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过早入托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22 共2745字
论文标题

  现在有许多家长认为,提早让孩子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尤其是前些年不断涌现的独生子女成长中出现的诸多社交问题,更使得许多家长想要提前为孩子打好这一基础。

  于是乎,很多不满 3 岁甚至 1 岁左右的幼儿就进入了托幼机构。但是过早进入幼儿园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对此,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孩子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一味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同事小李是个事业心很强的年轻妈妈,因为工作繁忙,儿子不满两岁就送进了幼儿园,可是最近小李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闲聊时,她说原来活泼开朗的儿子近来变得不爱说话,一点不如意就摔东西发脾气,也不知是怎么了。对此,心理专家说,现在许多家长其实都有一个误区:

  提早让孩子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尤其是前些年不断涌现的独生子女成长中出现的诸多社交问题,更使得许多家长想要提前为孩子打好这一基础。于是乎,很多不满 3 岁甚至1 岁左右的幼儿就进入了托幼机构。让孩子早些进幼儿园,可以让父母喘口气,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但是对孩子来说,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过早进入幼儿园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对此,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孩子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一味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研究发现,太早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更富有攻击性由于现代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加,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孩子,所以各国政府把增加托儿所和幼儿园作为解除父母后顾之忧的政策。仅在英国,就有 25 万名 3 岁以下的孩子入全托或者半托,甚至有一些父母把 6 个月大的孩子“扔进”托儿所,从早晨 8 点到下午 6 点,他们一直在那里待到上学。而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许多妈妈忙于工作,在过去的 10 年里,入托儿所的孩子增加了 4 倍。

  笔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有位妈妈发帖称,儿子 1 岁刚过就被送进幼儿园读全托。关于孩子的心理问题,这位妈妈表示没有发现孩子有暴力倾向。但有时老师会投诉说他欺负别的孩子,但是情况也不是太多。她最担忧的是孩子不喜欢待在家里,他一回到家里就发火,老是吵着要回幼儿园,这位妈妈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她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不会再这么早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就算苦一些也应该自己照顾孩子。

  对此,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的一项研究显示,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更富有攻击性,易发展反社会行为。比杜尔夫的书名叫《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托儿所吗?》,他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托儿所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比杜尔夫承认,他一开始是一个坚定的儿童早教倡议者,认为让幼儿早上托儿所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技能,由于伙伴多,也有利于他们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第二个好处就是让妈妈有更多的时间自我发展,扩大她们的社会活动范围。可是他现在发现,这种理想与现实总是很难相符,他说:事实上,这可能是一种灾难性的失望。一般托儿所的老师是上下午都不固定的,一个老师看护多个孩子,而且还会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等),没有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心理接受过程,也缺乏相对固定的情感氛围。

  另外,英国儿童问题权威珀涅罗珀·里奇博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她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里奇和两位牛津大学的教授对 1200 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托儿所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到托儿所。

  心理专家指出,孩子应享受父母一对一的关爱儿童心理专家表示,人生最初的 18 个月是负责社会和情感功能的大脑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一生都有影响,母子相互作用则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妈妈是婴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器。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他的个性品质、对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力、自信心、行为的倾向性、探索兴趣的广度、求知欲望、理解力、认知力、推理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以及他的组织能力、时间安排能力、社交能力……都与早期母婴之间的互动方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另外,家里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辈对他们也很重要,他们起着辅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婴儿从他们身上得到安全感,也获得最初的情感影响。而陌生人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而无所适从,在心理上无法形成家庭情感。通常幼儿在三岁半之前都处在对妈妈强烈依恋的心理状态,人的教育无法重复,宁可慢一点也不可操之过急。所以妈妈角色的扮演者非常重要。

  儿童心理专家指出,最好的托儿所、最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而托儿所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无法同时满足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要求得不到满足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孤独感。孩子在初入托时的哭闹、生病,其实都是他们对陌生环境、陌生人的不适应表现。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育,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妈妈若因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在家看护孩子,家里又缺乏适宜的人教养孩子,需要将孩子送到托儿所去,建议最好能够送到教师素质和人数比例比较高的托儿所。

  此外,尽管孩子过早入托会产生暴力倾向这种观点还有待证实,但也给为人父母者敲醒了警钟,我们可以期待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照顾和指导,但却不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任何一所学校或任何一个老师。努力赚钱让孩子衣食无忧、受到良好教育几乎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但也要记住,被无数例子证明的一个事实:在爱与关怀下成长的孩子远要比仅仅在物质中成长的孩子幸福和健康。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