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形成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2-27 共3669字
摘要

  今天的大学生,明天的建设者,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发展、家庭的安宁幸福、社会的稳定和谐,一直备受关注。可是,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由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或休学、退学现象屡见不鲜, 由此引起了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广义的心理问题包括三个阶段:轻微阶段,就是心理亚健康,性格不健全,心情郁闷,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再发展就到中度心理问题,心情极度郁闷,不能集中精力正常地生活和学习,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心理干预等手段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再发展下去就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抑郁症、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需要依靠一定的药物治疗,学校层面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如果不吃药能控制心理问题,尽量不要吃药,这种精神类的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作为学生工作者,本文主要从中度心理问题阐述。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从外因和内因来论述,外因又包括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也就是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家庭层面三个方面。内因又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和个人素质。

  1、社会因素: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面临着很多的社会环境压力:社会竞争的压力、信息矛盾引起的认知问题等。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们有学习就业压力,出现心理问题的同学大多都是怀揣着梦想来上大学,在竞争日趋激烈下,他们的梦想被现实击得粉碎。网络时代下信息的良莠不齐,一些甄别力较弱的大学生会被一些不良信息所左右,使理想和现实产生激烈的矛盾,从而出现迷茫徘徊,日久产生中度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一部分在高中有优越感的学生,面对"高手如林"的大学,会突然失去自信,产生心理落差;而大学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也会也使得一部分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会产生不适应的挫折感;大学生个人情感的压力和困惑,也很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导致中度的精神问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压力也使一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出身不同家庭背景和怀有不同的价值观念的学生,发生摩擦和冲突,一些缺乏群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的学生,为找不到知己而苦恼。

  3、家庭因素:父母的期望的压力,经济困难的压力,还有的学生有自身缺陷,这些都会让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我校一学生总是感到叔叔伯伯们看不起她家人,发誓要出人头地,可是当带着考上大学的骄傲来到我们学校时,却发现自己并不突出,而是在很多的大学生中被淹没,这时就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自己的前途,郁郁不可终日,而后整夜失眠,把自己封闭起来。

  4、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主要是指遗传和神经递质或者激素分泌两个方面。如果在家族中有人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是精神疾病),其后代将有很大的机会得心理疾病;如果某些神经递质或者激素分泌失衡,也会导致心理疾病。

  5、个人素质: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惑,由于个人素质的不同,有的人面对挫折会产生精神障碍,有的人则不会。性格内向,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容易产生精神障碍。我校一学生从农村来,自卑心理严重,生性敏感,当宿舍的同学议论农村的某些恶习或者某些糟粕时候,他总是觉得别人含沙射影的在说他,日久天长,他与同宿舍的同学相处的很不融洽,经常失眠,心理出现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辨别与诊断

  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如何能察觉和辨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疏导和救治,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望、闻、问三个方面来诊断学生心理问题。

  1、望。望是从大学生的情绪,面色、行为等方面来判断。观察其情绪,如果一个学生的情绪比较消极,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现代医学认为,持续的情绪低落持续超过 2 周就可能给大脑带来不可逆的生理改变,抑郁便可能伴随一生;观察其面色,一个有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面色比较呆滞,眼神无力;观察其行为,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一般行动迟缓,行为不协调,行为偏激,异于常人。

  2、闻。通过和周围的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近期状况。大范围上,定期和班委沟通,了解班级的状况,及时发现班级里面有异常的学生;小范围上,定期和宿舍长沟通交流,了解本宿舍的情况,这种小范围的摸查,可以很大程度上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同学。

  3、问。问是从和其交谈方面,观察其变化。和有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交流,他们一般会出现语无伦次,神情恍惚,或者有的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正常轨道,异想天开;问其是否自身感到孤独。如果自身感到孤独,缺乏理解的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的特点

  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共存的,大学生中度心理问题学生有自身的不足,但是也有其优点。

  1、心理问题学生的优点:这些学生虽然心理不健康,但是一般本质不坏,心底有时候还有些善良,本质上坏的人可能会伤害别人,本质上不坏的学生,有了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候,会自己伤害自己让自己陷于一种心理困境;这些学生一般生活目标较高。他们不是没有生活目标,而是为了生活的更好,有更高的生活目标,当高的生活目标与现实产生矛盾时候,心理承受不了时,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了。

  2、心理问题学生的缺点:思维模式比较单一,也就是俗话说的"一根筋";心胸不是很宽广,在常人看来一件很小的事情,在这些问题学生看,就成了不可解开的结。12 级物联网工程专业李同学,看待问题就是非对即错,思维模式非常单一,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和别的同学较真,搞得人际关系紧张。

  四、大学生中度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思维方式的形成, 影响着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挥, 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业的成败和成才的质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针对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研究者们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应该从客观和主观上一起努力,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1、客观上的方法

  (1)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任何事情都是事出有因的,找到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这里的"药",最好不是精神类的药,这些药有极大的副作用,会使食药者对药物有极大的依赖性,首先应该从实际上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校一同学由于网上受骗,学费被骗了,因此郁闷失眠,无法走出困境,出现中度心理问题,当他去进行心理咨询时,老师说为他申请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实际问题解决了,之后他的心理问题也日趋解决了。但是并不是任何心理问题的原因都能解决的,有的实际问题解决不了,这时候可以尝试着用其他方法;(2)"换个环境"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问题学生脱离产生问题的环境,比如 13 级电子信息工程王同学因为和同宿舍的学生爱上了同一个女孩,当室友的微信信息铃响时,他总是会不自觉的想:他们在聊什么啊?然后就整夜失眠,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整个人消瘦下了了,然后找我进行咨询,建议他可以换个环境,换个宿舍试试,结果等他换了宿舍,这种现象就消失了,不治而愈。当然换个环境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而且有的环境是换不了的。

  (3)设立"郁闷墙".在学校设个郁闷墙,如果同学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想不通,可以在郁闷墙上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然后就会有心理协会的同学主动打电话与该同学联系,进行电话疏导。这种做法我认为有很多益处:一是,在不见面的情况下,电话沟通可能会让心理问题同学更加放心地与人进行沟通,放心地将自己的心结讲出来;二是电话疏导者一般都是心理问题学生的同龄人,可能语言上或者思维上都与问题学生更容易沟通,将一些初级的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4)创办橱窗和手抄报。也就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懂得心理知识,能应对一般的心理问题。橱窗一般都在学生经常路过的地方,增加橱窗的有效利用,可以普及心理知识;我校的手抄报是以宿舍为单位,每天都有内容更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这种以宿舍为单位的手抄报,面很广,更有利于学生知晓心理知识。

  2、主观上的方法

  (1)培养一项爱好。应该提倡大学生培养自己有一项除学习之外的爱好,当心情郁闷时候,可以拿这项爱好当作调节剂,调节情绪,控制负面情绪的进一步侵袭;(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注意性格的自我完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占整个大学生活的很大一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一些负面情绪得到缓解,相反紧张的人际关系会让人心理压抑,产生不良的情绪,进而让产生心理问题。

  总而言之,中度心理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中度心理问题解决不好,再发展下去就成了严重心理问题,一直需要借助药物控制来治疗,这样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以后将一直以药为伴,无前途可言。因此,我们要从主观、客观等各方面寻找方法来遏制大学生中度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翔。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3)。
  [2]赫丽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因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6,(4)。
  [3]齐平,安莉娟。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探析[J].教育探索,2006,(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