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促进水利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15 共2979字
论文摘要

  引言

  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就必须要转变水利管理理念,重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应用。但实现水利管理模式的转变需要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实现对水利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水利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1 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应用中的重要性

  水利信息化是我国水利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水利信息化不仅能够提高水利信息的质量,还可以提升水利信息的服务水平。在水利信息管理中,已经应用到了大量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比如物联网技术、无人侦察机、遥感技术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利信息管理服务水平。

  1.1 促进了对水利信息的科学判断 对水利资源信息的采集、输送以及储存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采集信息的科学判断,进而做出正确的决定,传统的水利信息管理模式不仅存在着信息采集的滞后性,而且还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导致决策的失误等,最终导致对水利灾害的不正确判断,而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通过信息采集、传输、决策自动化,实现对水利信息的准确判断,比如在水库信息管理系统中,就充分借助了现代物联网技术,及时地对各方面的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与判断,从而自动制定出科学的水利信息管理方案,为预防水利灾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1.2 提高了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传统的水利信息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日益紧张,要求在开发水资源的同时注重对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水资源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水资源的分配情况,还要了解周围环境对水资源的影响因素,面对这些繁琐的信息,如果采取人工收集、操作的方式就很难产生理想的效果,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从源头上实现对水利资源的管理,从水利工程的整体上进行优化水利信息资源。

  1.3 实现了水利行政管理与服务的电子化 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将各种水利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整合,实现了由信息采集、传输、储存、决策制定的全过程自动化管理,优化了人工操作环节,水利信息用户可以依托现代信息管理平台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等方面地限制,比如在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中,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随时地了解农田的水利信息,从而自动生成科学的决策供水利工作者使用。

  2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水利信息化的主要标志,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水利信息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水利资源的建设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重要手段,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水利管理部门已经构建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随时查阅我国各地的水利信息,同时也加强了对基层水利管理部门的管理,实时掌握基础水利信息的动态,便于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传播性,我国的水利管理部门加强了对物联网水利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比如江西水利厅就依托物联网技术在官网上开设“江西防汛抗旱信息网”实现了对水利资源的网络传输。

  物联网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应用的具体功能表现为:一是在水利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在水利工程中设置传感器节点和 RFID 设备实现对水利信息的智能感知和信息采集,以便物联网系统及时地了解水利情况,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二是物联网实现了水利信息的智能处理,智能处理就是对感知而来的数据利用与计算技术进行综合处理,以此实现对水利信息的管理与控制,通过云计算可以模拟出水资源的调度、气候变化以及市场发展,从而构建开放、统一的应用平台。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水利信息采集、水利工作视频会议、水利工程监控等方面得以综合应用。

  2.2 遥感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就是利用对地表物体的反射与发射电磁波来获取相应的信息,遥感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近些年,遥感技术在防洪、水利执法以及水利工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以遥感技术在防洪抗旱中的应用为例:通过遥感系统平台可以对灾区进行宏观的监测,我国出现洪灾以后,由于无法对受灾面积等进行测量,因此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对受灾地区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测量反馈,并且对受灾面积、洪水持续时间等预测出具体的灾情简报和图像,以便给决策部门提供有利的决策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发展趋势呈现出:一是集成化。水利信息化要求对遥感获知的数据进行集合,而且还要与其它技术系统进行结合,实现遥感技术与外部系统的对接;二是数字模型化。通过遥感获知的数据被水利工作者采用,并且可以根据遥感技术制作的图像进行分析,但是基于水利工作的要求,必须要对遥感系统进行专业的模型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三是标准化。要对遥感技术的使用进行统一的标准要求,实现对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交换等科学预测。

  2.3 GIS 技术的应用 综合分析,GIS 在水利信息管理中已经应用了十几年了,它对实现水利信息的自动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体现在:一是基础地理信息管理。

  GIS 技术的最大功能优势是能够反映地理的坐标,这对于确定我国水利信息的准确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反映水利资源所处的地形地貌等信息;二是水利专题信息展示。在该平台上可以将水库、水闸、测站等水利工程信息展示出来;三是统计分析功能运用。GIS 技术能够对复杂的水利信息进行准确的计算,比如可以综合水情预报、受灾面积以及人口财产等对防洪由粗略估算实现定量分析;四是系统集成功能。常用的 GIS 集成主要有相关功能模块和相关专业模型的集成。集成功能模块包括信息服务、数据库、图形库等功能模块;集成专业模型包括气象预报、水文预报、水库调度等模型。总之随着 GIS 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其应用的能力与层次也越来越深,由最初的查询、检索、空间显示转变为分析、决策、模拟甚至预测,其在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和水土保持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

  2.4 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系统实际上是在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技术,它的作用就是准确定位。卫星定位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在一些抗洪抢险、防洪决策等工作当中,需要对险情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在这一工作当中卫星定位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从 1998 年抗洪抢险开始,就在水利行业当中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卫星定位系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些险情得到及时地发现与排除,避免了灾害的继续扩大。而现在很多地方在防洪工作当中将GPS 定位系统与 RS 影像、GIS 平台等有效连接,实现了灾区与灾情的准确定位。通过将 GPS 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对各类灾害的应急反应速度,使险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必将推动我国的水利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水利信息管理工作的融合,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水利信息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了水利信息管理工作的电子化。

  参考文献:

  [1]杨素悦.数据库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以北江水利信息数据库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2]迟燕.遥感技术在农田水利资源中的应用 [J].软件导刊2012(05).
  [3]朱程,戚晓明.物联网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返回:信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