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企业亏损问题的凸显也把钢铁企业的债务问题堆到了风口浪尖,当前钢铁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系统性风险来袭,资金链断裂危险加剧,很多钢企资不抵债。截至2013年上半年,已有5家钢企资不抵债,负债率超过100%,另有15家超过90%。中国规模最大的前10家钢铁企业中,首钢集团负债2845亿元,负债率超过72%;鞍钢集团负债1742亿元,负债率超过60%;河北钢铁集团负债2354亿元,负债率超过73%;宝钢集团负债2289.9亿元,负债率45.6%;山东钢铁集团负债1394亿元,负债率高达78.76%;华菱钢铁集团负债总额955亿元,负债率高达82%。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负债3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高达1.3万亿元,相当于全部销售收入的1.67倍,相当于利润总额的1327倍。
面对严峻的钢铁行业发展困境及惊人的债务问题,作为钢铁业主要融资渠道及主要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成为当下商业银行不可回避的新课题。《孙子.谋攻篇》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银行来讲如何减小和规避钢铁行业不景气对借贷银行的影响,就必须透彻的分析钢铁行业的银行债务形式、结构从而更好的调整银行相关的借贷政策,做到优化扶持,重点扶持,减少坏账率的发生,形成良好的借贷循环体系。
一、钢铁企业银行债务结构分析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融资渠道有三个:分别是自筹资金、社会融资及银行贷款,其中银行贷款是主要融资渠道,占比达80%。
1.钢铁生产企业银行债务结构
(1)中长期贷款。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五年以下(含五年)的贷款;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的贷款。中长期贷款又可称为项目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新建、扩建、改造、开发、购置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贷款。
(2)短期贷款。短期贷款是我国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的一种形式,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我国目前的短期借款按照目的和用途分为流动资金借款、临时借款、结算借款等等;按照借款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分为保证借款、抵押借款、质押借款、信用借款。
(3)票据贴现融资。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资金不足时,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支付给收款人的一项银行授信业务,是企业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品交易而向银行提出的金融需求。票据一经贴现便归贴现银行所有,贴现银行到期可凭票直接向承兑银行收取票款。
中国钢铁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长期银行贷款为2661.24亿元,同比增长38.32%;短期银行贷款3679.86亿元,同比增长31.41%。同期央行相关数据显示,钢铁企业中长期和短期贷款增长速度远高于国内其他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中长期贷款比短期贷款增长幅度高出9.13%。随着钢铁行业整体进入“寒冬”期,业界对钢铁行业的不看好,截止2013年已有超过70%的钢铁行业贷款为短期贷款,贷款额达9371亿元,长期贷款仅为3628亿元,2013年上半年银行对钢企的短期贷款同比增加1125.54亿元,增幅为13.65%;同期长期贷款减少73.99亿元,同比下降2%。这不难看出银行对钢铁行业的态度,收紧中长期贷款,增加短期贷款比率,促使钢铁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同时降低银行借贷风险。
2.钢贸企业银行债务结构
钢贸企业银行债务近年来成为银行借贷案例的一个诟病。2012年,上海约20家钢贸企业因为贷款无法偿还,而被光大、民生等多家银行集体告上法庭。在钢铁业的特殊困难时期,这一消息无疑又给业界平添了几分暮气。与此同时这也让人们更为关注到钢贸企业的银行贷款方式。钢贸企业作为贸易类企业资金流大,因此主要以中短期贷款为主。而贷款的形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联保互保形式。按照相关规定,3至6家企业可组成一个联保团体。在共同的专业市场圈子里,由企业自愿组成团体。成立联保团体后,银行给单户最高授信可达到1000万元,联保团体最高授信可达到5000万元。这种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单个企业的信贷风险,但是,当整个行业遭遇窘境的时候,信贷风险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损俱损。如上海的20家钢贸企业被诉一事以及无锡一洲钢贸集团老板“跑路”一事均系联保互保造成的不良后果。
(2)质押贷款。此种贷款方式是钢贸公司用钢材质押给银行进行贷款。在申请贷款时一些不良老板用钢材以次充好、重复抵押以及向上游钢企借货虚假质押等形式来骗取贷款。
(3)抵押贷款。在钢贸行业抵押多为房屋,而房屋的抵押率超出100%。楼市在国家政策性调整后出现回冷,房屋的高抵押率无疑给钢贸借贷的回款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在钢铁行业中,对于钢铁生产企业的银行债务风险大多存在于中长期的贷款中,由于上游铁矿石的价格攀升及下游制造业、房产行业的用钢量增幅缓慢,以及钢铁企业库存积压等问题的共同出现,导致钢铁生产利润微薄。
如果一意孤行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及增产项目的中长期贷款力度,对于钢企来说不是可取的发展方向,对于银行而言也加大了银行坏账率的风险,尤其是对于资信不良、能力有限的中小型钢企来说更是应该慎之又慎。而对于钢贸企业而言,是目前钢铁行业银行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从上述的三种贷款形势来看,钢贸企业的贷款风险更多的存在于授信及信贷方式上。只要合理的审批及管控钢贸企业的债务风险会降低到合理范围内。
二、审时度势做好风险防范
1.针对钢铁生产企业的债务风险防范
钢铁生产企业现在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为了发展他们渴望银行的贷款。但用贷款“容易”还款“难”来形容现今的钢铁生产企业来说一点都不为过。对于银行来说放贷时更需慎重。
(1)全面深化完善钢铁企业授信政策,应从多方面考察申请企业。首先,在规模上选取大型钢铁企业,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大型钢铁企业。在钢铁行业的冰冻期,大型的钢铁企业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和还贷能力。随着钢铁市场形势持续恶化,民营钢厂受重创。据有关人士在举办的“全联冶金商会企业交流会”上获悉,2013年上半年88家骨干民营钢厂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2.43亿元,销售利润率0.31%;去年同期上述钢厂平均吨钢利润33元,今年降到8.70元。其中有42家亏损,亏损额达到63.2亿元,亏损面达47.7%,因此,国有大中型钢厂在抗风险能力上还是更胜一筹的。其次,在结构上选取有发展前景并有意识进行结构调整的钢铁企业。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已经在钢铁行业行不通了,钢铁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在意识上进行转变,向集约型发展,这样才能使得钢铁行业焕发新的生机,从而也能保证银行的回款率。据有关人士分析,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去产能化和结构重组的关键期,历时至少2到3年,这是我国钢铁行业阵痛后必经的发展方向。
(2)继续提高中长期贷款的门槛,增加短期贷款比率。我国钢铁行业进入产业重组升级的关键期,这势必会淘汰一些劣质钢企净化钢铁行业的“血液”,因此,银行在提供中长贷款时必须提高门槛,对一些没有建设性意义的项目、没有必要的“铺大摊子”应坚决回绝。提高中长期贷款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刺激钢铁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循环要加大短期贷款的比率,促进钢铁行业的良性运转。
(3)加强贷款风险监控,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既要做好贷款风险评估和授信管理,又要完善贷后管理机制和手段,加强资金使用监控,防止贷款被挪用。
2.针对钢贸企业银行债务风险防范
钢贸企业银行债务问题在这次钢铁行业的浩劫中似乎要比钢铁生产企业突出得多,也棘手得多。
(1)质押贷款要严格、审慎。针对于钢贸企业质押钢材进行贷款存在借货质押、重复质押以及以次充好的情况,银行在审核及放贷时要严格进行审查,一旦出现问题要对业务经手人及贷款企业进行责任追究,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2)收紧联保互保企业贷款。针对于联保互保企业团体关系复杂,导致对银行贷款形成多头担保、过度担保的乱象,银行要对这些企业及时进行债务清理,收紧贷款额度,或者是只收款不放款,逐步理清这些企业的债务。
(3)抵押贷款要对抵押物进行严格审核。作为抵押贷款尤其是以房产为抵押物的贷款必须要降低抵押物的抵押率,抵抗抵押物自身价值波动的冲击。如原先存在房屋抵押100%甚至是120%的抵押率,这就很容易受到房产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房产抵押贷款理性的抵押率应该是普通住宅抵押率80%,商铺抵押率70%,工业厂房50%,要坚决杜绝高房产抵押率。
(4)完善授信管理制度。完善授信管理制度对于钢贸企业而言,主要是贷款后的监管、检查工作,银行对于很多钢贸企业贷款后款项的用途不甚了了,很多不良钢贸企业老板利益驱使会把贷款挪为他用,据业内人士透漏,有的老板会把贷款拿去炒房产,如果情况这样,基于楼市的低迷很大可能贷款就会变成坏账而使贷款流失。凡出现挪用贷款情况务必加大惩罚力度,以儆效尤。
三、结语
当钢铁企业迎来行业冬季的同时,承受这场危机的不仅是钢铁企业,还有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的各大商业银行,分析钢铁企业的银行债务风险既是对钢企的“把脉”,也能更好的利用金融杠杆来进行调控,审时度势的实施有效的借贷政策,应对钢铁行业的经济危机。在稳定钢铁行业大的经济环境的同时重点、优化扶持结构先进、合理的钢铁企业,帮助钢铁企业早日走出“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