自我表达“小世界”,团体沙盘游戏更注重幼儿在合作中共同构建一种集体认可的“大世界”。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以及表达个人操作动机,使同组成员了解自己的想法,并一同进行修正和调整,最终达到意见的统一。过程中,容易出现幼儿之间意见的相左,产生争执。教师要注意区分幼儿的争执是由什么引起的。如果是由于破坏游戏规则引起的,教师应根据幼儿反应的情况对活动进程进行指导。如果是围绕沙盘内容产生的意见不和,教师则不要急于干预幼儿的讨论和操作,而应仔细倾听幼儿的交流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观察和记录,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学会接纳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协商讨论,学会共同制定规则和秩序。
第三,相较于传统的区域游戏观察,在对幼儿沙盘游戏进行观察时,应更加注重对幼儿沙盘内容的动态观察,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对幼儿沙盘主题的影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沙盘,仔细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切忌用自己的判断分析孩子的沙盘,哪怕只是很小一个沙具,很小的一个动作。此外,孩子们用最童真的语言简述沙盘故事的过程,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次梳理和表达。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孩子们的气质和性格不同,有些第一次进行游戏的幼儿不敢讲述。此时,就让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她足够的安全空间和时间去适应游戏、熟悉游戏。
5 沙盘游戏中渗透的教育契机及进一步教育策略
沙盘游戏可以让孩子轻松的营造出真实或想象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中,孩子们通过游戏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感兴趣的,是他们迫切想要获得的经验,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价值。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沙盘故事”的形式可以让幼儿进行充分的、自由的自我表述,一方面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另一方面,透过沙盘故事能够挖掘出更多的教育契机。比如情感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等。当然,由于幼儿沙盘的动态性特点,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敏锐的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教育瞬间,真正让沙盘游戏源自幼儿,又能回归到幼儿。
参考文献
[1]顾海香.沙子资源为幼儿园语言活动注入点睛之笔[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2]李云.沙盘游戏在幼儿园的运用[J].山东教育,2015(11).
[3]陈亚聪.箱庭疗法:在游戏中自我治愈[J].幼儿100(教师版),2014(6):22-24.
[4]魏广东.沙盘游戏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4):29-31.
点击查看>>学前教育心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