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以抑郁、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至有自杀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多发生在产后 6 周内,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分娩前后的身体变化、感受以及分娩过程对产妇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有效的健康宣教可以促进产妇角色转换和身体康复,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1 导致产后抑郁的主要因素
1.1 体内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间雌激素在孕妇体内维持较高的水平,分娩后产妇的雌激素水平骤然降低,由于雌激素具有多种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故导致产妇情绪波动,出现产后抑郁。
1.2 高龄产妇 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与产妇年龄有一定关系,由于许多高龄产妇的孕前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分娩过程相对较艰难,产后身体恢复也较慢。故与低龄产妇相比,高龄产妇更易发生产后抑郁。
1.3 分娩因素 对于产妇特别是初产妇,临产前对宫缩疼痛的恐惧感可以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造成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甚至出现难产、剖宫产等情况的发生,进而引起产后抑郁的出现。
1.4 缺乏认知和情感慰藉 产妇由于对分娩、喂养等方面知识的匮乏,使得其不能及早适应母亲角色,以及对婚姻不满意、分娩时丈夫未陪伴、家庭支持不到位、分娩导致产妇失去就业机会影响家庭经济来源等,都会对产妇的情绪造成影响,导致产后抑郁发生[1].
1.5 婴儿性别 部分地区依然有重男轻女的守旧思想,使得生女孩的产妇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出现消极情绪,从而引起产后抑郁。
2 健康宣教的内容及意义
2.1 在孕期、分娩期、产褥期开展全程健康宣教。普及产前检查、孕期保健、胎儿监测、正常分娩、产后康复等方面知识,使产妇正确认识分娩前后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健康宣教人员根据产妇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合理疏导,使其尽可能维持平和、健康的心态。预防或减少产后抑郁发生。
2.2 加强情感支持 健康宣教人员应以产程进展为依据,指导产妇在发生镇痛时如何放松[2].产妇分娩时应安排其丈夫或家人陪伴,指导丈夫及其家属如何给予产妇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以增强产妇分娩时的信心和勇气,使产妇得到相应的鼓励和安慰,进一步避免产后抑郁发生。
2.3 营造良好的产后环境 产妇分娩期间精神高度紧张,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健康宣教人员应指导亲属尽量缩短探视时间,并协助产妇掌握母乳喂养和新生儿养护的正确方法。为产妇分娩后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使其身心得到缓解和放松,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和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
综上所述,健康宣教能帮助产妇树立积极、乐观的思想,有效减少产妇出现产后抑郁情况,进一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对产妇分娩后身体和心理的恢复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生长,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博。产后抑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2991.
[2] 陈露露,周英。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8):982-983.
互联网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引发的网络成瘾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美国匹兹堡大学的教授杨(Young,K.S.)提出网络成瘾的定义:在具体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性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