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论青少年情感淡漠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2-17 共2726字
摘要

  青少年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随着身体发育的基本成熟和自我意识的飞跃式发展,易出现一系列成长问题,情感淡漠便是其中之一。情感淡漠是指持续一年以上亲情淡漠,不关心他人、自私、生活意愿低、反感抗拒亲人之间的交流,对家庭对亲人冷漠无情[1].

  一、青少年情感淡漠的表现。

  青少年情感淡漠是指,个体在情绪和情感的知觉、理解、表达过程中及在经验和技能上明显比正常水平低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内心荒漠化、情感世界空白、缺乏同情心、不能理解周围人等[2]……青少年情感淡漠还表现在缺乏现实感上,他们将情感宣泄在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虚拟世界中,排斥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不利于道德人格的完善和积极情感体验的收获。

  二、青少年情感淡漠形成的原因。

  ( 一) 自身方面的原因。

  一是青少年处于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时期,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他们心灵丰富、敏感偏激、脆弱、极易受到触动,往往会因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产生丰富的情绪情感,一旦情绪走向低谷,会变得脆弱不堪,易走极端。

  二是青少年情感淡漠很大程度上与之前的成长任务是否完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婴儿期(1 个月至 3 岁)又叫亲子依恋期,其心理成长任务是通过与父母及其重要他人的接触,建立安全感与信任感。早期亲子依恋缺失的孩子容易与父母长期处于对抗或关系淡漠之中,他们不太容易相信别人,因缺乏安全感而自卑,在同伴群体中受欢迎程度较低,容易被同伴排斥等。这些青少年往往易焦虑紧张,抗压能力较弱,寻常的挫折事件就可能引发强烈的反应,假如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疏导,极有可能出现心理异常的症状。

  ( 二) 家庭方面的原因。

  1. 不良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溺爱型”父母倾向于过度保护孩子,本应由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家长一味地替代、包办。有的家长甚至限制孩子的社交,致使孩子缺乏与同伴密切接触、与异性正常交往的机会。家长的过度保护导致孩子产生脱敏反应,误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丝毫不懂得感恩与珍惜。“专制型”父母总把自己的意念强加在孩子身上,提出一些不和理的要求,导致孩子逆反,亲子关系恶化。

  2. 亲子沟通模式不当。在不少家庭,亲子之间心理交流、情感交流极少,即便是同孩子沟通,话题也大多集中在学习、物质方面,易导致孩子逆反;或是负面交流多,性惯性地训斥、责备孩子,造成亲子关系断裂。

  3. 教育目标功利化。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成长。只要孩子能在考试中得高分,其他的问题似乎都可以忽略。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有的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强压给孩子,忽视了孩子精神和情感世界,导致其缺乏抗御挫折的能力;4. 生活事件的重大创伤,引发青少年的防御机制。青少年在遭受了强烈的创伤性事件(如父母离异、被歧视)后,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会引发防御机制,出现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或是真实情感的刻意隐藏等应激行为。

  5.含蓄保守的情感交流方式。亲子之间表达过于含蓄会降低沟通效率,增加情感隔膜,造成自卑、焦虑、抑郁等问题。此外,中国式教育大多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第一标准,让青少年从小就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也在无形中加重了情感交流障碍。

  ( 三) 学校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却很少关注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体验。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然而,学校教育中评价目标过度单一,部分教师只看重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最终导致了学生情感体验贫乏的现状。

  ( 四) 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上各种思潮纷起,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名利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泛滥,导致青少年情感淡漠、不懂感恩;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加重了人们情感交流的障碍;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好奇心重,极易因模仿而学坏。对于那些缺乏亲情关怀、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青少年来说,各种媒介中的血腥暴力都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他们很有可能被误导走上不归路。

  三、青少年情感淡漠应对策略。

  ( 一) 青少年自身方面。

  青少年应该正视自我的身心变化,要意识到情感淡漠是自己在过去成长经历中逐渐出现是一种不良现象,应有意识地提升自我,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的挫折;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增长见识,加强情感体验;若遇到困惑或心理问题时,应积极主动地向家长、老师倾诉,及时利用正确方法宣泄不良情绪,以免积压心底引起心理疾病等。

  ( 二) 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情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父母应积极转变教养方式,给孩子更多独立的成长空间。父母应放开对孩子的束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其真正体验生活;其次,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榜样效应。在价值取向、道德情感等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次,要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多鼓励,少训斥。父母要养成少说多听的习惯,尊重孩子,增进亲子情感。最后,父母应依据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原理来引导教育孩子。如若有没完成的成长任务,父母应回过头来创造条件,帮助其成长。如 3 岁前父母一定要亲子带孩子,如果亲子链已经锻炼,父母一定要用心修复。

  ( 三) 学校方面。

  学校应积极开设情感教育课程,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成长体验活动,提升情感认知和体验,如在春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他们尊老爱老、知恩图报;建立学生档案,利用小纸条、书信、交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情感辅导和咨询;最后,学校应当引导全体教师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在对青少年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和宽容,可以教育和感化青少年,使青少年学会尊重、热爱、理解、宽容他人,取得良好的教育目的[3].

  ( 四) 社会方面。

  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与引导网上信息的发布,净化网络环境;坚决取缔非法经营的网吧,消除虚拟世界对青少年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积极加强青少年社会实践,在引导他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思考,从而培养青少年丰富而健康的感情。可以说,社会实践活动在治愈青少年“情感淡漠”症上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激发青少年健康情感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青少年情感淡漠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因此解决途径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应该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互相渗透,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全面地消除情感淡漠,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苏海清。乌鲁木齐市小学生情感能力调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S2:304-309.

  [2]刘伟。中国当代青少年生活情感现状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10,06:1319-1323.

  [3]吴晓东。我国青少年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1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