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师论文 >

长岛皱纹盘鲍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建议

来源:河北渔业 作者:宋祖德,刘凯,唐道迪,
发布于:2021-03-18 共3596字

  摘    要: 溯源长岛鲍鱼增养殖历史,分析产业现状,从种质、栖息地生境、产业化和品牌化建设四个方面查摆制约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政产学研金协同推动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种质保护和持续发展,建立长岛皱纹盘鲍标准体系,推进长岛皱纹盘鲍种业发展,推动皱纹盘鲍资源快速恢复,推进皱纹盘鲍生态养殖产业发展,加快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加强资金保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岛;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种质保护; 产业发展;
 

长岛皱纹盘鲍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建议
 

  长岛鲍鱼,早于东汉初年即列为贡品[1],北宋苏轼《鳆鱼行》中描述了砣矶岛渔民采捕鲍鱼的情景、鲍鱼的美味、医药价值及加工储藏方法。2008年,长岛县“南隍城”牌鲍鱼成为北京奥运会指定海产品[2]。2009年,长岛鲍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3]。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是鲍科贝类在我国北方的唯一种[4],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科,鲍属, 自然分布于日本北海道及日本本州东北海区、朝鲜半岛、我国黄渤海沿岸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据我国早期文献报道,最南分布可至苏北连云港海区[5]。我国鲍养殖主要在福建、山东、辽宁、浙江、广东和海南六省,从养殖种类看,皱纹盘鲍是目前我国养殖主导品种,除海南、广东和台湾少量养殖杂色鲍外,主产区养殖皱纹盘鲍杂交种,约占鲍养殖总量85%,部分养殖绿盘鲍、西盘鲍等新品种,约占鲍养殖总量12%[6]。2019年,我国鲍养殖面积14 691 hm2,产量180 267 t, 育苗数量865 215万粒,育苗主产地为福建和广东。各地区鲍养殖产业情况见表1[7]。

  表1 2019年我国鲍养殖产业情况
表1 2019年我国鲍养殖产业情况

  1、 长岛皱纹盘鲍产业发展情况

  长岛县皱纹盘鲍增养殖在全国起步较早。1974年,长岛县就在国内首创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殖成功的先例。1985年以来,长岛县兴建了11处总水体达1万m2的育苗养殖厂[8],1994年全县育苗总规模达到4万多m2。同时,在鲍鱼养成攻关试验的基础上, 发展起工厂化养鲍、筏式养鲍和底播放流增殖多形式鲍鱼养殖业。1995年,长岛县以实施“捞金工程”为重点,制定鼓励鲍鱼增养殖发展的优惠政策,当年鲍鱼存养量达9 000多万个,鲍鱼销售量达到180 t。但随着人工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时间的推移,近亲繁殖、种质退化导致的成活率低成为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1997年,长岛县小钦岛乡率先引进日本鲍鱼同当地皱纹盘鲍进行杂交育苗,新的鲍鱼苗与当地鲍鱼苗比较,具有生长速度快、活力强等特点,通过底播试验,不但成活率高,而且长成商品鲍的时间比当地鲍鱼缩短半年多。1999年全县有90%的育苗场采用了引进鲍鱼新品种进行杂交育苗[9]。但是,因鲍鱼人工养殖养成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和经济见效慢,加上近岸藻场退化、病害、育保苗厂拆除、南方鲍鱼市场挤压、禁止使用杂交种进行增殖放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2009年5月1日施行)等因素,长岛鲍鱼产业逐渐萎缩,再未达到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销售量。

  目前,长岛拥有一处国家级、一处省级皱纹盘鲍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一处省级皱纹盘鲍原种场,鲍鱼增养殖主要集中在北五岛,生产方式主要是皱纹盘鲍底播增殖和少量杂交鲍筏式养殖。2019年,鲍鱼增养殖面积1 000 hm2,产量26.7 t, 产值2 520万元。2020年,南隍城海洋开发有限公司投用全国首座坐底式深远海智能化海珍品大网箱“国鲍1号”,将为长岛鲍鱼养殖产业带来变革性发展。

  2 、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

  2.1 、种质退化及种质污染

  在鲍鱼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亲本有效群体逐渐减小,近亲繁殖导致遗传多样性和生产力下降。养殖生产早期底播杂交苗、筏养防逃技术不过关、无序的苗种交流等导致种质混杂,对本地野生物种基因库造成污染,这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2、 栖息地生境恢复缓慢

  上世纪90年代,受人为生产和生活活动破坏,加之环渤海陆源污染和海上钻井平台溢油污染等因素影响,潮间带、潮下带藻类资源破坏严重,鲍鱼栖息地生境恶化。近年来,通过岸滩整治、近岸养殖腾退、人工鱼礁投放和海底森林营造,海洋环境明显改善,但栖息地生境恢复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仍需较长时间的人工调控和自然恢复。

  2.3 、产业化程度低

  长岛为典型北方海岛特征,全年有6个月水温低于12 ℃,人工、饵料、运输等生产成本高,鲍鱼养殖周期长。多年来,养殖模式没有突破,局限于传统的底播增殖和小规模筏养,产业化程度低,产量少。“国鲍1号”作为一种大规模深远海鲍鱼养殖新模式,仍需进行试验探索和生产实践检验。

  2.4 、品牌化建设不足

  长岛皱纹盘鲍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市场上鲍鱼产品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有效分辨。鲍鱼产品类型单一,缺少衍生产品,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化建设,品牌效应不强,市场覆盖面不广,消费者认识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 、长岛皱纹盘鲍产业发展建议

  3.1 、政产学研金协同推动皱纹盘鲍种质保护和持续发展

  加强政产学研金协作,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产业规划、监管保护、示范推广、科技研发、智力支持、产业龙头、本地资源和金融保险等各方优势,共同推动长岛皱纹盘鲍种质保护、资源恢复、种业发展和生态养殖,建立长岛皱纹盘鲍种质保护和持续发展长效机制。长岛皱纹盘鲍种质保护和持续发展路线见图1。

  3.2 、建立长岛皱纹盘鲍标准体系

  收集长岛皱纹盘鲍自然群体,建立表型数据库、活体库、精子冷冻库、DNA库等,保存长岛皱纹盘鲍基础数据;研究皱纹盘鲍精准鉴定技术,建立高通量基因型-表型数据库,开展表型与基因型关联分析,建立长岛皱纹盘鲍标准体系,为种质鉴定提供依据。

  3.3 推进长岛皱纹盘鲍种业发展

  发展皱纹盘鲍种业产业道路,输出优质种源。发挥长岛皱纹盘鲍原种优势,以原种场和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依托,建设种质资源场;依托烟台八角湾蓝色种业硅谷、厦门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科研机构,开展皱纹盘鲍育种创新攻关,构建皱纹盘鲍苗种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皱纹盘鲍现代种业体系,支持南隍城海洋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和标准化生产。

  图1 长岛皱纹盘鲍种质保护和持续发展路线图
图1 长岛皱纹盘鲍种质保护和持续发展路线图

  3.4 、推动皱纹盘鲍资源快速恢复

  制定《长岛皱纹盘鲍种质保护与资源恢复实施方案》,引导龙头企业、渔村集体投石投礁,进行海藻移植增殖,加快皱纹盘鲍栖息地生境恢复;制定“长岛皱纹盘鲍增殖采捕技术规范”,控制捕捞强度,预留适量大个体亲鲍自然增殖;规范底播增殖活动,加大长岛原生皱纹盘鲍亲本繁育子一代苗种底播增殖力度,争取利用3~5年时间,使资源量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水平。

  3.5、 推进皱纹盘鲍生态养殖产业发展

  推进南隍城“皱纹盘鲍联合育种基地项目”建设,探索构建从“原种场”到“近岸幼苗集约化养殖网箱”,再到“国鲍1号深远海智能大网箱”的立体化“陆海接力”生态养殖产业模式。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开展鲍鱼养殖ASC认证,提供国际专业标准认证的、可信赖的鲍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和高端市场。

  3.6、 加快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

  探索建立长岛皱纹盘鲍产品可追溯体系,建立起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信任关系,以驱逐“劣币”、净化市场,保护长岛鲍鱼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和消费者权益。鼓励和支持岛内水产冷藏加工企业进驻蓬莱陆域基地,加大精深加工技术的引进、吸收和研发,打造长岛皱纹盘鲍多元化优质产品。积极做好产品推介,推出“长岛皱纹盘鲍”专篇,形成品牌“溢价”效应,强化品牌影响力。与影响力大的食品企业、电商合作,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销售,提升长岛皱纹盘鲍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7 、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筹、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资金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依法合规加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对皱纹盘鲍增养殖产业的服务力度。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开发皱纹盘鲍相关产业保险产品;探索将皱纹盘鲍产业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紧盯政策,争取各级科技、人才和产业项目资金。建议将皱纹盘鲍种质保护和资源恢复项目纳入渔业成品油价格改革、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实施适当奖补。

  参考文献

  [1] 中国山东网.长岛鲍鱼[EB/OL].http://heze.sdchina.com/show/2953871.html,2014-4-14/2021-1-25.
  [2] 莫言,韩玉斌.烟台长岛海参鲍鱼成为奥运会指定海产品[N].中国质量报,2008-6-14(2).
  [3] 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烟台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情况[EB/OL].http://scjgj.yantai.gov.cn/art/2016/1/26/art_30847_1949604.html,2016-1-26/2021-1-25.
  [4] 李莉,孙振兴,杨树德.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变异[J].遗传HEREDITAS,2006,28(12):1549-1554.
  [5] 吕端华.中国近海鲍科的研究[C].海洋科学集刊.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14):89-100.
  [6] 林位琅,林光文,欧洪来,等.2019年秋季鲍鱼生产形势调研分析[J].中国水产,2019(11):51-53.
  [7]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8] 山东省长岛县委办公室.长岛县鲍鱼养殖获得重大突破[J].海洋渔业,1991(6):278.
  [9] 陈悦.长岛:养鲍业再度兴起[J].海洋信息.2000(3):16.

作者单位:长岛综合试验区海洋经济促进中心 长岛综合试验区大钦岛乡人民政府
原文出处:宋祖德,刘凯,唐道迪,贺强. 长岛皱纹盘鲍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河北渔业,2021,(03):38-4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