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技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技术论文 >

应急处置暴恐事件“开放性”机动体系构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28 共5431字
摘要

  近年来,在敌对势力的支持下,"三股势力"制造了多起暴恐事件。其袭击手段从传统的伤害、爆炸、暗杀,向"自杀式"攻击、"独狼式"袭扰等更为极端的手段蜕变,且大有由新疆向内地扩散蔓延之势。

  频发的暴恐袭击案件不仅对我国社会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的现实威胁,而且也对部队传统的机动处突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暴恐事件始发情况下,处置部队应如何以最快的机动作战遏制事态发展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是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对此,笔者拟从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处置暴恐事件传统"清场式"机动的不足

  近年来,从处置暴恐事件作战整体情况看,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非对称"的特点:一是处置部队与暴恐分子在物质力量上体现出"我强敌弱"的非对称性;二是处置部队与暴恐分子在实施行动及暴力犯罪的时间上体现出"敌快我慢"的非对称性;三是暴恐分子与被袭击人员在初始伤亡比上体现出"我伤亡多敌伤亡少"的非对称性;四是从施暴制造影响与维稳减少损失企图上体现出"敌进攻我应对"的非对称性。在此,笔者不排除在处置暴恐事件中我方力量制敌于始发、完胜且无伤亡的战例。但是,在大多数战例中,暴恐分子施暴造成损失后部队才赶到现场接敌并予以处置。其实质是一种亡羊补牢意义上的"清场式"机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非对称的意识差产生"敌快我慢"时间差

  在实施犯罪行为前,暴恐分子往往有一个预谋准备的过程。这种思想意识可能会存在于准备实施阶段,也可能会是激情犯罪式的边想边实施,无明显事前征兆。目前,部队处置暴恐事件时,往往注重情报研判,要求尽可能获取"内幕性、深层次、预警性"涉暴恐情报,并以之主导警务实战,力争在暴恐分子实施行动之前将其打压在萌芽状态。但事实上通常情况下获取的大部分情报均是一些浅层次的、边缘性情报,对一些实施"独狼式"袭击的团伙及人员动向往往不易在事发前把握,导致我方部队对暴恐分子施暴的时间、地点、工具、手段等不甚了解。在这种敌有备而我无备的情况下,会出现暴恐分子在不确定地点快速施暴,而我方需进行反应并准备的时间差。而通常情况下,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差往往是导致局面失控、损失扩大的重要因素。

  (二)非对称的时间差产生"敌近我远"空间差

  由于在时间上握有主动权,暴恐分子通常会选择离施暴对象最近的地点展开行动。对此,处置部队在没有确切情报预警及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事发现场力量不足以应对,而精干处置力量却又远离现场的状况。即便精干处置力量到场后,由于暴恐分子混杂于人群之中,出于投鼠忌器之虞,我方机动队人员也不能完全释放战斗力,只能通过采取谈判兼强攻等多种手段应对。故此,在距事发地敌近我远之情形下,暴恐分子往往占有一定的空间优势。

  (三)非对称的时空差产生"敌逸我劳"效果差

  时间上的先机、空间上的主动,使暴恐分子在施暴后往往有劫持人质进行要挟、快速逃逸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在此种情况下,我方往往要投入数倍于敌的处置力量才能形成较强的处置态势。故而,在暴恐分子行动时间先于我,施暴目标近于我之情势下,往往会产生敌逸我劳的效果差,徒增我方反恐作战的难度。通过上述比对可以看出,在处突力量事先没有得到准确情报的情况下,当暴恐分子突然施暴后,我机动处置力量通常会陷入一种被动机动状态。探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由于处突力量的驻地固守、编制固化与演练固定而致。

  二、处置暴恐事件"开放性"机动的特质性

  本文提出的"开放性"机动是相对于出现情况造成损失后部队所实施的"清场式"机动而言的。相对于出现情况后再向现地开进之较为被动的机动而言,文中所提"开放性"机动更具有一种主动"狩猎"之意蕴。在此,笔者对"开放性"机动定义如下:在通过大情报研判划分应急风险域的基础上,分布在各区域中疏散有致的机动力量在暴恐事件萌发之始,能够通过系统的多层次行动即时有效地钳制住暴恐分子的施暴行为,在不发生或少发生损失的情况下,通过果断手段快速瓦解暴恐犯罪团伙,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秩序稳定的作战运动。笔者认为,"开放性"机动应具备以下五点特质:

  (一)动态性

  有效的机动力量,应具有一种流动而非僵化呆板的战斗力。机动部队应在平时通过全训"磨刀霍霍",更应在形势紧张时主动寻觅战机"亮剑制敌".

  同时,机动力量指挥者应具备独立思考与临机权变能力,能够在运动中抓住有利战机采取比敌人更高效的行动,根据部队任务、敌情、地形、兵力、装备等因素灵活编组、灵活进行人装结合;在实施突击作战过程中,指挥员应具备灵活选择可行性作战方案并因情整合作战单元的素质,以此形成"动中作战、战中施动"的动态战斗力。

  (二)即时性

  孙子曰:"势如扩弩,节如发机"[1]144,"其疾如风,动如雷震"[1]159.要达成"开放性"机动的效果,机动力量指挥者要讲求即时性,即应做到迅速感知、迅速决断、迅速行动。所谓迅速感知,即指挥者应首先借助预警信息、预警情报和网络技术的支持,获得接近实时的指挥控制信息,实现战场"单向透明",做到迅速感知;迅速决断,即利用指挥自动化系统提高决策的速度与质量,做到迅速决断,要求能够实现单兵携信息化图传装置参与战斗,根据实时透明战场信息即时传输,协助指挥者实现准确决断;迅速行动,即在现场实施全纵深连贯性行动,综合运用火力与机动,采取非线式守正出奇的作战方式,在心理威慑、精确狙击等策应下,通过快速机动等方式迅速制敌,从而尽可能达到零伤亡高战绩之效果。

  (三)灵活性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1]143在实施"开放性"机动过程中,处置力量不仅要有比敌人更快速的机动能力,而且要善于捕捉战机,做到先敌行动,灵活运用火力,对敌实施全面、纵深、灵活、突然的精准打击,不让敌人有反应时间。在战斗中应本着"制人而不制于人"的原则,在实施突击时相对集中,遭袭时快速分散,在暴恐分子出现进攻缓隙、防御漏洞、据点暴露等弱点时,集中优势战力,发挥机动力量快速、多变、灵活之特点,迅猛击敌"软肋",削弱其战斗力;并应采取比作战对象更加快捷的行动,通过灵活的战术机动、人员机动、火力机动达成攻击行动的集约性、猛烈性与突然性,使敌陷入措手不及的混乱状态,进而失去实施反扑的条件。

  (四)应变性

  孙子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1]15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达成"开放性"机动这一目标,指挥员应具备通过对突发事件的表象、形式、环境等进行分析、判断及推理后即时拿出有效制敌的新方案、新思路、新战法的能力;应具备接受某一特殊使命后迅速产生超强应变制敌的能力;应具备针对反恐作战中的复杂情形通过快捷思考迅速出招的能力。通过"践墨随敌"的有效应变,消除兵趋敌跑的忙乱感,打出主动遏敌的节奏感,以"静如处子,动若脱兔"的机动作战不断挫败暴恐分子的各种施暴图谋,圆满达成预期作战目标。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