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受邀到我军文化艺术的最高学府解放军艺术学院,同各位领导和专家教授一道学习研究实战化教学问题。课后,学报编辑部的同志约我整理编发讲稿。对我来说,军事文化艺术教学是外行,基于学习与交流,结合本期学报研究主题,我就战斗文化的实战化教学作一探讨。当前,军队院校正在全面开展实战化教学改革。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任职教育院校的现职干部培训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实战性和实效性。把课堂教学延伸到部队军事训练第一线,贯穿到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全过程,实现实战、训练、教学一体化。因此,研究和开展战斗文化的实战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
教学与研究实践表明,战斗文化的实战化教学是军事文化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主席关于实战化军事训练重要论述为指针,积极适应战时文化工作创新发展需要,聚焦实战、靠拢部队,紧跟实战化训练步伐,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目标要求,从实战需要出发,从严从难组训施教,练就过硬的保打赢本领,大力推进战斗文化教学改革创新,着力提高战斗文化教学的实战化水平,全面提升战时文化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据了解,在军队院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员,对实战化教学有模糊认识,对“打什么仗、怎么打”以及“教什么、怎么教”不十分清楚,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实战化要求不够,导致刚刚毕业的新学员到部队后,带兵训练、管理教育能力比较弱,很难胜任基层工作岗位,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这说明,我们院校的任职培训教学,还不能完全适应部队建设的需要,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究其原因在于六个方面。
一是现在实战任务不多。懈怠必颓,忘战必危。在长期和平的环境下,强化打仗的思想准备,砥砺打仗的精神意志,尤为重要和紧迫。回顾我军建军 80 多年的光辉历程,可以说三分之一时间在打仗,三分之一时间部分在打仗,三分之一时间没有打过仗。从 1927 年建军到1949 年新中国建国,我军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直在打仗;从 1950 年到 1988 年,历经抗美援朝战争,中印、中苏边境和对越自卫反击战,部分在打仗;1989 年至今,基本没打过仗。由于长期受和平环境的影响,院校和部队有相当多的同志存在着仗打不起来,即便打起仗来也轮不上我的麻痹思想。我们如何改变这些观战、远战和忘战的懈怠心理现象呢?我认为,加强战斗文化的实战化教学是不二的选择。
二是军事训练重视不够。军事训练是部队的经常性中心工作,是最直接的军事斗争准备,也是未来战争的预实践。要坚持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坚持未来仗怎么打、兵怎么练、院校就怎么教,让学员在实战化教学中增强实战能力。通过近似实战的战斗文化教学与训练,重点应在搞透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搞透作战任务、搞透主要作战对手、搞透作战环境上狠下功夫。我军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大比武”、70年代开展的“三打三防”、90 年代开展的“科技大练兵”,以及近年来开展的联合训练,都为打赢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目前,在院校和部队的教学训练中,还存在一些违背实战要求的不良现象(。1)不敢实。主要表现在消极保安全和人为降低训练标准、避难就易、避险求稳等。按实战的标准检验落实教学训练不够严格,组织“三实”训练以弹药消耗量衡量训练效果,而不通过实投、实射、实爆检验课目质量;习惯于用比武会操、观摩研讨等活动代替实战化教学训练落实,有时形式上轰轰烈烈,但实战效能不大,对促进整体作战能力的提升促进不大(。2)不想实。实战化教学与训练消耗大、投入大、见效慢,有的认为如果实打实地搞,不仅要动用家底,还可能负债过日子,也有的担心自己实别人不实,考核、演习会“吃亏”,存在行动消极、不愿组训、被动落实的问题(。3)不愿实。组织实战化教学训练,重应用、轻基础,重过程、轻质量,绕过基础抓应用。重形式、轻实效,练为看、演为比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还没有完全落到位。因此,聚焦实战、紧贴部队,开展战斗文化的实战化教学势在必行。
三是西方军事文化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军队,在长期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军事文化,对我军的战斗文化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美军在实战与训练的认识上,曾经提出了“像打仗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打仗”的理念。例如,美国陆军曾在城市作战训练基地编组由阿拉伯裔人员参加的“反美游击队”,趁参训部队疲惫和懈怠时进行突袭,并将第 177 装甲旅等精锐部队作为假设敌,目的是使训练更加接近实战。再如,作为美国五大联邦军事力量之一的美军海军陆战队,历来都充当着海外战争急先锋的角色,作战能力很强,是美军的精锐之师。美军海军陆战队在日常组训施教中格外重视战斗文化的营造,彪悍的纹身和统一的“锅盖头”,便是其战斗文化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外军队接触进一步增多,西方国家的军队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以及西方社会的“水中月”“天上饼”“墙上画”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军官兵的思想侵蚀影响极大。同时,西方反华势力,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等旗号,恶意传播兜售政治鸦片,在涉及政党、国家和军队等重大问题上,散布所谓的“公器公用”“文明社会规则”等错误观点,大肆鼓吹军队“非党化”“国家化”,妄图动摇我军官兵的政治信仰。有的甚至颠倒黑白、歪曲事实,抹黑我军形象。当我海军“辽宁号”航母下水时,反讥“养航母不如养老母”.别有用心地传播革命烈士老母亲无钱前往烈士陵园祭奠、挂满勋章的志愿军老战士沿街乞讨等虚假新闻,抹杀国民对军人这一神圣职业的向往,消解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战斗精神。这些腐朽的西方军事文化的侵蚀,在无形中扭曲了我军官兵的价值观,分化了战斗意志,削弱了战斗精神,降低了战斗能力。对此,我们必须用我军特有的战斗文化,战胜西方腐朽军事文化的入侵。
四是军旅文化传承缺失。战争实践证明,只有在艰苦卓绝、枪林弹雨的实战中,才能孕育出军队的红色基因和战斗文化。追忆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保证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是战斗文化的使命所在也是威力和优势所在。我们先来看一看美国人是怎样描述中国军队的。
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一书中,美国人认为在战争中还从未发现一支健全的共产党军队陷入解体。不管这支军队损失如何严重,只要党组织还保持完好,他们就有抵御能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之所以能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能够在朝鲜战场上打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强大的政治工作和战斗文化力量是不可替代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军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军旅文化有的尚未得到很好的传承,战斗文化的“软实力”作用逐渐被遗忘。
***主席强调指出,威武之师还得威武,革命军人还是要有血性。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这就要求我们把培育部队战斗精神作为战斗文化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官兵继承和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
五是战斗文化人才短缺。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培养战斗文化人才,与加强部队战斗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关系极大。只有不断优化战斗人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才能真正在未来战场上掌握战时文化工作的主动权。目前,基层部队缺少战斗文化人才,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的培育。首先,战斗文化人才培养数量不足。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作战部队缺少战斗文化骨干,加之官兵缺乏实战经历,对信息化局部战争的战斗文化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我们的院校在深化实战化教学改革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作战部队实战训练需要,对实战化教学方式方法探索不够,存在着“以旧套新”的现象,导致实战化教学在“低层次徘徊”.其次,深入研究战斗文化教学特点规律不够。
院校和部队对信息化局部战争指导规律的研究重视不够、投入不多,理论研究空洞泛化,战法训法远离实战,导致在实战化教学训练中拿不准方向、抓不住重点。片面地认为实战化教学只有在战术教学和综合演习中才能具体组织实施,没能把实战要求贯穿于院校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全部领域。再次,战斗文化教学创新拓展不够。特别是信息化局部战争战斗文化创新成效不够明显。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需要,战斗文化的实战化教学怎么组训、如何施教,尚未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教法体系。我认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是:院校必须确立聚焦实战、靠拢部队、为战教战的实战化教学新理念。
六是现实环境条件制约。构设近似实战的环境条件组训施教,是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的基本前提。客观要求战斗文化教学必须适应部队实战化训练要求,既要从院校实际出发,依托现有条件教学,又要创设必要的近似实战的环境条件,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战化效果。脱离实际,远离实战,无论有多好的教学理论、内容和方法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不能形成实战能力。
近年来,军队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构设实战化教学环境条件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按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构设复杂战场环境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战化教学的落实。具体表现在“三难”上。其一,复杂电磁环境构设难。一些院校对实战化教学复杂电磁环境的构设,既缺乏理性认识,又缺少实际条件。缺少构设复杂电磁环境的模拟装备器材,尚不具备构设近似实战环境的基本条件。其二,强敌作战对手模拟难。大部分系统和专业院校缺少精通外军的教研人员,跟踪掌控强敌情况不够及时准确,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的强度和力度不够大。其三,组织“三实”教学保障难。部分院校现有的教学训练场地,面积小、纵深浅、设施旧、功能单、不配套,难以满足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