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国企资金信用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现状与强化措施

来源:纳税 作者:尹潞
发布于:2020-01-04 共3410字

  摘    要: 近些年我国经济面临重要转型,从之前追求增长速度转化为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不断加剧。尤其是国有企业内部管理面临着较大的资金信用管理及财务风险,某些国有企业由于面临较大的市场挑战,无法快速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往往会造成资金现金流压力较大、财务风险加剧、经济效益严重下滑以及应收预付款项逾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给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给国有资产造成了部分流失的情况,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强资金信用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本文将会针对国有企业资金信用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现状进行分析,以现状分析作为基础总结出国有企业强化资金信用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策略,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健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资金信用管理; 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

  一、国有企业资金信用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现状

  (一)现金流压力加剧

  国有企业由于在财务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使得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存在着滞后的情况,很难对现金流进行实时的监督,容易导致资金流通混乱与周转不畅。另外国有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或者增加利润,通常会采用赊销与分期付款的方式扩大销售市场份额,但是却忽略了国有企业现金流的有效配置,致使国有企业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给现金流造成巨大的压力。

  (二)资金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资金信用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国有企业了解资金信用的具体情况,有利于国有企业运用资金信用进行融资。然而当下国有企业的资金信用管理体系并不完善,甚至某些国有企业根本不了解资金信用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因此缺乏对国有企业资金信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不利于将国有企业的资金信用进行充分的发挥。资金信用管理体系的缺乏往往会致使资金管理能力较为薄弱,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将会与民营企业一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使得国有企业所具有的政治优势直接丧失,其在融资方面必须要与市场其他类型的企业进行公平的竞争,一旦竞争失败往往会导致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出现问题,甚至会造成资金紧张的局面。

  (三)财务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由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当下许多国有企业在展开财务管理改革过程中,并没有平稳地过渡财税体制,致使财务管理容易产生一些偏差,不利于国有企业的稳健发展。例如某些国有企业对于“营改增”政策研究不够深入,在制定资金信用管理体系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对策方面往往存在着缺陷;还有就是国有企业对于税务筹划工作的展开落实不到位,许多国有企业认为税务筹划没有办法给国有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在落实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阻碍。
 

国企资金信用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现状与强化措施
 

  (四)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不健全

  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当中的独立主体,所面临的风险是多样化的。然而国有企业由于缺乏市场的敏锐嗅觉,很难对财务风险进行快速的识别,因此也就无法针对相应的风险制定一系列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不利于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形成。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缺乏为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营埋下较大的隐患,一旦财务风险产生国有企业可能无法及时的应对,容易给国有企业国有资产造成较大的损失,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二、国有企业强化资金信用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策略

  (一)严格规划统筹资金信用管理

  (1)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国有企业需要针对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需求进行统筹规划,针对债务结构、融资结构以及收支规模等进行科学的筹划;强化以现金流量管理作为核心的精细化资金配置,制定实施现金流大幅变动的应急调整方案,谋求国有企业资金运营长期稳健、高效的动态平衡。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加强年度资金预算编制,年度资金预算需要国有企业收集各个部门的综合意见,并且交由管理层进行审议。同时针对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监督绩效考核机制,规范各个资金预算管理的流程,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2)提升资金配置效率水平。资金配置效率水平意味着国有企业能否将国有资源进行充分的运用,为国家带来最大化的收益。因此国有企业需要以财务公司、结算中心、银行网银系统等金融中介作为基础,逐渐地形成国有企业资金、票据集中管控体系,运用资金归集率的考核将资金信用资源进行归集管理,发挥出资金信用规模优势,提升国有企业综合资源配置效率。有一定基础的国有企业可以将资金、票据集中管控的范围与规模进行扩张,落实总分站互联动、现金池等多样化的资金管理模式,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系统对资金配置运用进行实时管控,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杜绝国有企业徇私舞弊的情况。

  (3)加强非经营性资金支出监管。资金精细化管理是国有企业必须要重视的,只有加强成本控制才能够拓宽国有企业的利润空间。通过构建目标成本责任制能够将成本控制关口进行前置,从国有企业运营的多个流程出发加强成本的管理。同时对于非经营性资金支出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管,其流程必须要公开透明,并且审慎地展开复查。针对非经营性资金支出的情况要进行及时的上报,确保其是有效开支。

  (二)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

  (1)优化安全融资结构。国有企业应该积极的建设自身的授信等级,结合国有企业的产业性质、资本结构以及融资水平,合理的选择融资形式、规模与结构,通过多样化、多渠道的融资工具进行多种组合,对各种组合的融资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估,筛选出最佳的融资方式,以此降低融资风险与确保融资结构安全。其次则是要加速国有企业的资产证券化,积极的引用各类证券工具,扩大股权性融资比重,有效地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国有企业能够承受的水平。国有企业需要加强与银行的深入合作,有利于国有企业加速各项金融资产的研究分析,提升自身的授信额度,降低各种杠杆风险。

  (2)确保资金信用安全。国有企业应该通过所属金融类金融中介机构展开资金信用输出,同时凭借股东借款、委托贷款等多种方式达到融资性资金信用输出的目标,将其纳入到年度全面预算管理当中。此外国有企业需要加强融资性资金信用输出的存量管理,针对不符合标准的需要快速地完成委托收回。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融资性资金信用输出,不能够再进行增加。

  (3)严格防范风险进入。某些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会涉及金融、房地产或者大宗商品,上述行业都面临着较大的资金需求,必须要对其经营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从客户资信评估、合同管理、资产保证、资金结算等多个关键节点的控制,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策略。在内部需要构建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相关内控机制,切实防范国有企业资金信用在经营领域过度溢出,致使上下游资金链风险进入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应收账款与存货的管理,对于存货与应收账款规模与增长速度等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快企业相关数据的周转率,降低流动资金的无效或低效运转。重点关注赊销等形式所展开的大宗商品贸易的风险管理,逐渐形成与上述金融机构融资性资金信用输出具有一致性的经营机制,同时合理的退出无真实货权流转的融资性贸易业务,也不能够绕过风险控制完成相应的经营管理行为。

  (4)构建财务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有企业必须要从资金供给、投放、周转效率与债务风险等多个维度出发,逐渐形成健全的财务资金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该体系主要重点监测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例等重要指标变动状况,针对相关指标设定相应的阀门机制,提升国有企业重大财务风险预警水平。针对相应的财务风险制定一系列的应急预案,当财务风险发生时能够快速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国有企业的财产损失。将运营体系当中需要针对国有企业的现金流进行实时的监管,避免现金流链条断裂产生风险,同时针对现金流断裂风险应该制定防火墙,及时的分析梳理所属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与资产财务情况,加大对国有企业资产负担、现金流压力等进行严格的控制。

  三、结语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质量。通过强化资金信用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能够使得国有企业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市场挑战,同时运用有效积极的措施能够防范财务风险。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健运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饶碧芳.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对策分析[J].会计师,2017(23).
  [2]陈秋晖.浅谈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环渤海经济了望,2018(3).
  [3]宗海旭.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8(26).
  [4]薛燕玲.浅析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时代金融,2018(27).

作者单位: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
原文出处:尹潞.国有企业资金信用管理与风险防范策略思考[J].纳税,2019,13(32):279-28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信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