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教学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电脑蓝屏”引发的教学思考

来源:才智 作者:郭静
发布于:2018-10-24 共4389字

  摘    要: 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 学生在“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下被动的接受着。这种方式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且负担很重。笔者认为, 这一状况应该有所改变。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蓝屏”产生的原因, 通过“重启”, 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实践力, 提升学生创造力, 复活课堂原本。

  关键词: 蓝屏; 重启; 复活; 问题情境; 自主探究; 以教促学;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电脑蓝屏”引发的教学思考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 综合实践活动致力于打破沉闷的学科教学, 倡导学生的自主活动, 促进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一、蓝屏

  1. 电脑蓝屏及原因

  人有的时候都会闹情绪, 更何况是机器呢。Windows有时候也会跟我们闹闹情绪, 小则是“应用程序遇到问题需要关闭”, 搞不好还可能给您脸色看看。您见过吗?它指的就是大家经常称之为的“蓝屏”、“系统崩溃”之类的东西, 外国人又叫它BSOD (Blue Screen of Death) 。从专业的角度讲, 这一术语被定义为“是指当Microsoft Windows崩溃或停止执行 (由于灾难性的错误或者内部条件阻止系统继续运行下去) 时所显示的蓝色屏幕”。

  2. 信息技术课课堂蓝屏现象

  信息技术课作为小学学生最喜欢的几门课之一, 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但是, 孩子们喜欢是一回事, 上课时能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操作, 去完成任务又是另一回事。本来, 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的, 他们活泼、好动, 有足够的激情和好奇心去探索, 是实践, 但是, 如果这个喜爱的前提是任由他们随心所欲的操作, 置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于不顾, 那么, 我们宁愿放弃选择。

  于是乎, 我们在信息课堂上存在着以下冲突:

  冲突一:“硬件和软件”不兼容

  老师控制着全班的电脑, 老师一人在台上讲解, 这里硬件就是老师的任务, 软件就是学生的操作。任务的强制性和学生的完成任务的不主动性形成冲突, 造成课堂蓝屏。

  冲突二:“驱动程序”需要更新

  当今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渠道日益增多, 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日渐提高, 当课堂上所学已经由生活经验得到, 学生所需的“驱动程序”不再更新, 老师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课堂应该做出怎样的变革?

  二、重启

  1. 电脑蓝屏解决措施

  一般情况下, 蓝屏都是在硬件驱动或新加硬件并安装驱动后, 出现冲突或不兼容的情况, 这时Windows 2K/XP提供的“最后一次正确配置”就是解决蓝屏的快捷方式。重启系统, 在出现启动菜单时, 按下F8键, 就会出现windows高级启动选项菜单, 键盘光标, 选定:“最后一次正确配置”, 然后回车键 (Enter) , 按下去。有些蓝屏是Windows本身存在缺陷造成的, 因此可通过安装最新的系统补丁和Service Pack来解决。如果系统可以运行的情况下, 错打了冲突的补丁, 可以用工具软件来修复, 处理完毕后如果提示需要“重启电脑”, 立即重启电脑, 就可以了

  2. 课堂“蓝屏”如何重启

  信息课堂上, 老师一控制全班电脑, 班级就像蓝屏一般了无生趣, 甚至想方设法逃脱“控制”;老师一放开电脑, 学生又想着操作自己喜欢的程序。究其原因, 学生就在“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下被动的接受着。这种方式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 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且负担很重。

  我们认为, 这一状况应该有所改变, 学习应该多元化, 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自主的、合作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应该处于重要的地位。课堂“驱动程序”急需更新。

  一言以蔽之, 有效地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 激活封存的记忆, 开启幽闭的心智, 放飞囚禁的情愫。在笔者的信息技术课堂上, 兴奋、激情、探究、合作伴随着自主盛开。

  三、复活

  1. 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孩子的兴趣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 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智慧的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信息技术的老师正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神奇之处, 让孩子体验到知识的无穷魅力。从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着手。

  【案例1】小学信息技术下册《修饰个人博客》一课:

  老师开场, 广告时间:“你还在为你的博客无人问津而苦恼么?你想让你的博客众人瞩目么?你想拥有强大的‘粉丝’团么?”简单的几句话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老师通过“博客如书”, 将博客名称比作书名, 博客公告比作卷首语, 博客模板比作精美印刷, 博客分类比作书的目录, 这样, 学生更好的了解了博客。继而, 老师展示了身边的博客, 出示刘翔的博客激发学生兴趣, 进而带领孩子们走进建立个人博客的世界。老师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从让学生说如何注册, 联系到邮箱的注册, 到自己尝试注册的过程。孩子充分体验了动手的乐趣。

  为什么要建博客?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这节信息课要上这方面的内容?这是他在其他课上所学不到的知识。这激发了内驱力, 唤醒了学生的内在求知欲。使他们感觉到这是我需要学习的, 是生活中、与人交往中值得挑战的, 如果都懂了, 就不需要学习了。因为当他经历的是有难度的, 他才会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说, 真正的学习从这里开始。

  2. 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实践力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 我看见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主动操作。听见, 看见都是被动接受, 但看见更具有主观能动性, 百闻不如一见。做则是深入其中, 主动操作了, 所以更容易达到理解的地步。我们知道, 现代社会, 获得信息渠道很多, 但是信息多了, 知识却很少, 知识多了, 智慧却少了。如何实现由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的转变, 更多的在于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 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真正的、自主的探究去获取, 去得到。因为自主的探究能够“化信息为知识, 化知识为智慧, 化智慧为德性。”

  【案例2】小学信息技术上册《认识键盘》一课:

  三年级学生对于电脑兴趣很大, 但是键盘对他们来说很不熟悉, 打字也有一定难度。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键盘分区以及键盘上特殊控制键的名称和使用方法。因此, 我的教学就是按照这个教学目标来设计的。当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键盘的分区后, 就请学生利用学件自主探究后, 并进行汇报。由学生来教学生,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并且在各种特殊控制键中, 小老师们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 在面向全班讲解Capslock键和Backspace键的作用时很是到位。

  小组介绍完毕, 再由同学们自己进行练习, 输入中文, 英文以及完成大小写的切换, 这样, 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事情就是这样奇妙:主动产生效率。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没有硬性规定学生的操作, 只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去探究, 去实践, 这给孩子造成了主动地空间——每一个操作都是自己想做的, 不是他人逼迫的, 操作带着的自豪和自励, 于是, 我们看到了一张张笑脸上洋溢的微笑和自信, 一只只小手高举的兴奋和激动, 一个个下课了也留在机房, 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事实证明, 儿童有着学习天性, 而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 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

  3. 以教促学:提升学生创造力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 (上册) 》的内容是讲解Power Point。为了改变以往老师一言堂的主导, 在确定教学设计之前, 笔者就进行了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多数已经会了Power Point的制作, 学校爱的课堂的教学改革, 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已经让我领略了学生巨大的潜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是否也可以实践这种教学理念呢?课堂上, 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改进。

  (1) 竞选小老师

  开学初, 学生来竞选“小老师”。教师将幻灯片制作的前5节内容在全班提出招标, 课堂上让学生3-4人一组自由组合, 根据小组成员的专长, 竞选申报。孩子们对于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兴致高涨, 报名热烈。

  (2) 培训小老师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 他们平时班会, 队会, 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到幻灯片制作的机会很多, 并且对于幻灯片制作的兴趣非常之大。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特点, 课前进行分工:准备讲稿, 课件, 礼品等。课堂上, 学生们还根据书本所教内容布置任务, 进行检查, 巡视指导其他同学。

  (3) 课堂回放

  【案例3】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精美的电子邮件》一课:

  “12月15日的信息课, 是四 (6) 班第二组的小老师登场。张惟天, 杨笃行, 夏春秋, 刘珩歆。一节课下来, 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学生的能力是无穷的。

  都说上课要导入, 一开始, 孩子们就在PPT中展示了用精美信纸的电子邮件和普通电子邮件的区别, 一步步的介绍很是详细。正当我以为他们要结束时, 主持人发话了, 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下如何利用电子邮箱来发送信纸, 让邮件变得更漂亮。于是, 孩子们一一演示了贺卡, 明信片的使用方法, 当演示到圣诞快乐的贺卡, 正好配上Merry christmas的音乐时, 全班响起了阵阵掌声。连我也不禁为他们鼓起掌来。其实, 教材中本来只说了漂亮的电子邮件是用信纸、贺卡, 并没有说到明信片, 但是孩子们自己进行了挖掘和课前的准备, 这才有了精彩的展示。”

  ——来自笔者教学博客

  这一段文字真是的记录了学生课堂的精彩表现, 让我们不得不惊喜。给了学生成为小老师的机会, 他们的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既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 也是满足了他们对新的体验的需要;对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知识的多少不等于智慧的多少, 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智慧。所以, 每位老师都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发现更多的同学的优点和闪光点。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探究, 使他们不仅仅局限于教材, 而能够发表自己的, 个人的智慧和创意。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探究, 虽然形式上是“研究”, 但实质上是“学习”。

  在愉快、积极、有支持性并充满挑战性的课堂中, 学生的成绩和行为往往比那些在严厉、消极、非支持性和无挑战性的课堂中学习的学生要优秀很多。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能够鼓励学生交流思想、尊重所有学生并鼓励他们完成任务的课堂氛围。计算机的软件、硬件相辅相成, 才构成了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计算机课堂也一样, 要达到效果的最优, 必须要教师、学生、课堂的和谐相处, 在不断地学习中、探索, “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让他们坚守着心中的自信走过成长的历程。

  参考文献:

  [1][美]肯尼迪.莫尔着, 刘静译.《课堂教学技巧》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4, 52, 124.
  [2]李艺, 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20-126.
  [3]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24-229.
  [4][苏]苏霍姆林斯基着, 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56, 64.

原文出处:[1]郭静.蓝屏·重启·复活——小学信息技术新型教学方式之探索[J].才智,2018(26):112-11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返回:计算机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