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家庭社会学论文 >

家庭建设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29 共2904字
摘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2 月 17 日在 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庭、家教、家风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家教是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础工程,家风是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起点和基石,家教家风在家庭生活中得以产生。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传承社会文明和家国情怀的肥沃土壤。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天下,昭示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治好家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石,是创造幸福生活和成就事业的第一步".

  一、注重家教

  "注重家教",是因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时间和机会最多,因此,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家教是一项长期的、繁重的、复杂的家庭教育工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作为家庭的第一责任人,首先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家庭的"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的和谐是最基本的要求,和谐的父母关系对孩子幼小的心灵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家庭的和谐,父母的和谐将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终生受益。

  孩子早期价值观的培养非常重要。作为父母,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负有他人不可替代的责任。

  研究表明,儿童的早期阶段是父母向他们传递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一阶段父母要把自己的言行尽量做到恰到好处的把握。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做合格称职的监护人,现代社会。影响孩子的现代媒介众多,对孩子做好监护,当好向导尤其重要,因为这一阶段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欠缺。要帮助孩子选择正确的媒介,接受良好的价值观教育,这对后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即便是孩子进入正轨教育以后,父母的家庭教育任然不可或缺。家庭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有益补充,父母要有选择地向孩子传递正能量,作为中国孩子的父母,我们应当帮助孩子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去汲取营养。

  首先,向孩子传递"以孝为先"的观念。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应该说孝是人伦之始,立人之本,正如孔子所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父母要作敬老养老的榜样,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作为家庭教育,为"以孝为先"寻找落脚点,《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曾经将孝亲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就是说,如果孩子有"以孝为先"的这种观念,他的落脚点那就是报国敬业。
  
  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事亲行孝、报国敬业也是家庭和睦、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以孝为先"这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孝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之重孝道,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亮点。作为家庭教育,孝道传统不可缺失。

  其次,向孩子灌输"以德为美"的思想。中国传统道德具有悠久历史,起码有两点重要的思想内涵:第一,德乃是圣贤君子之美好品行,是人生最崇高、最美好的价值和精神追求。第二,传统道德多方位地回答了应该怎样做有美好品行的圣贤君子这个基本问题。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德"与"美"联系起来,以有德之人为最美,并认为有修养、有美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人人追求和羡慕的圣贤君子,而没有修养和美德的人就是人人唾弃的小人。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教育后代要把塑造个人品行和道德视为人生第一要义,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人格;讲究"大丈夫"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把"仁、义、礼、智、信"视为中华传统的最高美德。在家庭德育教育方面还要强调"尊尊亲亲",就是尊重应该尊重的人,亲爱应该亲爱的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庭教育要强调忠恕善良,因为忠恕之道在"止于至善".另外,家庭德育教育要重视诚实守信,因为诚被认为是做人的根本,是一切德行的基础。信是处理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被视为天道。在诚信中,诚是基础,也是根本;信生于诚,不诚则无信。做人做事要"言而有信".

  二、注重家风

  "注重家风",是因为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社风。何谓家风?简言之,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着名法国作家罗兰尝云:"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
  
  可见,家风对人性的升华、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凝聚、文明的拓展,都产生巨大而深刻影响的。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一个家庭风气正、要求严,家庭成员必然相敬如宾,品行端正,走向社会也往往会言而有信、信而有征。家风不正,难出好苗。反观那些腐败分子,举家贪污受贿者有之,甚至丈夫卖官,妻孥受贿,最终必然被"一锅端".

  笔者认为注重家风建设同样应该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求灵丹妙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纵贯于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和"被看作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首要价值。

  家"和"才能万事兴",和'不仅是治理家庭成员的身心的指导原则,也是治理自然、人际、家庭之间的指导原则。中华民族是一个贵和的民族,作为家庭的一员,"以和为贵"的思想可以指导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另外,"三纲""、五常"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对家风建设也有其积极的一面,特别是"五常"的五种内在德性,是人的价值、尊严之所在,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坚持"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至于"三纲"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其意,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不是说,臣对君、子对父应当惟命是从,而是,君应当做好为君的事,臣应当做好为臣的事,父和子各尽到其责任和义务,上下职责要清,各尽其责。真如古人所说"为臣必臣,为君必君。宽肃宣惠,君也;敬恪恭俭,臣也"(《国语·周语上》)。"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说,在家风建设中,"三纲""、五常"思想能够起到维护家庭和睦友爱的作用。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家庭建设工程,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作为家庭主要成员,一定要有恒心,耐心,持之以恒,方能见成效,必须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不管是在孩子的早期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普通教育阶段,还是在孩子的职业生涯,"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都松解不得,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传统思想,要让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深入人心。让我们携起手来建设小家庭,发展大中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修智。齐鲁文化与山东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返回:家庭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