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影响高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原因及培养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2-27 共1989字
摘要

  一、健康人格概述

  (一)学者对健康人格的研究

  健康人格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西方人格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不同的人格理论学家对健康人格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如罗杰斯的"功能完善的人"、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弗洛姆的"创造性的人"、荣格的"个体化的人"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等。这些标准均对人性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认为人能够而且必须超越其生物本性和环境特征,相信人自身中有发展、完善和超越自我的潜能。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认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个体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林崇德(2003)认为:心理健康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从上述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学者是从健康人格的定义、功能和心理活动的表现程度等方面下定义的。

  (二)健康人格的基本特性

  大多数学者认为健康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等四大特性。如两位同样热爱生活的人,一人表现得沉稳有致,另一人表现得朝气蓬勃,这说明了人格的独特性;一位性格内向的人,他在与同学和同事交流中均表现出安静、话少,这体现了人格的稳定性;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呈现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积极健康的,反之可能出现人格分裂,这体现了人格的统合性;当遭受到失败与挫折时,懦弱者会放弃,整日沉浸在痛苦自责中,而坚强者则能总结经验,发愤图强,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

  二、健康人格的影响因素

  (一)亲子关系

  黄璎(2009)的研究表明,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发现在单亲、父母关系恶劣或父母长期在外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往往享受不了父母的爱与呵护,容易出现不健全的人格,出现心理问题的比率也高于其家庭和谐的孩子。由此可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更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显着相关。余欣欣等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大学生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主观幸福感越高的人,他们的消极情绪较少,积极情绪较多,从而容易拥有健康人格。

  (三)自信
  
  自信作为一种人格研究主题,具有丰富的内涵。车丽萍的研究表明,自信这一人格特征对个体健康人格形成有明显影响,尤以整体自信和专业自信对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水平具有明显预测力和显着影响力.自信的人相信自己是有长处的,容易呈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利于个性的完善和健康人格的培养。

  (四)自尊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通常持有的评价,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说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和有价值的。黄璎(2009)的研究表明,自尊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健康人格。个体自尊越高,越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三、健康人格的培养策略

  (一)自身方面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健全大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应从日常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养成朴素的生活方式,不铺张浪费,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早睡早起,作息时间规律,不沉迷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虚拟世界。

  (二)家庭方面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溺爱,使得孩子进入大学后缺乏独立性,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方式,遇到问题缺乏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于依赖家人。父母在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实行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多与子女进行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内心的感受,鼓励他们勇于面对问题,提高他们战胜挫折的信心。很多的研究都表明孩子需要情感支持,需要与家长进行良性的沟通。在这种良性的沟通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到较多的正性情感,这将会提高孩子的总体幸福感水平,对其今后人格的塑造是有帮助的。家长的人格也影响着孩子人格的成长,家长应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人格完善,这样才能起到榜样带头的作用。

  (三)学校方面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孕育和形成。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在校园内以育人为目标,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三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如开展"感恩教育""大合唱""心理情景剧汇演"和"模拟求职"等一系列活动,营造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有进取精神的优秀青年。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返回: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