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遵循科学的学术规范,尊重经济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胡寄窗教授在20世纪30年代接受了西方规范的经济学教育,掌握了理论经济学的分析范式。20世纪40年代,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己经分门别类且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而中国经济学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科学中最落后的学科之一。为改变这种状况,胡寄窗教授留学归国后着手创办了《经济学报》杂志,致力于向国内介绍前沿的经济学理论。胡老认为,该刊专注经济学领域虽然不符合当时注重应用研究的潮流,但理论为事实之母,因此该杂志的风格注重经济学理论的研讨。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胡老尚保存底稿的近30篇文章中,有近1/3是对现代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介绍,包括无差异曲线、费雪的货币数量说、凯恩斯理论、替代弹性、需求曲线、报酬递减法则、充分就业论、供给曲线等。在《经济学报》停刊之后,胡老又主办《经济论评》杂志。除了主办杂志之外,胡老还积极著书,介绍外国经济学的发展。胡老在回顾民国时期撰写的-部“经济学说史”时认为,该书“在世界同类著作中也应该是较为新颖的一部,因为其内容己为凯恩斯、垄断竞争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等辟有专章介绍”。
胡寄窗教授早期一直从事外国经济学说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但他认为,“不能只懂得西洋的经济学说史,置祖国的经济文化遗产于不顾”。③在转向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工作后,胡寄窗教授遵循国际上经济学通行的学术规范,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考察和分析中国经济思想。胡老认为,用现代经济理论考察古代中国经济思想是必然的,如果不运用现代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思想史进行研究,不仅不能很好地分析古近代经济思想,而且其分析出来的成果有可能是无意义的。“‘新科学的起点’,具体地说,就是采用世界通行的科学的分类体系和科学的分析力一法。只有从这里出发,才能更好地整理祖国的光辉文化遗产,才能正确地引进和消化国外的先进科学知识,从而在新的条件下为全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
除了运用国际上经济学通行的学术规范对中国经济思想史进行研究之外,胡寄窗教授还强调关注中国经济思想史不同时段的内在特点,认为在体例上应根据中国经济思想发展演变的自身逻辑线索进行架构。中国近代早期经济思想史著作主要按人物思想设计体例,到了民国时期,大量经济学成果涌现,很难再按照人物铺排经济思想。胡老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研究体例进行了创新,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经济思想以人物为中心展开论述,“五四”运动到1949年的经济思想则按专题进行考察。胡老认为,“如果我们仍照‘五四’运动以前那样,以个别经济学家为体系来编写,那将是对国外经济学教科书内容的复述,人人千篇一律,缺乏新的内容,即使个别经济学家在极个别问题上倡尔有点新见解,也不足以用专章来论述。……此时期的经济学家们对国外经济学说较系统的传播作用是可以肯定的,但从经济科学的历史发展角度考察,又当别论。”
二、重视外来思想的准确性,以原创性贡献作为梳理经济思想史取舍的准绳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一门具有较为明显本土特色或“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中国经济思想有着自身的渊源和久远的历史,曾以其光辉成就自立于世界经济思想之林;而中国的经济学却是近代以来受舶来经济学影响的产物。考察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历史,其中一条重要线索,便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曾经贯穿着中国传统的古旧经济思想与从西方引进的新鲜经济思想之问的较量和斗争”。因此,在“本土”和“国际”的互相碰撞中梳理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演变线索,成为胡老对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又一重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胡老非常重视原创性理论的学术贡献。20世纪80年代胡老编写《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回忆其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编写《中国经济思想史》三卷本时并没有打算整理鸦片战争以后的部分。因为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近代时期典型的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己经没有新的发展,与此同时,新引进的西方经济学也不够成熟,因此,很难总结出有理论意义的新经济观点。也正因如此,胡老将这段时期称为“述而不作”的年代。胡老看到了中国留学生如赵酒传、蒋硕杰、张培刚等人在这段时期对经济理论所作出的贡献,但也认为,尽管留学国外学生的博士学位论文取得了部分成绩,毋庸置疑的是,从总体上看,留学生的博士学位论文大多数均以研究中国现实的或过去的经济问题为主题,故而没有将这些论文纳入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范围中,因为有些著作不能说在经济理论上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于这一时期经济思想的概况,胡老曾总结道,“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过渡性质,决定着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思想基本上只是传统经济观点的反当和外来经济观点的复述,只是到本时期之末,才有极个别的值得提及的新经济观点的出现。
正是缘于认识到国内外经济学水平的差距,胡老极为重视外来经济思想的准确阐述和原创性,并以此作为其梳理经济思想史的取舍标准。胡老认为,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特点是:“新的经济思想几乎全是由海外引进的,且不谈其引进力一式应否依样画葫芦地照搬问题,也还有一个是否准确照搬问题,至少是不可能对引进的外来经济思想很快地提出新的发展和创见。”而经济思想史乃至任何经济学说史的任务,在于总结历史上出现过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和学说,而不是把久己存在的旧思想重复叙述。转述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的外来经济思想在当时是必要且有用的,“可是却不能作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应予以总结的内容。”尽管胡老认为“五四”运动到解放前夕这段时期国人在经济理论上“述而不作”,从经济思想上来说“并无特殊创见”,但胡老坚信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为我国在未来世界经济学说力一面的‘起飞’开始准备条件”。
三、以世界经济学源流为视野,对中国经济思想史进行定位
在20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初创时期,有学者提出应该从国际视野进行考察和比较,既强调中国经济学说有别于西方的经济学,同时也强调中国经济思想和其他国家经济思想之问的互动和影响。例如,唐庆增在1936年出版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一书中提出,研究一国经济思想应注意本国经济思想所受他国经济思想之影响,以及他国经济思想所受本国经济思想之影响。胡寄窗教授在研究中始终坚持将中国经济思想史置于世界经济学发展的源流之一进行考察。胡老强调“我们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既要立足于中国,也要放眼世界”。在《政治经济学前史》一书中,胡老将中国经济思想列入世界古代的经济思想史整体范畴进行考察,“关于政治经济学前史或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思想一类的著作,国外出版的己属不少,但它们多从欧洲中心论出发,着重研究古希腊罗马以及其他各国的早期经济思想,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成就一向无人问津”。他认为,编写《政治经济学前史》不在于使中国的经济思想挤进世界学术之林,而在于用古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来丰富世界古代经济思想的内涵,并藉以破除经济学家心口中广泛存在的欧洲中心论偏见。在此基础上胡老提出,一部完整的世界经济学说史必须由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创建。胡老从全球化的视野对中国经济思想史进行国际定位,不仅仅只是学术追求,更是爱国主义情怀使然。
同时,胡老并不回避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不足之处。“在中国封建经济的发生和鼎盛时期,曾产生了许多绝不亚于欧洲同一时期的经济观点。十六、十七世纪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长足发展,在此基础上,古典经济学应运而生,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逐渐丰富其内涵。反观中国则自17世纪以后封建经济仍保持其极大的支配势力,因而其经济思想仍被局限在原来的范围内停滞不前,相形之下日益落后于西方,终于被资产阶级经济学所代替。’,“中国经济思想的成就,在17世纪以前绝不落后于西方,……不过,近三百年来我们的经济思想的确是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这也是我们要承认的事实。”
为了让国外的研究者了解中国经济思想史,引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走向世界,胡老在八十多岁高龄之际完成了两本英文著作,一本是《中国经济思想简史》,另一本是《17世纪以前中国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这两部著作口前己成为国外学者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中国经济思想史(三卷本)》英文版在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各国学术界亦有重要影响。胡老为弘扬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努力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以下一些例证足以反映胡老研究的国际学术影响。日本学者上野直明1971年出版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在体系结构上宋以前的部分借鉴了胡老三卷本的体例,在人物选择上也没有超出胡老《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范围,同时胡老许多独特见解和观点也被上野直明所采用,“可以断定书中相当大一部分内容(宋以前)受胡寄窗教授的专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中两册的精神与观点的影响甚深”。国际著名的经济史学期刊《政治经济学史》在1987年第3期上发表了James L.Y.Chang撰写的文章"History of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Overview and Recent Works",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胡老的三卷本以及《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这一系列著作深入考察了自西周至1949年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在该篇论文第二部分,作者重点介绍了胡老对西周至1840年中国经济思想的历史分期、先秦时期代表性的经济思想以及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的一些专题性问题的总结与观点。在文章的注释16中,作者对胡老的生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进一步指出胡老具有广泛的研究兴趣和广博的学识。俄罗斯历史学家Z.U.I,apina在1985年出版了有关李靓“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的著作,将《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一卷、第二卷列为参考文献。俄罗斯历史学家J.I.Kroll在2001年出版了关于桓宽“盐铁论”的译著。在序论中讨论桑弘羊的经济观点时重点介绍了胡寄窗教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010年在武汉大学和欧洲经济思想史学会共同举办的“经济发展思想比较国际研讨会”上,德国经济学家Bertram Schefold的报告"Asian Classicsin A Western Collection of Classics of Economic Thought”在介绍“盐铁论”时讲到,其参考来源是胡寄窗教授的“A Concise History of Chinese EconomicThought"。
胡寄窗先生曾受教于标准的西方学术训练,却能不拘泥于经济学中长期以来西方中心论的思维定势,保持着对经济学前沿动态的高度敏感和准确把握,这与胡老对中国经济思想的自信是分不开的。正如胡老本人所写到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以往的文化科技等领域曾作出过世界人民所公认的许多划时代的贡献。据此可以断定中国人民在文化科技力一面包括经济思想,将不会长远落后于世界水平。特别是在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力一针的正确领导下,这个光辉的未来将会较快地出现。到那时,中国经济理论的成就,不独为中国所特有,亦将为世界人民所共有;既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主要内容,也构成世界经济思想史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胡寄窗.胡寄窗文集[M].北京:中国则政经济出版社,1995.
[2]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8.
[3]胡寄窗.政治经济学前史[M].大连: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4]谈敏.中国经济学的过去与未来—从土亚南先生的“中国经济学”主张所想到的[J].经济研究,2000,(4);57-65.
[5]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叶坦.中国经济学术史的重点考察—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论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4);132-142.
结语张培刚先生是一位跨越两个世纪的经济学家。他曾经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花费大量时间、心血撰写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中提出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使他成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他中断了约30年的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后,他为适...
结语无论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去评价,还是以当代的思维去研究,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光芒都是无法被遮盖的。现阶段,对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进行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研讨了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形成历程、主要内容以及当代评述,并且...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人类生存,更成为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从未间断,我国学者也试图从演化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中寻找发展生态经济的依据。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相较过去十年将有所减缓,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势在必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金融业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关键节点,货币市场上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优化和资本市场上股票市场的改革已经启动,金融业改革对于...
以往问世的诸多研究梁启超的着作,除对他在学术文化上的贡献有所阐述并高度评价外,较多的是对他的政治思想作出的评价,而对他的经济思想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梁启超经济思想的研究,相关着作和论文也逐渐多起来。由赵靖...
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并不是马克思的首创,在马克思之前以及他同时代的许多思想家都对此进行过研究。马克思的研究和他们相比,其进步之处在于他的科学的研究原则、视角和方法。在马克思之后,也有许多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等对消费问题进行了详尽地研究,...
新中国经济学的60年与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60年的实践是相互共生的60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提出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也是时代赋予中国经济学人的任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围绕这一问题,以马克...
结语《福乐智慧》是研究古维吾尔民族发展史具有珍贵价值的重要着作,近年以来好多研究者,取得了政治,文化,法律,伦理,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出色功绩;从今以后也对《福乐智慧》的研究能够成为魅力不衰的显学。从学理上讲,本文以《福乐智慧》的经济思想为...
摘要李先念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人,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开创者、领导者和奠基人。作为老一辈革命家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主席和全国政协主席,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为一名典型的由红到绿的理论家,高兹的理论经历了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实现了早期理论的政治化和后马克思转向,从技术、分工、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等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从1965年到70年代初,高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