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城乡二元化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象, 从社会经济因素、社会关系因素、信息因素三方面探讨了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 提出了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户籍制度障碍;文化障碍;主观障碍。
关键词:农民工; 经济社会学; 城乡二元结构;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一方面, 农村劳动力大量地从土地上游离;另一方面,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的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发达地区流动成为重要的劳动力市场流动形式。按照经济社会学的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受到经济方面的影响, 还有来自社会经济因素、社会关系和信息因素的影响。同时, 由于户籍制度、文化障碍和农民工自身的障碍, 农村劳动力在流入城市地区之后也存在很多问题。农民工始终是城市中的边缘人物, 难以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享受到城市人的同等待遇, 农民工的边缘化, 无法实现身份认同, 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城乡二元化与农村劳动力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出现了城乡二元化的趋势。我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将资源集中在少数城市地区, 导致在城乡及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 劳动力从较不发达地区转移到较发达地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待遇问题引起学者广泛的关注, 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当地城市, 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乡二元化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 二元结构不仅仅只在经济层面体现出来, 更应当体现在社会层面 (庄士成、王莉, 2014) 。因而, 不能仅从经济层面去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 在经济和社会多层面关注, 才是理解经济发展应有的态度。
二、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社会行动是韦伯社会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中, 经济社会行为不同于经济学理论分析中的经济行为。经济社会行为不单单是受到物质利益和理性驱动, 行为的其他方面也是韦伯关注的重点。
根据韦伯的说法, 有四种主要的社会行动:传统的, 感情的, 价值理性的, 工具理性的。在经济行动中, 没有使用暴力并且经济目的是主要导向。在经济取向的行动中, 或者目标是经济的但使用了暴力, 或者目标不是经济的但经济方面的因素被考虑进去。经济社会学既研究经济行动也研究经济取向的行动, 而经济学传统只研究了前者 (胡雅梅、韩克庆, 2015) 。
相比于市场分析和文化分析, 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同时包容了经济和文化的作用, 而且承认历史的影响。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的分析
在刘易斯的二元论述中, 经济发展过程中, 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 工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劳动力将出现从农业部门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的现象。在我国, 农村劳动力为何要从农村流向城市, 这是一个问题。经济学家认为, 劳动力对经济收入的预期和迁入地、迁出地之间的经济差别是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重要原因。然而除此之外, 还有更重要的社会因素值得探讨。
1、社会经济因素
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别早已有之, 仅仅用经济学的推拉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外移的原因。在传统上, 我国以家庭伦理为中心, 注重家庭及家族的延续, 家族财产是延续家族的物质基础。在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下, 绝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在迁入城市地区之后依然是以家庭为单位。农村地区经济落后, 农业收入低, 在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时候还需要承担养育家庭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家庭更好的生活条件, 许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成为了农民工的一员。
2、社会关系因素
人是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员, 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网络关系的影响。在农村劳动力向外流转的过程中也受到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首先, 面对众多的城市, 农民工选择进入的城市往往是熟人介绍, 因而在一个城市之中往往会形成同乡聚集的情形。如果个人能够通过他的关系网络得到帮助, 那他将某地作为选择的意向动机就会更加强烈。其次, 对初次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而言, 城市的陌生感使得他们需要同伴的结伴来减轻这种不熟悉和不安。
3、信息因素
社会关系是农民工信息传播的最主要来源。社会关系网络为农村劳动力带来大量的有用信息, 这些信息是政府和媒体无法提供的, 并且也更加可靠。一个农村劳动力首先流向城市, 有关打工的信息接着会传到农村的其余人那里, 并促发他们进城打工的心理。而其他人会通过已外出者来增加经验并且获得帮助, 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要向外流动的可能性。在信息的有效性方面, 亲友、老乡所提供的信息也更为可靠。
四、农民工为何难以融入城市
虽然我国目前已有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 但时至今日, 农民工始终是城市中的边缘人物, 难以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享受到城市人的同等待遇。这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
1、户籍制度障碍
在计划经济时代, 国家为了限制人口的流动而制定了户籍制度, 户籍规定了人的身份, 也由此规定了与身份相关的权利和待遇, 即使发生了人口的转移, 户籍却未随之改变。由于受到户籍的限制, 农民工不能像当地居民那样平等地享有本地的各项权利与待遇。与此相对应地, 农民工没有户籍身份的认同, 便会疏远这个城市, 从心理上产生排斥。
2、文化障碍
市民和农民工不同的社会化过程, 造成了二者的文化分化。对城市居民来说, 社会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结果就是现代性和城市性的获得。这种匮乏恰恰是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 也是歧视产生的重要前提 (卢国显, 2010) 。
五、总结
经济行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动, 它不可避免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比如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念等。因此在分析农民工流动问题时, 运用经济社会学的思想, 要从经济、文化、历史、制度等多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庄士成, 王莉.社会融合困境与城镇化“陷阱”:一个经济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 2014 (11) 102-106+144.
[2]胡雅梅, 韩克庆.从经济行动到经济秩序:韦伯经济社会学思想研究[J].东岳论丛, 2015 (08) 77-83.
[3]卢国显.农民工:社会距离与制度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引言经济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末,先后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分别是20世纪初的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传统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的复兴阶段(刘少杰,2009)。新经济社会学(NewEco-nomicSociology)即经济社会学的当代演进,是一门运用社会学...
大数据是一种信息资产,通常用于指代大量的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其中非结构化数据日益占据主体且拥有较高的增长率。作为一种数据集合,它不是由常规软件或技术手段而进行的定向捕捉。...
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是一门以社会学的视角观察、阐释经济现象与经济制度的交叉学科,需要明确的是,虽然他和经济挂钩,但是经济社会学内在的理论进路和分析理路仍然遵循了社会学模式,它不会将经济现象独立于社会结构去看待。这门学科特色在于,...
作为零售业发展的最新阶段,学界和业界对“新零售”的理解莫衷一是。2017年6月9日,在阿里巴巴投资者日大会上,面对“阿里巴巴如何理解新零售”的提问,马云表示,所有线上线下从业者应该向同一方向努力,即让消费者快乐。...
经济社会学虽然在1879年才正式提出,但实际上自经典社会学时期以来,经济社会学一直都是社会学研究中很有生命力的一个分支。一般上将经济社会学分为古典经济社会学与新经济社会学。前者发轫于托克维尔与马克思,经韦伯、迪尔凯姆、齐美尔从各个角度进行...
2.4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涵和经济社会学特征2.4.1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涵。(1)关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内涵的多角度探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在工农城乡关系的基础上展开的。根据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原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工业与农业、城...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农民工问题,是指中国大陆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
20世纪80年代新经济社会学的复兴,引发了经济社会学领域的重大变革,对古典经济学构成了全新的挑战:第一,新经济社会学不再如以往只涉及经济学的边缘领域的研究,如宗教、家庭等,而是直逼经济学的核心领域---企业和市场,关注企业和市场中的经济行为是...
经济社会学概念最早于1879年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创立,后得到马克思、韦伯等社会学大家的关注.自1985年格兰洛维特重新提出嵌入理论始,新经济社会学不断发展,成为社会学中最具有活力的一个分支学科.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对经济社会学进行梳理:第一部分对经...
一、金融服务消费者理性选择的经济社会学涵义虽然在现代经典金融理论中,市场是以经济人理性为前提的有效市场,但经济行动者必须考虑他人的在场和行为,并且还受到除偏好、稀缺资源之外其他因素的制约与影响[1.所以,作为社会行动的表现形式,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