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

财务造假怎样核查?(实例为你讲解)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10-15 共6432字

  一家被审计单位涉嫌收入造假,同时账面伪造了生产数据,怎样获取审计证据证实生产造假?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核查财务造假?

  如果你是投资者,如何识别生产数据造假:

  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获得的财务数据有限,但可以通过报表附注找到蛛丝马迹:

  1. 从固定资产入手:

  1)分析思路:机器设备都有最大产能,如果公司大幅增加产量,但是没有固定资产投资就非常可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唯一合理解释就是公司之前产能严重过剩,现在正常产能下生产。若之前产能过剩,那么之前的存货成本必然会比现在高 (因为机器设备折旧,水电费用都摊销在了很小的产量里。)这时候再看一下单位成本是否降低,如果单位成本没有降低,固定资产也没有投入,但是公司的产量大幅增加,那么多半是因为生产数据造假。

  2)数据来源年报中的固定资产或者在建工程相关的报表附注

  2. 从结合存货,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分析

  1) 分析思路:生产数据造假,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会是:

  a. 公司的思路一般是:生产造假,增加产量-伪造销量,虚增收入-应收账款增加。当收入增加和应收账款增加不成比例,应收账款增加幅度远高于收入增加,同时存货周转率没有变化,甚至周转更快。这种情况需要警惕--这说明这个公司正在大量生产某一种销路很好,却无法收到现金的产品。从逻辑上来看是可疑的。

  b. 生产造假,增加产量-期末存货大幅增加。一般企业是以销定产,如果期末存货忽然激增,要么明年公司销量会有大幅增加,要么就是生产数据造假,公司希望以此虚增资产。

财务造假.png

  2)数据来源年报中的存货,应收账款和收入的报表附注3. 从应付职工薪酬入手

  1)  分析思路:生产型企业大量增加产量,必然伴随着生产人员的增加。那么应付职工薪酬的人员工资及社保部分必然会有超过每年正常涨幅的增长。

  2) 数据获取:年报中的应付职工薪酬的报表附注。

  4. 从现金流量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入手:

  1) 分析思路:大量增加产量,必然伴随着增加原材料,包材等等的采购,这时候现金流出必然会大幅增加,如果没有现金流出那必然也很可疑。

  2) 数据获取:年报中的现金流量表。如果你是公司内审人员如何识别生产数据造假:公司内部人员,所能取得的数据和资料远远多于外部投资者,所以除了上述角度外还有一些思路:

  1. 原材料及在产品变动报表:找生产部门要原材料及在产品月度报表,看产量增加的同时,相应的生产所需原材料和在产品是否有出入库记录。 并抽查出入库单,看是否有全套授权。很多情况,仅仅是财务造假,生产部门的资料并没有配套造假。

  2. 生产日志:查看每条产线的生产记录,看现在的每小时产量和之前比较是否有大的变动。如果在机器没更新的情况下出现产量变化会很可疑,需要向生产部门询问原因。

  3. 生产人员名单查看生产人员人数是否与产线的标准配置相一致。如不一致需要询问原因。

  4. 销售订单与生产部门的产品出库单:从财务部门取得销售订单明细,再从生产部取得产品出库单。把销售订单和产品出库单对比,如果出库记录和销售记录对不上就很可能有问题。

  5. 银行日记账:采购包材和原材料采购的现金流出和生产用的包材和原材料是否可以匹配。 不可匹配的话除了使用的原有库存及存货增加之外,知否还有差异,如有差异可能存在造假。以上是我提供的一些思路,当然具体在和相关人员访谈等过程中,可能也会发现其他的疑问。发现任何可疑,要抓住疑点抽丝拨茧,考虑各个环节的关联性,这样发现造假并不难。

  言归正传,我们谈谈销售粉饰,这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当年我在公司做内审工作,需要对我们新收购的企业做收购后审计。我负责这个公司的销售环节审计,结果发现了三家四大尽调都没发现的大额销售粉饰,还发现了一个未申报的重大关联方交易。

  我来谈谈当年我的审计思路:

  1. 从数据分析出发:要求客户提供最近1年的销售明细及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销售明细中要求有客户名称,商品名称,销售单价,销售折扣,销售日期。应收账款要求提供应收账款余额及账龄。

  我从以下角度进行了分析:

  按照商品汇总:找出前五名销售额最高的商品。 因为销售额最高的五种商品已经占到全部销量的60%. 对于这五种商品,进一步分析是否提供折扣销售,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差异为多少?对于折扣很高的订单重点标注检查,准备抽凭时候抽查。

  按照日期汇总:汇总每个月的销量,查看月度销售波动。发现每个季度末的那个月销量均接近于前两个月之和。当时我直觉存在销售跨期问题,决定多挑选一些期末及期初订单检查。

  按照客户汇总:汇总每个客户的销售额结合应收账款余额及账龄。对于应收账款余额占销售额比例高的重点标注。对于销售金额前20个客户,结合前5种商品的销售订单,检查这些订单折扣情况。

  正常情况下,大客户的价格会相对较低,如果存在小客户反而得到高折扣需要重点关注。将销售明细与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对比,看是否完全一致。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我发现:

  1) 客户A--仅仅与公司有1笔销售并一直未收到款项。这个客户引起了我的关注,准备发一下询证函,确认应收账款余额。

  2) 每到季末那个月,月销量就会异常高,准备访谈时候询问是否是因为正常销售周期引起的。并且在销售订单抽凭时多选取一些季度末的订单。

  3) 发现有几笔订单销售折扣很低,并且不是大客户,而是一些境外外销订单,我选取了这些订单抽凭检查,同时标注了这个问题准备访谈时询问是否存在外销订单定价差异问题。

  4) 发现报表收入与收入明细金额不一致,决定访谈时重点询问。

  2. 有重点的访谈:开始销售流程的访谈,访谈中重点关注数据分析时遇到的问题,在了解了整体销售流程的同时,我注意到了以下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1) 财务系统中销售模块和存货模块并没有相互链接,也就是存货出库和销售订单不一一匹配,每到季度末会做相应调整。所以我决定和做成本的同事合作,核对存货出库清单和销售收入订单是否匹配。

  2) 发现外销流程也存在重大缺陷,汇率不是系统定义的,可以人为输入汇率。所以决定加大对外销订单的抽样检查。

  3) 谈到A客户时,财务经理有点言语闪烁,决定在网上查一下该公司的注册信息和发询证函。

  3. 进行详细测试和抽样:我将存货出库清单和销售收入订单进行匹配比对;对上述需要重点检查的样本进行了抽样;并且对A 公司发询证函及检查工商注册情况。

  4. 进行了详细测试后我的发现是:

  1) 销售出库和销售订单完全不匹配,每到季度末财务部门会要求物流客户服务部门人为调整。

  2) 外销的汇率是人为填写的,可以根据季度末销量完成情况,人为通过调整汇率来调整收入。

  3) 发A客户询证函时,发现该公司就在被收购公司边上,工商局查到的实际控制人是被收购公司现在的总经理,但是尽调中根本没有提及。最后如何处理就不详细说明啦,希望通过这个案例跟大家分享销售审计的思路。

  案例分析:

  坦白说*ST国药的造假手段并不高明,造假动机也非常强烈---保壳。从造假动机及退市规则入手,找出公司最需要"粉饰"的科目,然后逐步分析。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分析 :发现主营业务变更为毛利仅为1.3%的钢材业务,且90%以上收入都来自于此,并且仅仅依靠一个客户。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分析: 发现应收应付账款与钢材业务都无关。但一个多亿的交易,完全没有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挂账,值得关注。

  净利润变动分析:主要来自于政府补贴,出售土地,出售子公司,其中不乏关联交易。并且扣非后净利润持续为负。

  所有者权益分析:除了净利润带来的所有者权益增加,其他均来自于关联方债务免除和获赠公司。公司的每项操作都意图明显,分析报表能够避免踩雷。我也认真整理了2010年-2013年的财务数据和*ST国药事件始末,并收录在我的公众号文章中,对于关联方造假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击链接看一下。

  想要找到财务造假首先要了解公司的各个业务流程,从而明白各流程间的联系,根据各数据间的关系才能更容易找到问题。

  1. 销售收款流程:销售的大体流程是:"客户筛选- 客户信息建立-账期信用额度设置-价格设置-订单管理-返利管理-收款流程".销售流程内部是有勾稽关系的:

  1)客户的账期和信用额度设置:一般与该客户的销售额相关,比如给1个月的销售额为信用额度。

  2)价格设置一般与客户类型相关,比如一级经销商的价格,零售商价格,直接卖给客户的价格不同。 一般公司对于同一个产品会有个价格体系,给到客户的价格与其客户类型相关。

  3)返利一般都与销售情况有关系,取决于公司返利模型设置。 但如果客户的返利和销量和其他客户都完全不同的话,需要特别注意。

  4)应收账款和销售也相关,计算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和当期销售额的%, 如果比例急剧上升可能存在问题。另外不同销售模型关注的重点也不同:

  1)经销商模式: 会产生渠道存货,所谓渠道存货就是在经销商或商家未销售出去的存货。 刚入这行的时候我觉得既然都卖给经销商了,那就是销售完成,为什么还要密切关注经销商库存?

  后来一件事儿让我意识到了渠道库存监督的重要性。

  我工作过的某个公司,当年生意一直很好,但销售也会为了完成指标,时不时让经销商年末多屯点儿货,或者搭售不太好卖的产品。我相信这也是经销商销售模式的常见情况。但是某年忽然三公消费限制,对公司产品冲击巨大,为了完成当年业绩,公司还是继续像经销商压货,并且提高经销商信用额度,最后经销商卖不出去产品,不还钱,应收账款大增。

  实在瞒不下去,才向总部汇报情况。

  由于经销商存货太多,担心经销商大量压货后会抛售,搞乱价格体系,又做了回购的操作,销售额一连3年都收到重挫。

  还好集团实力雄厚,不至于现金流断裂,才有钱回购,不至于产生持续长期的影响。但是这件事让我明白了经销商存货监督的重要性,因为:

  A. 公司销售给经销商的数量,正常情况下应该与经销商的销售相似。 如果经销商销售远远小于公司卖给经销商的数量,那就说明经销商存货在增加。

  B. 看一下经销商存货足够支撑几个月的销量,看这种情况是否正常。

  C. 如果存货过多,会导致应收增加,进而引起收款困难。另外渠道存货过多,还会产生为了清库存而抛售产品的情况,会造成价格体系崩塌。

  2)直营模式传统门店销售,按照门店统计销量。了解各门店的销量和客流量的关系;租金销量比;门店现金和存货管理等。

  3)电商模式第三方运营的管理;退货管理;平台价格设置;平台订单和财务系统的对接等我在下面也总结了一下销售流程的流程图:

1.jpg

  另外,分析销售数据的维度:

  1. 按月份分析,看销售是否有季节性。 是否存在每到年末,季末就销量猛增的情况,如果存在要特别小心销售确认的问题。 因为一般公司会按照季度考核销售人员的KPI, 特别是经销商模式,很容易有压货的情况。

  2. 按产品分析,另外分析单价,用平均数,众数筛选,找到特殊折扣订单。

  3. 按客户分析销售额,同时比对应收账款余额。找到特殊客户,询问原因。

  4. 按客户分析销售额,同时对比返利情况。找到特殊客户,询问原因

  5. 如果是经销商模式,需要分析公司销售给经销商及经销商销售情况

  6. 如果是直营模式,需要按照门店分析销量,在看门店的面积等做一些分析7. 如果是电商,需要分析给第三方的运营费和销量的关系当然,分析的维度还应该结合其他科目分析。这部分我们等所有流程都介绍完毕之后再来介绍。先把其他流程的总结贴上,下回继续写起来。

  接着上次的回答,继续聊聊生产流程:

  1.基本流程如下:

  1. 2.png

  2. 生产流程和销售流程关系紧密,勾稽关系具体如下:

  1) 产品供不应求: 按照产能及设定年度生产计划,然后再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公司的销售计划。

  2) 产品供大于求:按照销售计划制定生产计划。但是无论哪种情况下如下的等式一般会成立:本期销售+本期免费品出库=年初库存+本期生产-年末预计安全库存一般来说,安全库存和销售正相关,一般是x个月的销售额,x取决于生产周期及物流周期。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销售正常,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存货的大幅增加,必然伴随着销售的增加。 如果忽然存货大幅增加,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产品销路忽然出问题,可能产品线变化,也可能虚假入账。

  3. 生产流程的审计重点:

  1) 生产计划流程审计:从财务的角度,最开始我主要侧重在成本的分析上。

  后来发现,虽然成本分析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生产计划流程的审计。我刚刚在第2点提到,公司的生产计划和销售紧密联系。所以年度有年度生产计划。同时这个生产计划应该分解到每个月,每一天,而且必须根据销售情况作出快速的调整。

  对于一些大型的集团公司,销售和生产不在同一家公司,经常会出现销售和生产脱节的情况,这时候非常容易出现存货的异常变动,也会导致某些产品缺货,同时另一些产品供不应求。 这都是生产计划没做好。缺货会影响销售,也可能让竞争对手趁虚而入, 从而影响了市场份额。存货过多会导致存货周转率变慢,从而影响投资收益率。

  这两种都对公司影响深远,作为内审,应该在这里多下功夫,细细了解每个环节,找到问题所在,从而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

  2) 成本审计:从财务角度,成本非常重要,审计必须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所以首先要了解成本核算的方法,确保制造费用(人工成本,水电煤费用,机器设备折旧等)的摊销合理且方法统一。 其次,对于原材料成本的结转准确无误。最后,需要审核成本的合理性及是否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3.png

  入上图所示,成本主要分为几个部分,原材料和包材与采购成本相关;人工和折旧摊销与生产效率及产量相关;运输成本与销售模式相关。 通过分析各部分的占比,和与同行业的对比,进一步分析是否有哪个部分可以进一步优化,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3) 存货管理审计:存货管理良好的公司,需要有每日的动盘,月盘及每年的盘点。 盘点的形式,参与人员,盘点发现的账实差异如何处理,是否记录差异原因都是评价公司存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任何存货的出入库都需要有标准流程。

  4. 生产流程数据分析重点:

  1) 存货周转率分析:了解存货的周转周期,将数据与往年同期数和行业数据对比,容易反映公司资金利用率。

  2) 存货变动v.s.成本:一般情况下产成品出库数量应该和当期确认的成本相似 (可能有些出库时促销等,不入成本,直接计入费用),如果差异巨大应寻找原因。

  3) 存货变动v.s. 销售变动:期末存货是否与销售额成正比变化,不是请询问原因。 存货过多可能是存货积压引起,存货过少时也应该与管理层沟通,是否会存在缺货情况。

  4) 成本分析:按产品,按成本组成部分详细分析成本。确保成本核算无误,并找到成本优化的潜在机会。

  采购付款流程是个非常连贯的流程,我们首先梳理一下流程:

  用户部门提出采购申请 --- 部门领导审批采购申请 --- 采购部门找供应商谈方案比价---采购与用户部门选择供应商----下采购订单---新建供应商---采购收货---发票入账---付款这个就是一般公司的采购付款流程。

  每个环节的审计重点都画在下图中。

4.png

  对于采购付款流程来说,实际上是公司舞弊的重灾区,很多人问我采购是不是主要就是谈价格呢?让公司以更好的价格买到质量更高的产品。

  这自然是采购部门的一大职能。 但实际上,从组织架构和公司治理角度看,采购部门的只能远不止于此,它是一个与用户部门相互牵制的部门。用户部门是使用服务或者采购回来物品的部门,如果同时也由他们选择供应商,很容易出现舞弊现象。这时候引入第三个部门,选择供应商,提供比价。然后对于供应商的服务质量,由用户部门提出意见,这样可以从用户部门收走部分权利,降低舞弊概率。或者说,即便采购和用户部门都有自己的供应商,那么这时候两边的供应商还得比较,有助于公司得到更好的服务。

  我们在看看审计重点,从这些角度可能更容易查到造假:

  1、采购单价v.s. 成本入账单价: 注意原材料采购单价与成本之前是否一致,如果不同,必须找到原因。对于常用的原材料,如果采购成本变化巨大也要重点注意。

  2、付款抽凭: 三单匹配,合同匹配,是否付款后入费用或成本,入账时点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

  3、再从舞弊角度看如何分析:了解流程后,需要对各供应商在各事业部使用情况做分析,是否存在某个部门仅仅使用某一个供应商的情况,如果有,要了解原因,并仔细检查报价单,与其他事业部类似产品对比,看是否存在问题。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财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