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论文第八篇:中西方国家对创业型大学研究的不同点
摘要:缘于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的研究传统以及“需求导向的研究逻辑”, 西方发达国家较关注大学、产业、政府合作网络的实质绩效、机制, 创业型大学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测度与发展策略等“实质性行为”, 而由于保守主义文化与思辨研究的长期影响以及“理念驱动的研究逻辑”, 中国较关心大学创业变革的合法性, 创业型大学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等“理念的深度思辨”。前者研究较“系统”、微观具体、模式化, 而后者较“隔离”、宏观抽象与亟待本土化。西方发达国家注重将创业型大学研究纳入到与之所有相关要素构成的创新系统中进行考察, 而中国则主要在高等教育学的视域中, 将创业型大学隔离出来进行审视。因此,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者来自于经济、管理、教育、社会甚至工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而中国研究者主要来自于高等教育学学科领域;西方发达国家创业型大学变革缘于创新系统对创新创业绩效的诉求, 而中国则始于大学自身的自我反思与路径选择。因此, 西方发达国家关注点微观具体, 而中国关注点偏宏观抽象;“有意识的创业型大学行为”始于西方发达国家, 尔后中国才“有意识地引进”了“创业型大学”这个概念。因此,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呈现出基于区域模式化的个性发展态势, 中国尚处于全面引进学习与实践探索阶段, 研究上亟待探索基于中国实践的本土化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型大学发展实践已经进入实质性发展与建设阶段之时, 中国未来研究不仅应充分考虑二者在研究传统与逻辑上的不同, 而且应高度重视由此折射出的迥然不同的创业型大学实践表现以及当前发展创业型大学最为紧迫的现实需求。同时, 加强对创业型大学“实质行为”、盎格鲁-美国、盎格鲁-撒克逊与洪堡三大经典模式演进中的具体创业实践与潜在机理的关照, 以期重塑符合中国情境的本土化模式。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 学术创业; 学术资本主义; 区域经济; 高等教育学; 协同创新;
Differences of Research Concerns i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LIU Ye
Abstract:Due to the tradition of pragmatism and positivism and the "demand-oriented research logic",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e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ctual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of university,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cooperation networks, measur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contribution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s called "substantial behavior".However, due to the long-term impact of conservative culture and speculative research and "concept-driven research logic", people in China are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legitimacy of university entrepreneurial transformation, the importance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for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tc, which is called "deep speculation of ideas".The former is more "systematic", micro-specific, and modeled, while the latter is more "isolated", macro-abstract and localized.For exampl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focus on incorporating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research into an innovation system composed of all relevant elements, while domestically, in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s isolated and examined.Therefore, researcher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est come from many disciplines such as economics, management, education, sociology and even engineering, while domestic researchers mainly come from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due to the needs from the innovation system, the pursuit of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while the domestic one begins with the university's own self-reflection and pathway choice.Therefor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pay attention to micro-specific, while domestic concerns are macro-abstract; " conscious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behavior" began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n China "consciously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presents a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rend based on regional modelization, while China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of learning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localization model based on Chinese practice needs to be explored urgently.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ncerns are just a wake-up call.When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s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ntered the stage of substantiv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hina'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not only fully consider the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tradition and logic, but als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isparate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most urgent practical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Meanwhile, China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substantial behavior"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and concentrate on the specific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three classical models, which are the United States, Anglo-Saxon and Humboldt, in order to reshape the localization pattern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hinese context.
一、数据搜集与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Web of Science (英文) 与CNKI数据库 (中文) 。通过以“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 起止时间为1998-2017年, 在Web of science上检索到1 544条记录, 通过以“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为关键词进一步提炼 (refine) , 共检索到399篇高被引的英文论文。通过关键词“创业型大学”在CNKI中进行高级检索, 检索到429篇中文论文1。
本研究将利用Citespace 5.1.R6SE进行数据处理。根据“热点”的普适含义以及Citespace算法的内在逻辑, 本研究将使用共词分析法捕捉研究热点[1]。共词分析法是一种内容分析的方法, 主要通过对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在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的形式, 判断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中相关主题间的关系, 从而展现其研究结构, 发现学科的研究热点。实际上, 共词分析法是对当前发表文献的直接统计, 根据关键词出现的频数, 寻找当前论文所集中关注的主题[2]。
二、创业型大学研究关注点的中西差异
为有效比较中西方在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研究关注点上的差异, 探索与识别并呈现其研究热点及研究热点之于国家的相关性是本研究的前提。因此, 本研究将首先利用Citespace进行数据处理, 基于数据处理可视化结果来描述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研究热点及其之于国家的分布形态, 并逐一进行对比分析, 揭示其关注点的差异。
(一) 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的捕捉与可视化
本研究将根据英文文献来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状况, 根据中文文献分析国内的研究状况2。为探测研究热点, 将搜集到的数据导入到Citespace软件中, 节点设置为关键词 (Keyword) , 阈值设置为 (30, 5, 20) 和 (30, 5, 30) , 时间节点设置为2年, 形成12个时间分区网络, 进而聚类, 则得到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的研究热点总体分布状况。如图1所示。
若仅仅将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和国家, 阈值设置为 (15, 5, 10) 与 (15, 5, 10) , 然后Label with terms, 则得到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的研究热点之于国家的分布状况, 如图2所示。
图1 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的研究热点总体分布状况
图2 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的研究热点之于国家的分布状况
若仅仅聚焦于“创业型大学”的论文, 则发现创业型大学文章54篇, 与之直接相关的的高被引主题论文有:学术创业114篇, 技术转移72篇, 绩效70篇, 知识64篇, 工业 (industry) 43篇, 公司 (firm) 41篇, 衍生公司 (start-up) 39篇, 商业化36篇, 三螺旋18篇, 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14篇等。对聚类进行分析 (Lable with terms) , 则得到创业型大学研究的热点分布, 如图3所示。
图3 创业型大学研究的热点分布
继而, 将中文文献在citespace中进行数据转换分析, 阈值设置为 (20, 5, 10) 与 (4, 5, 10) , 时间间隔设置为1年, 共形成9个时间分区网络, 通过聚类, labeling with title terms, 则得到中国创业型大学研究的热点分布状况, 如图4所示。
图4 中国创业型大学研究的热点分布状况
(二) 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的描述与差异分析
从图3与图4中文献的分布及内容分析结果来看, 中文文献关于“创业型大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学”学科领域, 而英文文献关于该主题的研究则不局限于“高等教育学”领域。实际上,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创业型大学的研究是在学术创业的框架中开展的, 视角多元, 研究者也是来自于经济、管理、教育、社会甚至工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而中国关于创业型大学的研究主要在高等教育理念及模式变革的框架中进行[3]。因此, 若仅从“高等教育的视角”来看, 国外实际上是关于“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的研究3, 国内则是关于“创业型大学自身”的研究, 亦即“创业型大学研究”。
1.“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研究”热点的总体布局
从图1可见,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六个聚类:
(1) #0聚类:学术创业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 相关关键词为计划行为 (planned behavior) 与创业教育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主要专注于学术创业向教育的转化, 即落脚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其中, 当前研究方法专注于心理学的视角, 诸如“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在该方向上被热捧。
(2) #1聚类:学术创业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 相关关键词为能力 (capability) 、公司 (firm) 、创新绩效 (innovation performance) 、技术转移 (technology transfer) 、衍生公司 (start-up) 与创业型大学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大学的知识创新向产业的转移与转化职能, 以及在该职能的变革中大学自身组织模式的变革。
(3) #2聚类:绩效, 相关关键词为网络 (network) 、创业能力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异质性组织或者个体成员 (诸如大学、政府与企业) 形成的复杂合作网络的创新绩效与创业能力。
(4) #3聚类:学术创业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 相关关键词为三螺旋 (triple helix) 、制度 (机构) 途径 (institutional approach)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学术创业的制度或者组织变革途径。
(5) #4聚类:学术创业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 相关关键词为区域发展 (regional growth) 、合作 (cooperation)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大学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以及学术创业之于区域发展的作用与贡献。
(6) #5聚类:技术转移 (technology transfer) , 相关关键词为所有权 (property) 、美国科学 (US science) 、知识创业 (knowledge entrepreneurship) 、大学教育 (university education) 、产业 (industry) 、商业化 (commercialization)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大学的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与知识的商业化, 其中美国的大学学术创业模式与机制, 诸如与产业的合作, 学术创业之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是重点。
2.“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研究”热点的国家分布
从图2可见, “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的研究”热点之于国家分布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聚类组合:
(1) #0聚类:创业意图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5#聚类关键评价 (critical assessment) 、3#聚类学者认知 (academics perception) 、6#聚类动态机制及途径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 与之相对应的国家为美国与英国, 与美国相关关键词为创业 (entrepreneurship) 、大学衍生公司 (university spin-off) 、科学家 (scientist) 、科技 (technology) 、技术转移 (technology transfer) 、商业化 (commercialization) 及创业教育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 定位于相关文献, 美国专注于知识商业化、大学知识创新向企业的转移与转化、大学学术创业向教育的渗透。与英国相关关键词为模式 (model) 、创业意图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研究与发展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定位于相关文献, 英国专注于学术创业、学术创业在促进研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
(2) #1聚类:学术专利 (academic patent) 、2#聚类经验事实与证据 (empirical evidence) 、4#聚类大学衍生公司 (university spin-off) , 与之相对应的国家为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及比利时。其中, 与德国相关关键词为生命科学 (life science) 、公司 (firm) 、科学 (science) 及绩效 (performance) ,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德国专注于大学知识创新的绩效、创新知识之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 学术创业的领域主要集中于生命科学这类易于产业化 (与产业界紧密结合) 的学科领域。与西班牙相关关键词为公司创立 (company creation) 、学术创业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知识创新 (knowledge innovation) 及创业型大学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西班牙专注于大学知识创新、衍生公司的创立以及为实现该职能大学组织模式的变革。与意大利相关的关键词为大学衍生公司 (university spin-off) 、学术创业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高等教育 (higher education) 、视野 (perspective) 、知识创新 (knowledge innovation) 及创业型大学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意大利专注于大学衍生公司的创立与绩效、为履行学术创业新使命而实现高等教育理念与大学组织模式的变革。与比利时相关的关键词为知识创新 (knowledge innovation) 、创业型大学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衍生公司 (start up) 、生物科技 (biotechnology) 及学术创业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比利时专注于大学知识创新及转移与转化 (生物科技领域较为显著) 、为致力于学术创业而进行的大学组织创业转型。与瑞典相关的关键词为工业 (industry) ,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瑞典专注于大学与产业的合作绩效, 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3.“创业型大学研究”的热点分布
从图3可见, 西方发达国家“创业型大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聚类:
(1) #0聚类:综合科技知识 (combining technical knowledge) , 相关关键词为大学技术转移与转化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知识转移与转化 (knowledge transfer) 、科学家 (scientist) 、科学 (science) 贝杜法案 (bayh dole act) 、公司 (firm) 、创新 (innovation) 及经济发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知识创新与商业化、科学家的创业、衍生公司的创办及知识产权制度创新。
(2) #1聚类:动态发展、成长 (dynamic growth) ,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学术创业的动态发展机制。
(3) #2聚类:科学发表 (scientific publishing) ,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作为源头的知识创新与发表。
(4) #3聚类:开放科学 (open science) , 相关关键词为学术创业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商业化 (commercialization) 、定位 (orientation) ,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知识商业化、适合学术创业的学科类型、开放学科的优势及学科发展定位。
(5) #4聚类:学术创业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 相关关键词为象牙塔 (ivory tower) 、商业化 (commercialization) 及定位 (orientation) ,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大学理念与组织的变革、大学发展定位、知识商业化。
(6) #5聚类:主导信念、信条 (dominant belief) , 相关关键词为高等教育 (higher education) 、三螺旋 (triple helix) 及美国 (United States) ,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高等教育理念的探讨、学术创业的合法性、大学组织创新的途径及美国的经验研究。
从图4可见, 中国“创业型大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聚类:
(1) #0聚类:高校, 相关关键词为产学研结合、大学理念、学术革命、创业能力、沃里克大学、创新型国家、组织转型、地方高校及社会服务等,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大学理念的变革、学术革命、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方式、大学组织转型及学术创业能力。
(2) #1聚类:协同创新, 相关关键词为区域创新、学术资本、学术文化、创业文化、商业文化及创新创业等,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学在区域创新中的角色与作用。
(3) #2聚类:创业, 相关关键词为美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高校及学术创业,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学术创业及其对教育的渗透。
(4) #3聚类:学术资本主义, 相关关键词为教师转型、制度创新、学术自由、高等教育市场化及自主创新,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学术资本主义的内涵及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学各要素及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
(5) #4聚类:人才培养, 相关关键词为研究型大学、组织变革及慕尼黑工业大学,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大学创业转型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应变革。
(6) #5聚类:中层理论, 伯顿.克拉克、沃里克大学、发展模式、院校研究及转型, 定位于相关文献, 可知该研究方向专注于大学发展模式的变革、基于案例研究的中层理论构建。
三、创业型大学研究的中西方差异分析
上述研究已显示, 两者在研究热点上呈现显著差异。继而, 提炼具有显著差异的关注点及维度, 并进行深入综合比较分析, 则发现中西方在研究关注点上的差异映射着中西方在该主题研究上的不同。
(一)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较“系统”, 而中国研究偏“隔离”
综合比较二者的研究诸要素, 可知西方发达国家, 注重将创业型大学研究纳入到与之所有相关联的要素构成的创新系统中进行考察, 亦即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的研究。而中国则主要是在高等教育学的视域中, 将创业型大学隔离出来进行考察, 表现出对创业型大学自身的研究。
首先, 从研究者的学科背景看,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者来自于经济、管理、教育、社会甚至工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而中国研究者主要来自于高等教育学学科领域。其次, 从研究方法看,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方法多元, 中国仍处于国外经验的介绍, 思辨, 基于案例研究的经验研究。再次, 从研究视角和框架来看, 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在学术创业的框架中展开, 不局限于大学一个单因素, 亦即将创业型大学纳入到学术创业的系统中思考。研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 从学术创业的合法性、高等教育模式变革、大学创业变革的途径到学术创业的途径 (从加强知识创新, 诸如促进学术发表, 到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 学术创业的实现机制等) 。中国主要在高等教育学的框架中探讨创业型大学的理念, 是否变革, 如何变革?在实践中, 近些年来已经开始关注大学与产业、政府的协同。但总体上, 研究呈现出“隔离的思维”, 将大学从“大学-产业-政府”的系统中隔离开来, 独自在高等教育学的视野中剖析。最后, 从研究逻辑来看, 西方发达国家的逻辑是, 创新系统对创新创业绩效的诉求推动大学变革, 大学只是系统联动机制中的一个要素。而中国的研究逻辑是, 大学在自身的框架中思考如何转型变革, 该不该变革?在此种架构中, 大学是孤立的, 没有与其它要素实质协同起来。当然,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其它领域对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 “大学-产业-政府”的系统缺乏实质性互动。
(二)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较微观具体, 而中国研究偏宏观抽象
通过详细比较二者的关注点, 发现国外研究较微观具体, 而中国研究偏宏观抽象。从研究热点看, 西方发达国家较关注大学、产业、政府合作网络的实质绩效、机制, 创业型大学对区域经济发展实质性贡献的测度与发展策略等, 而中国较关心大学创业变革的合法性, 创业型大学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定性论证等。从研究的聚焦程度看, 国外主要聚焦于大学层面的创业、个体层面的创业———创业型科学家, 聚焦于纵向研究方法, 大学与区域的新型关系, 创业定位 (创业目的、意图、理念与哲学基础) , 创业型大学等。而中国研究较分散, 仍未聚焦。
(三)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趋于模式化, 中国研究亟待本土化
从研究关注点之于国家的关系来看,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呈现出基于区域模式化的个性发展态势, 而中国尚处于全面引进学习与实践探索阶段, 研究上亟待探索基于中国实践的本土化模式。
从图2可以看出, 根据关注点的显著差异,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呈现三大板块, 即基于区域划分的三大模式:第一大板块为美国, 其主要专注于知识商业化;第二大板块为英国, 其主要专注于学术创业之于研究、人才培养的迁移, 学术创业之于区域发展的贡献;第三大板块为德国、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比利时, 其主要专注于大学与产业的关系和合作绩效, 诸如大学知识创新的绩效、创新知识之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 衍生公司的创立与绩效以及为实现该职能大学组织模式的变革。中国则立足于国情, 探讨校办产业, 大学-产业-政府协同创新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 但研究上仍处于引进与学习国际经验阶段, 缺乏对本土化实践的深入探讨。
四、中西方创业型大学研究存在差异的潜在根源
研究源于实践, 又指导实践。因此, 基于中西方研究在关注点、关注方式、关注主体与关注度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及全面考察与审视, 研究发现:显著的研究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情境下研究传统与逻辑的差异, 而且折射出创业型大学理念与模式在实践上的差异。若继续追问实践差异的根源, 则发现特定的高等教育传统与模式是其根本性原因。
(一) 创业型大学发展实践的具体表现截然不同
研究源于实践, 也反映了实践的具体方式与发展程度。基于中西方在该主题上研究的差异, 则知创业型大学在实践层面的显著差异。首先, 基于关注主体的差异, 则知西方发达国家创业型大学发展程度较深, 不仅受到大学范围内高等教育学科学者的关注, 而且受到包括工程学科在内的几乎所有学科学者的关注, 甚至延伸至大学以外的组织, 诸如产业界及政府。而中国主要是大学内高等教育学相关学科的学者在研究该主题, 即使业界和政府近年来越来越关注大学在知识转移与转化中的表现, 但鲜有发现其相关人员对具体问题有研究兴趣。这也从另一侧面揭示了中国大学与产业并非无缝对接, 实践中亟待构建长效稳定的产学互动机制。基于关注点的显著差异, 则知西方发达国家创业型大学发展实践已经进入实质性发展与建设阶段, 而中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诸如,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关注大学、产业、政府合作网络的实质绩效、机制, 创业型大学对区域经济发展实质性贡献的测度与发展策略等层面, 而国内较关心大学创业变革的合法性, 创业型大学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论证等。基于关注度的比较, 则知西方发达国家对此主题的关注度明显高于中国, 从发表情况看, 中国的英文发表排到了第18位, 即使从中文发文趋势图看, 与国外显著上升趋势相比, 中国呈下滑态势4。从研究聚焦程度看, 国外研究逐渐聚焦到与实践发展需求一致, 而中国研究较分散, 仍未聚焦。
(二) 创业型大学模式的现实表达迥异
创业型大学发展实践的显著差异源于其个性化的创业型大学模式, 而创业型大学模式的多元化则缘于其特定的高等教育传统与模式。如前所述, 西方发达国家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研究主要呈现三大模块, 分别对应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比利时和意大利等。若结合其关注点进行深入分析, 则发现其特定的高等教育传统及模式是创业型大学实践模式个性化表达的根本原因, 亦为研究实践呈现模块化发展的根源。中国发展实践具有基于校办产业、“大学-产业-政府”协同创新等“中国特色”, 其具体模式仍处于凝练总结与探索阶段。鉴于创业型大学是西方移植而来的概念, 其具体实践应是前述三大模块与中国情境整合的结果。
基于高等教育模式演变的视角, 美国模式源于盎格鲁-美国 (Anglo-American model) 模式, 向创业转型的路径是自然的, 直接由研究向创业延伸, 知识资本化 (商业化) 是其核心。英国模式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沿着教育到创业的路径, 集中于培养学生创建公司。而仍有一部分大学敢于积极进取与冒险, 通过确保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拓展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捍卫强有力的学术核心、建设创业型的校园文化来进行创业变革, 同时将教学延伸到创业、将研究拓展到创业, 创新了创业转型的非线性模式[4]。总体上, 英国模式主要致力于学术创业之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迁移。德国模式源于洪堡模式, 处于洪堡模式中的研究型大学, 通过整合第三使命, 直接将研究延伸到创业, 形成创业型大学。同时, 将教学、科研和创业三者有效结合, 形成三者顺畅互动的平衡模式。研究显示:研究型大学已经接受第三使命并转变为创业型, 不仅仅致力于技术的专利许可, 而且创建衍生公司以促进研究的应用[5]。其中, 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 致力于知识转移与转化、衍生公司的创建是其主要的关注点[6]。
(三) 创业型大学研究遵循的潜在逻辑各异
基于关注方式的差异, 可知中西方研究逻辑迥异。而研究逻辑的差异则缘于创业型大学发展的行动逻辑与研究传统的显著差异。西方发达国家是需求驱动的, 而国内是理念驱动的。具体而言, 西方发展创业型大学, 如何发展, 发展什么, 是在产业界需求的号召下, 政府的政策推动下, 在大学内部发展需求与潜在逻辑的驱使与牵扯下进行的。因此, 实践发展路径更多呈现问题导向的模式, 参与者是与“问题”相关的所有利益相关者, 呈现多学科跨组织的交互性。基于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双重作用下的研究传统, 在诸多实践的基础上, 将此“跨越大学传统边界的行为”给予新的界定, 称之为“创业型大学”。西方发达国家研究不太注重“创业型大学概念的深度辨析”, 过多追问创业型大学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亦即创业型大学的量化界定, 而主要关注其“实质性行为”。研究方法也是多元的, 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 而呈现不确定性。
中国发展创业型大学, 实际上是学界从西方国家得知此概念, 并引进了“创业型大学”这个概念, 再来结合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大学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同时反观大学的实践, 认为中国也应有相当一部分须进行变革与转型为创业型大学, 表现为理念驱动的行动逻辑。在实践中, 产业界一直存在对大学致力于知识产业化的需求, 大学也素有参与产学合作的传统, 但大学自身并未从理念上将该实践作为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职能来界定大学的使命。因此, 中国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实践, 诸如该不该发展, 如何发展, 发展什么, 表现为大学自身的思考。大学之前已有产学研合作的所有实践, 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 大学开始思考创业型大学的本真意义以及合法使命, 创业型大学到底是什么、边界在哪、应该做什么、如何做, 进而规范大学的实践行为, 并使之成为大学的稳定使命。显然, 中国实践路径呈现理念驱动特点。同时, 受到保守主义文化与思辨研究的长期影响, 在研究上呈现出“隔离的思维”, 研究者主要是高等教育学科的学者。研究方法主要为思辨和经验研究, 则不难理解了。
参考文献
[1]陈超美.Citespace II: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陈悦, 译.情报学报, 2009 (3) :401-421.
[2]张勒, 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法[J].管理科学学报, 2007 (6) :65-75.
[3]李培凤.基于知识图谱的创业型大学国际研究动态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 2015 (4) :27.
[4][美]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王承绪,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
[5]Chanphirun Sam, Peter van der Sijde.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education models[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14 (68) :891-908.
[6]刘叶, 冯国境.创业型大学模式的现实表达与路径依赖---基于经典高等教育模式演变的视角[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6 (4) :6-13.
注释
1 特别说明: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浙江大学图书馆数据库, 检索期刊包括SSCI, A&HCI, CPCI-S, CPCI-SSH与ESCI, 截止时间为2017.10.28。浙江大学图书馆数据库最早起始于1998年, 因此, 数据检索结果与国外不一样, 则分析结果也不尽相同。用于citespace分析的数据与直接在线进行文献分布统计的数据略有不同, 则缘于搜索截止日期的不同。总体上, 由于数据差距极小, 并不影响citespace对研究热点的捕捉, 故并未重新下载进行数据更替。检索时间段为1998-2017年, 截至2017.10.23, 检索期刊为核心与CSSCI期刊。
2 根据英文文献统计分布, 中国发表仅占1.746%, 在Citespace的算法逻辑中, 不影响总体分析结果。为方便比较分析, 在本研究中, 将忽略“中国部分”在英文文献中的微小影响, 且因英文文献中的91.564%源于欧美发达国家, 故直接将英文文献的分析结果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 将中文文献的分析结果作为中国情境下的代表。
3 (1) 特别说明:“创业型大学相关主题的研究”亦包括“创业型大学研究”, 只是前者比后者外延更广。
4 (1) 此结论直接从搜集到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 与图书馆数据库文献在线统计分析结果一致。
点击查看>>高等教育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