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

隔代教育家庭教育论文(精心编辑10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0-04-15 共10009字

  隔代教育家庭教育是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这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而隔代教育家庭教育论文就是探讨这种教育的方法、对策和建议,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这方面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探讨隔代教育有所帮助。

隔代教育家庭教育论文精心编辑10篇之第一篇: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摘要:幼儿阶段是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对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问题在隔代教育普遍存在的当下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现今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隔代教育方式不当、教育内容陈旧等。对当下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得出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对改善隔代教育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 隔代教育; 问题;

  我国多数家庭中,父辈家长的压力有很多,如工作、生活、学习、教养幼儿等,很多幼儿是在祖辈家长的精心照料下长大,年龄越小的孩子群体当中,隔代教育现象出现的频率就越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导致了"隔代教育"的形成[1].隔代教育是一种常见的客观存在,一方面有其出现的合理性和对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利影响,因此对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及成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隔代教育

  一、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分析

  目前,隔代教育现象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中都存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家里的祖辈多数已经退休或者清闲在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幼儿,他们对孩子的爱是任何早教机构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年轻的父辈让自己家里的老年人照看孩子,以便安心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去,有效地促进了两代人在隔代教育中的发展。在成人教育领域,城市一般建立了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他们可以咨询专业人员或彼此交流经验,可以部分地改变他们的落后教育观念,同时丰富他知识,了解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征,通过科学的方式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相处。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年轻的父辈和年迈的祖辈毕竟是两代人,无论是在教育方法上,还是生理心理上,抑或生活方式上多少都会有所差异。所以,看似两全其美的事情,其实效果不然。由于工作压力、生活条件以及其他因素都对隔代教育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如物质崇拜、各种不文明的现象,享乐主义等等,就业困难,生活成本的提高以及医疗教育投资的增加都给父母带来巨大的压力,他们往往忙于自己的工作,不能在孩子教育上花费足够的时间,这不利于儿童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问题分析

  1. 隔代教育的方式不当。

  祖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年轻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旦孩子犯了错误,他们的祖父母通常会采用说教和溺爱的方式。而年轻的父母对孩子更加严格,通常会用认真、严肃的方式来惩罚或者管教自己的孩子。当存在分歧时,孩子通常不会惧怕宠爱自己的祖父母,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疏远对他们严格要求的父母。

  祖辈们大多都会对幼儿非常的宠爱,对于他们的各种要求都会想办法尽量去满足,一味地纵容会给他们养成一些不良好的性格习惯,如自我、霸道、自大、骄纵等。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幼儿,其社会交往能力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一些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和同伴抢零食和玩具等行为。而祖辈面对这些问题时会很少对幼儿进行认真严肃的教育,反而会选择宽容和宠爱的方式来处理和化解孩子们的矛盾,这样会导致幼儿很难去明辨是非,不懂得为自己错误的行为去承担相应的后果,不会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反映在幼儿的社会交往中,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隔代教育家庭中祖辈的教育方式较为宽松,认为孩子在成长中就自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因此,祖辈教育孩子的方式缺乏一定的引导性、严谨性、客观性和启发性。

  2. 隔代教育的内容陈旧。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烙印,因此,祖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内容非常难做到与时俱进,甚至有的老人是文盲,更多时候他们只能在生活上给予孩子细心的照顾。祖辈在和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祖辈有时在语言组织上有着明显的缺陷,这对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有着一定的影响。多数祖辈对新鲜的事物从未了解也不感兴趣,在与幼儿进行交流时很少涉及,幼儿接受的教育内容十分匮乏,他们的认知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对接触到的一些新鲜事物就很难接受和理解。

  二、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祖辈文化水平的制约

  一些祖辈教育水平较低或从未受过教育,个人文化程度有限及知识狭隘,教育思想较落后,对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也匮乏,因此耽误了孩子的知识学习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孩子个人素质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祖辈与父辈缺少必要的沟通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和情感传播和反馈的过程,比如积极主动、置之不理等各种态度,当交流的态度方法不恰当的时候,即使是一个很小的起因也很容易引起和加剧矛盾冲突。如果父辈家长和祖辈家长在教育幼儿时不能及时有效地交流,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

  (三)祖辈与父辈教育观念存在分歧

  祖辈与父母教育观念的差异,教育方法和教育要求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会引发矛盾。祖辈一般对孩子学习知识方面的要求都不严格,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以及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比较重视。而孩子的父母更加注重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关注其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的努力程度。当祖辈家长和父辈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分歧而得不到合理的解决时,将会影响对幼儿教育的效果。

  三、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祖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改变教育方式

  祖辈要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他们不仅可以从年轻父母那里学习新的养育方式,还能通过各种方法借鉴当前先进的养育经验[2].可以通过广播和电视媒体学习现代化的育儿方法,或者阅读一些有关教育儿童的书籍,还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适当了解西方国家先进的幼儿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以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来满足教育幼儿的需求。

  (二)祖辈与父辈要加强沟通,更新教育内容

  在家庭生活中,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之间必须营造和谐统一的家庭氛围才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隔代教育的家庭对教育幼儿的观念和方式有所差异,所以家庭成员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当矛盾和分歧出现时,家长们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在事前和事后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讨论。

  (三)祖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与时偕行

  祖辈要成为现代化的合格"家长".教育幼儿是一门学问,祖辈应努力优化教育观念,通过报刊、媒体、家庭教育类书籍以及家园活动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与孩子的父母多多交流关于教育孩子的想法,以达成相同方向的教育要求。在隔代教育家庭教育中,祖辈和父辈都有自己的教育观念的优势。年轻的父母应该学会温柔地教导方式,而祖辈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用理性和发展的教育观念来教育幼儿,不仅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适当地注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习态度与品质的培养,使隔代教育变为家庭教育的特色,优化祖辈对孩子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平。浅析家庭教育之隔代教育[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15)。
  [2]吴旭辉。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徐波。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J].才智,2016(14)。
  [4]王晓霞。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

  文献来源:许蓝予。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6):28-29.

隔代教育家庭教育论文精心编辑10篇之第二篇:隔代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利弊探讨

  摘要:当前, 隔代教育这一家庭教育模式仍然在我国普遍存在, 这一模式对未来我国的人口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本文对新时代隔代教育的成因、利弊、家庭及社会的应对等进行了分析, 呼吁父母在育儿中要居于主导地位并发挥主体作用, 以期对新时代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给予些许支持。

  关键词:隔代教育; 亲子教育; 抚育儿童; 主体地位;

  一、什么是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是相对于父母照看和抚养子女的亲子教育而言, 根据相关文献显示, 众多学者对隔代教育进行了定义。由于近年来时代急剧变化, 本文重点关注的是2010年以后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孔屏 (2013) 等提出, 隔代教育一般是指祖辈家长对孙辈照看和抚养的一种教育方式[1].刘卫 (2014) 将隔代教育定义为完全隔代教育和联合教育两种类型:类型一为完全隔代教育, 指传统意义上的隔代教育, 意为孩子生活在祖辈家中, 祖辈家长与孙辈生活在一起, 并负责孩子的教育与生活。存在周末父母、假期父母现象, 即部分孩子只有在周末和假期才与父辈家长生活。类型二为联合教育方式, 也被《新编老年学词典》中称为新型隔代教育[2], 意为祖辈与父辈共同养育孩子, 三代人同住, 日常生活主要由祖辈负责, 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大多是在下班后或者晚上[3].总体而言, 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隔代教育"应指祖辈与孙辈生活在一起, 对孙辈承担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责任[4].就社会发展的趋势而言, 新型隔代教育比例有所扩大, 且其养育效果明显优于完全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的成因及现状

  (一) 隔代教育的成因

  国外学者提出, 形成隔代教育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及家庭问题。Anltranan Bee (2001) 指出, 造成隔代教养的原因很多, 主要包括儿童父辈离开家庭外出务工、无承担儿童教养的经济能力等[6].因而, 祖辈不得不 (自愿或非自愿) 承担起照顾儿童的责任。赵梅等在《从祖父母到代理双亲:当代西方关于祖父母角色的研究综述隔代教养成因》中指出, 隔代教育成因还包括儿童父母去世、吸毒、入狱、酗酒、离婚、家庭暴力、家庭性侵犯、爱滋病、儿童虐待、非婚生子以及父母的精神疾病和贫穷等因素。[7]

  我国隔代教育的形成原因也比较复杂。从社会方面看, 有女性解放投入社会生产劳动、新生代父母与传统父母有差异、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大等四方面原因。第一, 女性解放投入社会生产劳动。唐晓菁 (2017) 提出, 女性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解放, 之后成为社会经济急速发展时期的重要力量, 对儿童的抚养与教育的重任不得不交由祖辈家长。[8]经过近70年社会发展变迁, 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已成为当今职场妈妈最为困扰的问题之一。第二, "新生代父母"与传统父母有差异。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生于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孩子普遍获得更加宽裕的生活条件, 但也受到时代剧烈变化的冲击。我们姑且把已为人父母的他们称为"新生代父母", 他们较之传统的父母是有差异的。特别是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政策定为基本国策, "独生子女"群体应运而生。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相关知识了解的缺乏等原因, 部分新生代父母对于转换父母身份缺乏心理转变和技能准备, 在升级为父母后难以适应新的角色要求。第三, 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刘畅 (2017) 提出, 我国老龄化社会正在快速发展, 大量空巢老人无所事事, 很容易把心思寄托到孙辈身上, 对孙辈进行隔代教育也是对老年人寂寞孤独的退休生活的调剂。[9]祖辈作为传统型父母, 子女是他们家庭的中心, 在子女生育后, 又自然地将孙辈作为家庭的中心继续养育。第四, 社会竞争激烈, 工作压力大。学者李赐平 (2004) 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 竞争日趋激烈, 年轻父母工作压力日益增大, 大部分人不得不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而将子女交给祖辈教育都具有一定现实原因。[10]2018年, 一篇名为《宝贝对不起!放下工作养不起你, 拿起工作陪不了你》的文章在网络上热传, 充分展现出当代年轻父母在竞争压力下被迫选择隔代教育的严峻现实。

  台湾一些学者指出, 隔代教育的成因是儿童父母丧失教育子女的能力, 祖父母则被选择来替代父母照顾孙子女的工作。[11]这和国外学者的成因分析则大体相同。[12]

  (二) 当前我国隔代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隔代教育现象较为普遍, 参与隔代教育的老人占总数量的66.47%左右。有一项对我国30个省市进行的社会调研, 结果显示有58%的老年人在协助教养孙辈。在学前教育阶段, 年龄段偏低的幼儿隔代教育的比例更高, 3~6岁幼儿中由老年人抚养的占65~87%.[13]

  在隔代教育的类型研究上, 国内学者一般将之划分为四种类型。如, 顾芬芬 (2005) 提出, 四种类型分别是过分关注型、过分监督型、严厉惩罚型、民主理解型。前面三种隔代教养类型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4], 最后一种是最为理想的隔代教养类型, 但在现实生活中祖辈家长却很少采用。[15]

  三、隔代教育的利弊

  关于隔代教育, 学界一直褒贬不一。近年来, 认为隔代教育优势方面的文献比例上有所下降, 相关论述主要有:2004年《家庭教育》杂志曾就"隔代教育的利与弊"进行了系列讨论。其中, 卢乐珍 (2004) 提出隔代教育有三大优势:祖辈有耐心, 更宽容;祖辈有独特的智慧和才能;祖辈有抚育子女的丰富经验。[16]梅鹂欢 (2004) 认为, 隔代教育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能够减轻父辈家长的负担、促进家庭关系和谐,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可以并驾齐驱, 问题只在二者如何进行有效衔接, 并保持一致性。[17]

  近年来, 论证隔代教育弊端的文献比例明显上升, 学界主要的看法是, 隔代教育具有严重的弊端。代表性的文献有, 旭东英等《当前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归因及对策》[18], 汪萍 (2009) 等《隔代抚养对1-3岁婴幼儿智能发展影响的对照研究》[19], 阙攀 (2011) 《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20], 陈洁 (2006) 《试谈隔代教育的利与弊》。[21]

  我们可从儿童、父母和祖辈三个角度来进一步了解隔代教育的弊端。首先, 隔代教育造成儿童成长障碍。一方面, 祖辈自身的特点造成儿童成长障碍。祖辈大多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接受新事物较慢,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 与时代脱节, 跟不上新时代对儿童教育的要求, 对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知识了解甚少, 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20], 从而影响儿童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力的发展。肖宏浩 (2015) 指出, 祖辈教育易导致儿童心理障碍, 其原因是老年人自身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或障碍。如, 脾气不稳定暴躁抑郁等。老年精力欠缺难以应对儿童养育重任更加剧心理问题, 儿童长期与老人生活, 心理上也易受其影响, 出现一定问题[22].另一方面, 祖辈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也会对儿童成长造成障碍。隔代教育对儿童最重大的影响是溺爱大于教育, 祖辈的易采取包办代替及姑息纵容。造成的消极后果是: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孤僻, 合作精神差, 懒惰娇气, 缺乏自信自主自强精神, 缺乏独立人格等。[23]关于老人溺爱的数据, 北京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 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 仅有14%的老人能积极配合孙辈的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及严格要求。[24]

  其次, 隔代教育会导致"亲子隔阂", 并造成家庭矛盾。一是隔代教育会影响亲子关系。心理学指出, 家庭环境特别是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隔代教育会导致"亲子隔阂", 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25]亲子关系的良好为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打下基础, 其重要性是其他任何感情无法取代的。其对未成年子女的问题行为与人格特征造成直接影响, 还影响未成年子女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26]西方学者赫林指出:"不良的亲子关系会使孩子形成消极回避的行为, 严重的会患孤独症。子女的攻击和犯罪行为与不良的亲子关系有关".[27]家庭教育效果, 也取决于亲子关系的稳固及亲密程度, 后者决定了子女对父母的信赖程度。亲子关系越稳固亲密, 家庭教育效果越好。反之, 亲子关系越冷淡, 家庭教育效果越差。二是隔代教育易造成家庭矛盾。由于祖辈与父辈教育观念及方式不一致, 造成家庭矛盾冲突, 影响家庭和谐。而家庭是每一个人生活特别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 家庭矛盾如果处理不好, 会影响到每一个成员特别是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近年来的新闻中, 屡屡出现一些骇人听闻的家庭悲剧。如, 2018年以来的数起14岁以下儿童杀死父母案件。又如, 年轻母亲带着孩子自杀等事件。究其背后, 发现往往是由于家庭矛盾的激化, 导致家庭成员最后做出了过激行为。家庭因之而被毁, 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无从谈起, 实在得不偿失。

  最后, 隔代教养对祖辈自身造成消极影响。当代社会养育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中心任务, 对养育者的经济和精力投入都越来越高。国内研究几乎没有涉及隔代教养对祖辈的影响, 在老龄化社会严重的今天, 研究新时代老年人相关问题及状况理应成为我国社会予以重视的社会主题。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 隔代教育会对祖辈产生消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祖辈身心健康、经济状况及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Caro M Musil, Muayyad Ahmad (2002) 及Strawbridge等人 (1997) , 在各自的项目中得出了相同的研究结论, 即担当代理父母的祖辈比非代理父母祖辈身心健康状态更差[28], Mary L Blackburm (2000) 提出, 若没有儿童父母的经济支持, 祖辈会因照顾孙子女而承担更重的经济负担, 从而影响对儿童的健康照顾。同时, 祖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到对儿童的照料。[29]类似研究结论没有在国内研究中被专门提出, 但是, 在近年来对隔代教育问题的讨论中也有涉及并呈现一致观点。

  四、隔代教育的科学应对

  笔者查阅文献研究发现:二十一世纪初, 研究者多认为隔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主要关注如何改善隔代教育, 祖辈和父辈在教育上如何衔接等问题。近年来的文献研究则更多强调父母的责任, 讨论如何划分家庭成员的责任、界限和分工。这一变化既与时代大背景有密切关系,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飞速发展, 也有多年来无数家庭在隔代教育上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学界理论突破的原因。可以预见的是在我国放开二胎政策下, 未来更多的女性将回归家庭。这对于女性权益或许是一种遗憾, 但对于更好地生育后代, 保障我国人口的规模和质量则是一种福音。当前, 隔代教育仍是我国儿童养育的主要模式, 究其原因, 既有我国国情及当前发展阶段的必然性, 也有家庭实践中的必要性。因而, 就隔代教育问题探索出科学的应对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隔代教育的家庭应对

  在教育细节上的讨论, 网络上有一些热传的文章。如《教育孩子时, 总忍不住跟家里老人起冲突怎么办》 (儿童教育专家钱志亮工作室) 等就很有参考意义, 有类似问题的父母不妨找来看一下。笔者的建议是, 首先, 亲子教育居于主导地位并发挥主体作用。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曾说过:"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或者说最理想的教育模式。"由于两代人教育理念有异通常会产生分歧, 那么, 必须要建立明确的界限, 以谁的理念为主或者说的为准。父母必须明确的是,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祖辈只能也只是来协助的。在儿童教育的理念及模式上, 父母应当居于主导地位并发挥主体作用。特别要注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教育观点, 以防孩子学会"钻空子", 有问题要背着孩子进行沟通, 达成原则上的一致。其次, 父母对于祖辈要感恩与理解并重。祖辈帮助分担养育孩子的重任, 对忙于工作的年轻父母是极大的支持, 作为父母首先应当怀有感恩之心。关于祖辈对孩子的"隔代亲"的情感需求, 要予以尊重和理解, 在祖辈的教育方式方法上要多多交流, 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沟通要注意方法。懂得适当妥协, 避免矛盾的尖锐化。

  (二) 让亲子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主体教育

  当前, 抚育儿童已成为我国家庭的中心任务, 且随时代发展, 要求越来越高, 负担越来越重。然而, 由于很多的现实因素, 在很多家庭中承担这一重任的主要是祖辈。隔代教育为主不利于儿童成长, 也不利于老人的健康, 甚而影响亲子关系和家庭和睦。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 抚育孩子的首要责任人是父母, 亲子教育的质量显著优于隔代教育。健康的亲子关系影响三代人的终身幸福, 优秀人才的培养更是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亲子教育取代隔代教育, 成为家庭教育的主体教育, 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既需要个体的认知提升, 也需要社会的支持。一是新生代父母的认知提升。明确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是父母, 需要承担起养育孩子的主要任务。生育前尽可能做好相关物质准备、心理建设及知识储备, 生育后需协调好工作与家庭, 积极学习育儿知识, 尽可能地承担好自身的责任。如果家中有老人协助养育, 要合理安排责任和分工, 协调好家庭关系。须知儿童期的抚育, 孩子人格的塑造培养, 关系到家庭中三代人的长期幸福。切勿偷一时之懒, 付出长期代价。二是促进社会向家庭友好型、育儿友好型社会转化。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并为我国向创新型大国转型提供优质人才, 社会应高度重视支持家庭对儿童的养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也是终身的学校, 奠定人的一生。社会应从政策上对妇女生产、育儿给予支持, 普及必要的新手父母培训、育儿基础知识等。尽管2016年我国已全面放开二孩, 但人口发展已进入拐点, 且已成为全世界超低生育率地区。如果社会再不尽快转型, 出台实效性支持人口生育的政策, 我国人口发展或将错失良机。

  综上所述, 隔代教育既有时代的必然性, 也有家庭及个体的必要性,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显然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随着新时代的进步, 特别是二胎政策的放开, 可以预见, 我国家庭教育中亲子教育的比重将会上升, 隔代教育的比重将会下降。这对我国社会人口的可持续及素质发展而言是乐观而积极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孔屛, 王玉香。隔代教养与父母教养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13 (11) .
  [2]李旭初, 刘兴策。新编老年学词典[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3]刘卫。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初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4.
  [4][26]黄姗, 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 2007年第2期。
  [5]毛可, 张翔。城市儿童隔代教育研究综述-基于21世纪以来CNKI的文献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8月第8期。
  [6]Anltranan Bee.Grandparents Children&youth Nonfiction Families&family life, 2001:559-563.
  [7][28]赵梅, 邓世英, 郑日昌等。从祖父母到代理双亲:当代西方关于祖父母角色的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4) .
  [8]唐晓菁。城市"隔代抚育":制度安排与新生代父母的角色及情感限制[J].河北学刊, 2017 (1) .
  [9]刘畅。新形势下的隔代教育问题不容忽视[J].大庆社会科学, 2017 (2) .
  [10]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4 (8) .
  [11] 林琼芸。浅谈隔代教养家庭。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25.htm.
  [12]段飞艳, 李静。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 2012 (4) .
  [13]王楠, 刘雅冰。社会学视角下隔代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14]转引自李星。试论单亲家庭隔代教育问题[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9.
  [15] 段飞艳, 李静。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 2012.4.
  [16]卢乐珍。隔代教育: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J].家庭教育, 2004 (10) .
  [17] 梅鹂欢。隔代教育的利与弊[N].广州日报, 2004-7-23.
  [18]旭东英, 红西。当前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归因及对策[J].西藏科技, 2011 (12) .
  [19]汪萍, 等。隔代抚养对1-3岁婴幼儿智能发展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 (12) .
  [20]阙攀。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21]陈洁。试谈隔代教育的利与弊[C]//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 2006.
  [22]肖宏浩。隔代教育的利弊和解决办法[C]//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2015.
  [23] 王国为。祖辈照料下一代的误区。家庭与下一代国际学术研究会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237.
  [24]余逸群。隔代教育的弊端[J].健康, 2001, (1) :25-26.
  [25]孙宏艳。隔代教育的五大误区[J].少年儿童研究, 2002, (4) :32-33.
  [27] 雷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亲子关系[J].幼儿教育导读, 2005, (2) :4-8.
  [29]Mary L Blackburm.American's grandchildren living in grandparent households.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2000:24-27.

  文献来源:毕扬,黄贵英。隔代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利弊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29-31.

隔代教育家庭教育论文(推荐范文10篇)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