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技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技术论文 >

军事管理有自身的规律科技只是辅助手段(本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22 共5632字

  题目:军事管理有自身的规律科技只是辅助手段

  目 录

  摘要(详见正文)

  关键词

  一、  什么是军事管理?军事管理的规律是什么?

  二、军事管理有自身的规律,科技只是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以下是正文

  摘要:现代军事管理必须以有效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坚持为战斗力建设服务的总原则,以人员管理为重点,以纪律建设为核心,真正做到服务“打赢”保障、打赢”向“打赢”聚焦,着力培养与“打赢”相适应的过硬素质,顽强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切实解决好制约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军队管理 战斗力 军事规律

  一、  什么是军事管理?军事管理的规律是什么?

  所谓现代军事管理,是指具备现代军事管理理念,应用现代军事管理手段!对现代国防军队中人教育训练、战备执勤、对敌作战、人员装备、日常工作等一切军事活动和与军事有关人活动,所进行的有明确目的、有具体要求、有行为规则的指导、规范、约束和检验工作的总称。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型战争形态,也是军事管理的规律!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里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这种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有限。

  在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范围都开始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军事变革。我国军队也在开展一场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这场变革的战略目标便是缔造一支信息化的部队,从而能够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范围都开始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军事变革。那么,我们如何认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本含义呢?概括起来说,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人类社会技术形态和战争形态的重大变化,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立足中国的国情和军情,实行质量建军、政治固军、科技强军、依法治军、科学管军,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逐步把我军建设成为信息化军队,逐步具备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更好地为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祖国统一服务,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信息化”成为《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之一。在3万多字的白皮书中,"信息化"出现频率达到41次。《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说,人民解放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积极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战争的主要形态,我军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目标。”参与新国防白皮书撰写的军事专家傅岩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从我军的实际情况看,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指挥自动化、主战装备信息化、军队日常业务信息化三个方面。”

  20多年来,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组织实施了一批军事信息系统重点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各级指挥机关和作战部队指挥手段明显改善,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在军队日常业务工作中日益普及,作战信息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战武器系统信息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在今日中国的许多军营,"夹子传阅"式的传统作战指挥手段,正渐渐被野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所取代;"上班先开机,办公必上网"已成为军队大多数机关干部的工作方式;在局域网上学习和娱乐,成了许多战士训练之余的主要活动方式。在平时训练和演练中,电脑搜集传递情报、火炮自动搜索目标、双方实施强电子干扰等,都已成为中国军队必不可少的科目。无论首长机关训练,还是分队战术技术训练,以及单兵单车训练和对抗演练,都要加入信息化的训练内容。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致力于全面推进以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建设为主体、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和保障的军队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 人民解放军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立足国情和军情,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

  而对于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专家认为,我军机械化建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又面临信息化的严峻挑战。我军必须将信息化与机械化融为一体,同步推进,走既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又具有我军特色的发展之路,这样我们才能有把握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

  二、军事管理有自身的规律,科技只是辅助手段

  军事管理有自身的规律,科技只是辅助手段,新军事变革的出现,让这些成为了现实!

  (一)、对新军事变革的认识

  “新军事变革”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翻译而来,原文为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RMA)。1991年的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及战略学界开始出现关于RMA的论述。1994年1月,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部长佩里批准成立一个高级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美军有关RMA的研究工作。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到底翻译成“军事革命”还是“军事变革”,国内最初并不统一,很多学者都将它译为“军事革命”,在某些官方文件中出现了“军事变革”的说法。2002年底军委扩大会议前夕,江主席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最后江主席亲自决定,还是翻译成“军事变革”比较好,更符合原文的内涵以及中国的国情。Revolution一词,本身就包含“变革”的内涵。而且,军事领域里的变革跟别的领域不完全一样。在科学技术领域,比如说在电气化的发展过程中,蒸汽机就可以完全推到博物馆里去了。但是在军事领域,尽管已经发展了核武器、精确制导武器,但匕首、刺刀等冷兵器还在军队中使用。不能说有了计算机,有了先进的信息化武器,过去的装备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广大官兵只需要钻研计算机知识,不需要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了。

  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先后爆发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四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这几场战争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信息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可以说集中反映了新军事变革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背景

  新军事变革正式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国际战略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过渡的大背景下发生和发展的。它的实质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目标就是要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

  首先,从技术方面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的发展,为新军事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据统计,人类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在19世纪是每50年总量增加一倍,而当今是每3年增加一倍。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使技术进步的速度空前加快。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的。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使用,催生了信息化军队和信息化战场,促使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逐步向信息化战争过渡。关于战争形态的演变问题。在人类社会经历过几代战争这个问题上,学术界说法很多,有的说现在已经进入第五代战争、第六代战争。江主席指出,“人类战争在经过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后,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所谓的“第五代”、“第六代”战争,差别主要出在是否把核战争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应该说热核武器的出现对世界军事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演变有非常大的影响,但由于只有美国在广岛、长崎用过两次,并未在实战中大规模使用,所以核战争不能算一个独立的阶段。总之,人类经过了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战争阶段,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目前正处于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阶段。

  其次,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频发,对各国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需求。历史上任何一次军事变革都是需求牵引的结果。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进入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过渡时期,世界大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频发,呈现时起时伏的状态。据我们统计,1992年世界累计发生局部战争共30起,1995年达到46起,1999年是40起,2001年是46起,2003年是36起。美国通过发动四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展示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军事高技术对作战能力的“倍增效应”。“落后必然挨打”。面对美国的高技术军事优势和咄咄逼人的战略扩张,增强军队实力、确保国家安全,就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建设一个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

  新军事变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目标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美军已确立2030年全面数字化的发展目标。1991年以来美国发动的多场战争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反映出新军事变革的特点和规律。新军事变革很可能发展成一场波及全球、涉及全部军事领域、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军事变革。为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趋势,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

  关于新军事变革问题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1991年至今,美国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特别是世纪之交,美国两年打一仗,连续发动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些战争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信息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反映出新军事变革的一些共同特点和规律,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实际上,我国很早就注意到新军事变革这个问题。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刚结束时,江主席就指示军队重视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去年3月10日,江主席在人大解放军代表团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使我军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实现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全面提高我军的实战能力。”去年5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专题研究新军事变革问题,进一步指示我们要加强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研究,把握趋势、揭示规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在去年年底的军委扩大会上,中央军委和江主席又强调我军建设要“紧紧扭住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放松”。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导下,我们对新军事变革问题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全军正在掀起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热潮。本文将主要联系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新军事变革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谈两个问题:一是对新军事变革的主要背景、特征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二是对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思考。    

  (三)能推动军事理论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的本本可以照搬,需要我们以不懈的开拓探索精神,以开阔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以理论创新推动军事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指导军事变革的实践。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永恒发展的。军事理论同样也是发展的科学,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远不会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体现军事理论强烈的时代性。任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必然是能够充分反映时代脉搏和时代精神,顺应和引导历史潮流的理论。现代战争的高技术化,军队组织结构的合成化,作战指挥的一体化,武器装备的智能化,深刻地改变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从总体上把握了时代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才能清楚地看到我军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才能有目的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路,从而在激烈的军事竞争中扬长避短、赢得主动,增强军事理论研究的前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必定在向未来发展,未来终会变成现实。面对世界范围内的军事革命大潮,为追踪和赶上发达国家军事变革的步伐,必须增强对未来发展的认识和预测能力。

  创设理论研究环境的开放性。理论上的创新往往是与各种文化的交融与互动中形成的,任何理论的研究探索过程中都要广泛寻求相关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开放就是为了借鉴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而封闭就等于自我束缚、自我限制。具有活力的军事体系应该是开放的体系,它可以在自我更新中不断增强自身对军事发展所蕴藏的潜在能量的吸收能力。尽管各国军队的性质、任务和发展千差万别,但其军事理论的发展仍有共同规律可循,研究成果也是可以互为借鉴的。必须打破传统的线性思维的束缚,打破疆域、学料、体系的界限,以一种积极、开放、进取的心态,善于从其他国家和军队中吸取营养。加强比较研究和参照借鉴,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  

  (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可见成效  

  实践是评价理论成果的惟一标准。看一种理论创新是否具有科学性,理论自身是难以回答的,答案只能在实践中寻找。军事理论创新是否科学,关键就在于能够回答和解决军事实践提出的问题。理论从实践中产生,转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任何脱离军事实践的军事理论研究都是毫无意义的。当理论和实践不相符合时,必须坚持理论服从实践,并研究理论的适应程度,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符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军事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实现军事理论与军事变革实践的良性互动。军事革命必须经历战争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战争实践的完整过程,仅仅停留在理论认识阶段不可能完成军事革命。要想使军事变革实践能够遵循理论的指导,就必须有一个用对军事革命的理性认识去彻底改造军队,以形成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新的机制,这是完成军事革命的关键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军事变革则很可能半途而废。军事革命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到位。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军事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更有力地推动着军事变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保存著:《世界新军事变革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
  2、张召忠著:《打赢信息化战争》[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