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德育在我国一直备受重视,为了沿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在德育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整个社会给予学校德育极大的关注。 然而,德育却是学校教育中最令人困惑和担忧的。 教师对德育的实效性存在不解;学生往往很不愿接受的就是思想品德、政治课;家长们常常为子女的道德成长忧心不已。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德育没有实现生活化的结果。 为了改变德育的现状,教育者要把握德育生活化的发展方向,辅以有效的策略,实现德育生活化,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德育中健康成长。
一、明确德育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德育生活化的价值取向在于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 之所以这样讲,是出于德育的最终目标考虑。 德育是塑造人的活动,特别是人的精神活动。 人的精神活动是在人的生活当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德育也应立足于生活,渗透于生活。
( 一) 德育生活化要以生活为起点。
人们在生活中体验拥有德行,并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德行,这是德育生活化的根基所在。 正是由于德育在生活中存在内在的逻辑,德育生活化要求德育必需从生活出发。
德育从生活出发,这就意味着德育不是从道德概念或者硬性的规范要求为起点的, 而是要在生活中总结得出。德育的现状还停滞在传授空泛的“ 大道理”、向学生灌输凌驾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的知识这样的局面。 而从生活出发的德育,是以人的生活经验为起点的。 生活经验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人只有在生活中经历过道德实践后,才逐渐形成道德认知、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感的。 所以,以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的德育,不仅为学生在于东道德方面的问题时提供有效的借鉴,而且也是是学生在与群体、与环境互动中不可或缺的。 从生活出发的德育,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更有利于学生适应现代的生活。
( 二) 德育生活化要在生活中进行。
以生活为起点的德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在生活中进行,以生活为坚实的依托。 生活中时时刻刻发生着关乎道德的事件,针对社会上的道德热点话题,或者是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积极探讨。 从学生身处的生活经历中,了解学生的道德倾向,及时为学生填补由此引发的德育需求。 对不同的问题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避免强制的灌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身体验中自觉形成品德修养。
( 三) 德育生活化要回归生活。
德育源于生活,自然要回归生活。 然而,德育的回归并不是等同于生活、简单的迎合生活、或者是消融于生活,那样的德育是没有意义的, 德育的回归是要实现高于生活、指引生活的目的。 德育的回归在于生活本身,要引导学生去选择过有道德的生活,在有道德的生活中感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所以,生活是德育开始的地方,也是德育的回归之所。
二、培养德育生活化的理性认知。
理性的认知是人们正确处理问题的精神支配。 对德育生活化的有理性的认知就是要帮助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道德问题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道德教育是要教会学生理解这些法则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法则指引自己健康成长,而不是停留在认识层面。 如果德育仅仅停留在对道德法则的认识,虽然也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关乎道德的问题,提高道德判断力,但是,由于缺乏与实践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道德现象时,还是很难做出与自身道德认识的道德行为,很容易出现言行不一,学与做相互背离的现象。 德育生活化所培养的理性认知不是单纯的封闭式思维,而是基于对生活思考与人存在的基本境遇形成的。
理性的道德认知同样是在生活中发展起来的。 每个人都由自己独特的生存环境,在对生活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处理问题的认知。 德育要遵循人认知形成的规律,使人们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让人们认识到人在与人、与社会在交往的过程中,应自觉的遵守道德规范。 这样,在生活中形成的理性道德认知与学生在生活中经历的道德认知是一致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到道德法则不是教育强加于自身,而是生活所需的。 在生活中培养起来的道德理性认知也易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真正认识到道德的价值和意义,更有利于形成自身的行为习惯。
在生活中发展起来道德认知,以学生的生活为坚实的背景,具有很强的理性,并且与学生的内在情感、成长环境是一致的。 这种理性的道德认知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生活方式融合在一起, 使学生站在高于生活的角度看待生活,并指引生活,提升学生认知判断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美好生活提供正确的方向。
三、牢记德育生活化的主要任务。
人如何更好的生存于世界当中,掌握好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平衡是关键所在。 人要生存下去,物质条件必不可少,但是,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如此看来,教育不仅要教会人们如何生存,还要教会人们为何生存。 但是,就目前的局面来看,教育多数是在教学生怎样生存在社会之中,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关乎较轻。 学生很难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自己,缺乏对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许多学生过度重视物质生活,从物质的角度衡量人生的成败,导致精神空虚、迷茫、颓废,甚至轻视自己的生命。
德育作为呵护学生心灵的实践活动,如何在教会学生如何生存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生存价值显得格外重要。 德育源于生活, 并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用于每个人身上。 生活是德育的载体,德育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并提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
德育生活化就是要立足生活,扎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所世界服务。 身为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将德育与生活紧密结合,把握德育的方向,采用有效的策略,将生活化的德育切切实实作用于学生身上。 努力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爱他人、爱世界,引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 考 文 献]
[1]缪兴秀。教育应贴近生活世界[J],江苏教育研究,2001,( 02) .
[2] 刘佳佳 . 让德育走向生活化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02) .
[3]何独明。学校德育的系统论探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09)。
[4]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5.
[5]王凤炎。德化的生活[M],人民出版社,2005.
[6] 苏霍姆林斯基 .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摘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是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合作的,而家校间的合作则在这其中显得更为重要,若想要发挥双方的教育优势,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就必须要使家与校能够紧密联系,共同协作起来。从根本上来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