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技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技术论文 >

作战任务规划系统的构建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01 共5756字
摘要

  作战任务规划系统是网络信息体系的 “灵魂”,是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本文主要就什么是作战任务规划, 为什么需要进行作战任务规划和如何构建作战任务规划系统 3 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1 什么是作战任务规划。

  1.1 概念内涵。

  美军正式的作战条令中并无任务规划 (MissionPlanning) 的标准定义。 实际上, “计划” 和 “规划”在英文中并无区别, 均是 Planning. 在以往的翻译中, 对于作战方案筹划类的系统, 一般翻译为 “计划”, 如联合作战计划与执行系统 (Joint OperationPlanning and Execution System, JOPES)、战略作战计划系统 (The Strategic War Planning Sys-tem, SWPS) 等。 而最初被翻译为 “规划” 的系统是诸如飞机、飞航导弹等飞行器的航迹规划和攻击规划等战术信息系统。 美军 1980 年开始装备计算机辅助任务规划系统 (Computer Aided Mis-sion Planning System,CAMPS), 1983 年完成基于 Unix 的任务支持系统 1(Mission Planning Sys-tem,MSS1) 的开发, 1989 年完成基于 PC 的任务支持系统 2(MSS2) 的开发, 1992 年研制成功空军任务支持系统 (Air Force Mission Support System,AFMSS), 1996 年完成 Windows 环境下的便携式飞行规划软件 (Portable Flight Planning System,PFPS), 1998 年 12 月完成海军任务规划系统 (NavyMission Planning System, NavMPS)。 为实现三军协同规划, 1999 年开始研发用于陆海空三军的联合任务规划系统 (Joint Mission Planning System,JMPS)[1]. 从其规划方法和过程看, 任务规划中的“规划” 一词, 可以追溯和借鉴《运筹学》[2]中的 “规划”, 即研究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函数最优解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 线性规划的一般过程第 1 步是列出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第 2 步是求出约束条件的可行域; 第 3 步是在可行域集合内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因此, 从这一概念的数学内涵来看, “规划” 比“计划” 更强调依据约束条件, 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筹划出可行的途径, 更具客观性。

  目前, 作战任务规划涵盖了作战计划、作战辅助决策和任务规划等概念, 在战略战役层, 称为作战规划, 在战术层以下称为任务规划, 统称作战任务规划。 研究认为, 作战任务规划是针对作战任务, 综合分析我方作战资源、作战能力、作战环境和敌方对抗措施, 对打击目标、毁伤要求、使用部队、作战地域、武器装备、打击时机、协同保障、行动路线、飞行航迹等作战要素及作战活动进行筹划设计的过程。

  1.2 分类。

  从层次上看, 在战略战役层的作战规划, 主要面向指挥决策, 核心是作战设计; 战术层是任务规划,主要面向部队行动, 核心是行动设计, 武器层是航迹规划, 主要面向武器导航, 核心是航路 (迹) 设计。 从内容上看, 包括战术规划和技术规划。 其中, 战术规划主要包括攻击规划、突防规划、侦察规划、保障规划、协同规划等。 技术规划主要包括航迹规划、用频规划、制导规划等。 从时机上看, 主要包括周密规划和危机规划, 前者即作战预案, 后者即临机规划。

  1.3 主要内容。

  从体系角度来看, 作战任务规划系统不仅包含计算机、服务器、应用终端、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基础数据等软件系统, 还包括相关的体制机制、条令条例、标准规范、指挥流程等支撑环境, 同时还包含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认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1.4 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从管理的内容上看, 现代管理活动由规划、协调、组织、指挥和控制 5 种要素组成[3], 类比到军事活动看, 其已包含了任务规划、指挥控制等内容。

  从管理的内涵上看, 它是通过科学筹划、有效协调、动态管控来实现目标的过程, 是 “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4], 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3 个方面: 管理活动既针对管理对象, 又依托环境条件, 具有与生产力相关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一个有机体系, 强调实践, 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普遍存在于各种活动中, 具有普遍性, 它服务于特定目标, 具有目的性。 因此, 可以说, 管理是组织活动的最高境界, 军事指挥活动也不例外, 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从历史上看, 作战管理 (Battle Management, BM) 一词最早出现在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的美国空军, 用于地面作战管理员基于地基雷达向战机进行远程目标指示和话音引导, 确保先敌发现和精确打击。 其后, 作战管理主要用于反导这类基于规则的自动交战系统。 美军 1993 年提出的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系统 (BattleManagement & Command Control, BM/C2) 设计方案清晰描述了指挥控制、作战管理及通信保障之间的关系, 其中作战管理包括交战计划和交战控制两部分, 分别用于战前和战时阶段。 这一时期, 指挥控制与作战管理仍然属于两个部分, 作战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各类传感器平台、武器平台、保障平台的控制, 对部队的管控属于指挥控制系统。 近年来美军和欧洲开发部署的空中作战和舰艇作战指挥系统已经直接命名为作战管理系统 (Battle ManagementSystem,BMS)[5], 其主要功能既包括计划筹划, 又包括态势分析, 既包括武器控制, 又包括指令传输,既部署在国家及战区级指挥所, 也部署在战术及武器平台指挥机构。 作战管理已成为集任务规划、指挥决策、武器控制为一体的综合系统。 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的空中交战作战管理系统 “通过将现有任务规划和指挥控制系统联合, 可以使任务指挥官和空中作战中心控制员协调工作, 实施和更改多种作战任务。 实现这种协同的核心是任务战斗管理系统 (Mission Battle Management System,MBMS) 以及作战战斗管理系统 (Operation BattleManagement System, OBMS)。 前者将主要用于战术飞机, 后者则安装在空中作战中心或 E-10A 等预警指挥机平台上。 两个系统共同工作, 实现动态作战管理, 计划制定、决策和实施时间减少到几分钟和几秒钟”[6]. 综上所述, 借鉴管理的概念, 参照外军实践, 可将作战指挥活动统在战略战役层称为作战管理 (Operation Management, OM), 在战术层和武器平台层称作战斗管理 (Battle Management,BM)。 作战 (战斗) 管理过程可以区分为规划、执行两个阶段。 其中, 指挥控制和任务规划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指挥控制主要体现在执行阶段 (包括作战值班) 对 “侦、控、抗、打、评” 活动的组织和协调, 而任务规划贯穿平战时、前后台、上下级。 具体讲, 作战任务规划包含的所谓周密规划部分 (主要是基础研究、战争设计与作战方预案拟制等) 独立于指挥控制系统; 临机规划部分 (主要是把方案变成计划的过程以及临机情况处置) 则隶属于指挥控制的辅助决策功能。

  2 为什么需要进行作战任务规划。

  2.1 制胜特征。

  信息时代战争制胜的特点规律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先, 即谋略制胜, 崇尚设计战争, 以预胜惰; 二是多, 即信息制胜, 追求大数据条件下的信息优势, 以明制暗; 三是快, 即速度制胜, 谋求发现即摧毁, 以快制慢; 四是联, 即联动制胜, 讲求协同作战, 以联制散; 五是精, 即精确制胜, 通过能量的精确释放取得精确作战效果, 以精制粗。

  2.2 产生背景。

  结合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特征, 结合武器装备信息化发展趋势, 作战任务规划的产生, 一是精确制导的需求, 如航迹规划、制导规划等; 二是打击时敏目标的需求, 要求快速打击、自动接战; 三是联合作战的需求, 如武器协同、军兵种协同等; 四是体系对抗的需求, 如生存规划、突防规划等; 五是新型作战样式的需求, 如信息战、空间战等。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技术论文