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思想史论文 >

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09 共2953字
摘要

  1 经济正义思想概述

  关于经济正义最早的概念可以在古代中外思想家那里找到表述,比如:先秦道家以自然主义为核心的经济伦理和经济正义思想;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关于民众占有并行使财产权利适度和中道的正义观;柏拉图关于建立财产权利和财产关系亘古不变秩序的正义观念。这些古代经济学家关于经济正义的形式观念大多已经表达出朴素经济正义思想的内容,前者是尊重秩序、履行承诺,保持适中,后者体现为崇尚权利、和谐互利和经济恰当。 在我国先秦时代和西方的古希腊时期,这些经济正义观念不约而同的隐藏在"善"的面纱下。

  2 经济正义思想的特征

  经济正义是指在正义的一般意义下,突出反映正义的理性实践精神或者现实的规定,即民众的经济行为需要选择一个理想的体制化目标和规范来解决社会经济关系所产生的矛盾。经济正义是从人的本性出发对社会财富进行合理化分配。

  近代经济正义思想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精神紧密联系的,二者具有天然的契合性;经济正义思想的实质符合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和市场的价值原则,双方具有可通性;在资本主义的产权制度和私有制度中对经济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正义制度的发展;经济正义思想所具备的实现公有制经济目标的研究内容,自然成为马克思社会正义学说及社会经济正义观的理论源泉。

  经济正义思想最基本的特征,或者说经济正义所追求的最主要目标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获得自由和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从这个理论意义上,可以把经济正义看成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意义元素或者经济学的精神核心。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历史性的存在,在对经济正义的认知和探索中也就表现出历史性的特征。突出特征就是经济正义的概念和内容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出现相应的变化。社会正义的核心衡量标准之一就是经济正义, 经济正义也是社会正义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 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斯密对经济正义的最初步研究到近现代的莫尔、欧文以及马克思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不断使经济正义问题的现实意义得到凸显。

  3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中的经济正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资本积累的主要内容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一方面,资本家从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以外,还必须增加自己的资本,以便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雇佣更多的工人,扩大生产的规模。也就是说,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贪欲是推动资本家不断进行积累的内在动力。

  资产阶级学者为了替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一向用各种谬论来掩盖和歪曲资本积累的真实内容。在现代经济学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前期资本主义经济学者的经济正义思想。比如在早期一些学者的的学说中认为经济正义是以功利原则为基础的个人权利。 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通过规则制定和制度安排,对私人财产权利进行有效界定, 在满足人性中自私自利要求的同时,相应对私有制的正义性进行鼓吹。 认为以"私恶即公利" 的方式增加了社会福利总量,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人们对经济正义的本质追求。也造成了对经济现象的错误认知:当一种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功利进行提升时,它就是正义的。 正义仅仅是促进功利的手段而不是经济独立的标准,亨利正义的惟一的标准是功利。按照这种逻辑理解,只要在制度层面体现了正义的要求,社会中的种种不平等就可以视而不见,而这恰恰为资本主义制度及其资本积累的合理化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

  而现实情况却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资本积累不断加速过程中,社会的财富以越来越迅速的态势积聚到资本家的手中,创造财富的无产阶级去日益贫困,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失业人口越来越多,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日趋恶化。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及本质的分析中预言资本主义必将会最终走向没落和灭亡,这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性认知结论。但是,为了摆脱这一厄运,资本主义学者不断对社会经济学说进行调整,在制度和思想层面,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也借经济正义理论为资本积累披上虚伪的外衣。马克思在其理论著作中根本上指出,只要私有制存在,社会的经济活动就必然会表现为不计一切地追逐金钱,这个基础上,是根本无法找到正义的一点点踪迹的。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的显著特点在于,马克思从生产关系的概念来阐述经济正义,其前提和基础是对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入剖析。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的关注点不仅仅是构建一种社会的正义形态,而是致力于最终探寻一种如何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从社会经济学视角打开对资本主义制度分析的通道,使得自身的经济正义理论具有唯物主义历史管的特征正如熊彼特所说的,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过程",一方面它的发展导致了繁荣与萧条的交替,改造了现存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这种由不断创新而引起经济增长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使它本身陷入困境,走向没落,必将趋于灭亡而过渡到"社会主义".

  4 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经济正义理论和思想在经济学界占据独特的重要地位, 对经济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基础上,揭示了经济正义在社会公平正义体系中的基本性地位,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从个人美德向社会制度发展的大趋势,充分说明人们对经济正义的认识从形式正义阶段发展到实质正义阶段。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正义思想的批判性的继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开放性的指出经济正义在社会正义的理论体系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中,任何科学性研究都是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基础的,特别是对经济正义的研究。

  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揭示了人类追求正义事业的趋势是从个人美德向社会制度道德发展。人们对正义理论的认知可以从两方面阐述,一是美德,正义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崇尚和追求的正当行为;而是社会性制度规范或标准,正义是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架构进行的制度性评价标准。在当今社会中,制度正义、规范合理、制度伦理已经显现出比单纯追求个人美德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价值。马克思在承认人的真正自由的前提下进一步强调社会制度的公平合理, 引导人们认识到制度正义、规范合理和制度伦理对社会经济正义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人类对正义的追求由个人德性向社会制度道德转变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马克思经济正义理论使人们对于正义问题的研究从形式主义演变到实质主义的范畴,人们关于正义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在对资本主义经济正义批判继承的过程中,马克思对经济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进行了严格的区分。 马克思认为。 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所主张的经济正义,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正义或程序化的正义,根本未触及实质正义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
  [6]陆象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M].新华文摘,200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思想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